温度低,结够胶韧性太好了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3
温度低结构胶韧性太好了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他不会太硬。这样才能够对物品不伤害。
第2个回答  2020-11-23
1、结构密封胶固化慢

环境温度骤降给硅酮结构密封胶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应用过程中感觉固化慢了。硅酮结构密封胶固化过程是化学反应过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其固化速度均有一定影响。对于单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来讲,温度、湿度越高,固化速度会越快。

入秋之后,温度骤降,同时伴随着湿度低,结构密封胶的固化反应受到影响,因而出现结构密封胶固化慢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低于15℃,结构密封胶固化变慢的现象就比较明显了。

解决的方法:如用户要在低温环境下施工,建议在使用前先进行小面积打胶试验,并进行剥离粘结性试验,确认结构密封胶可以固化,粘结良好,外观没有问题后再大面积使用。但使用环境温度低于4℃时,不建议结构密封胶施工。如在有条件的工厂打胶施工,可以考虑通过提高结构密封胶使用环境的温湿度。

2、结构密封胶粘接问题

随着温湿度的降低,与固化慢相伴而来的,还有结构密封胶与基材的粘结问题。我司白云牌硅酮结构结构密封胶产品使用的环境要求为:温度10℃~40℃,相对湿度40%~80%的清洁环境。超出上述最低温度要求,粘接速度减慢,与基材完全粘接的时间延长。同时,温度过低时,胶与基材表面润湿性降低,而且基材表面可能存在不易察觉的雾或霜,影响结构结构密封胶与基材的粘结性。

解决的方法:温度低于结构结构密封胶最低施工温度10℃时,对结构结构密封胶粘接基材在实际低温施工环境下要做粘接性测试,确认粘结良好后再施工。工厂打注结构结构密封胶,还可以通过提高结构密封胶使用环境的温湿度来加快结构密封胶的固化,同时还需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3、结构密封胶增稠

随着温度降低,结构密封胶会逐渐变稠,流动性变小。对于双组份结构密封胶而言,结构密封胶增稠,会使打胶机压力增加,结构密封胶挤出变小。对于单组分结构密封胶,结构密封胶增稠,胶枪挤出结构密封胶的压力增大,人工操作可能会觉得费时费力。

解决的方法:如果对施工效率没有影响,低温增稠属于正常现象,无需改善措施。如果对施工效率有影响,可以考虑提高结构密封胶的使用温度或采用一些辅助加热措施,比如将结构密封胶提前贮存在暖房或空调房中,打胶车间安装暖气供热,提高打胶环境温度等。另外,可以选用合适的打胶工具,比如推力大的手动胶枪或者气动胶枪、电动胶枪等。

 4、耐候密封胶起鼓-外观不平整

北方秋季低温时,往往昼夜温差也较大。在铝板幕墙上应用时,耐候密封胶容易出现起鼓现象,主要原因是低温环境下,耐候密封胶固化速度变慢,其表面固化足够的深度所需的时间会较长,在耐候密封胶表面还没有固化足够的深度时,如果胶缝的宽窄变化(这通常是由于面板的热胀冷缩导致的)较大,胶缝的表面就会受到影响,出现不平整现象。这些表面不平整的胶缝在最终固化后,其内部都是实心的,不是空心的,不会影响耐候密封胶长久的密封性能,仅对胶缝外观的平整度有影响。

国庆节后,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降温,温度低,早晚温差大。铝板幕墙因为材料线胀系数较大、从而随温度变形明显,在上述条件结构密封胶施工,铝板幕墙胶缝出现起鼓现象存在一定可能性。

解决办法:

1)选用固化速度相对较快的胶,能解决大部分耐候密封胶的起鼓问题。

2)如果由于湿度过低或温差、胶缝尺寸等原因导致的胶缝相对变形太大,我们建议选用以下的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施工:

a)在阴天抓紧时间施工,因为阴天昼夜温差小,胶缝变形小,不容易发生起鼓现象。

b)采用适当的遮阳措施,比如用防尘网等遮挡脚手架,使面板不直接暴露于阳光曝晒下,降低面板的温度,减小温差导致的接缝变形。

c)选择合适的时间打胶(在该立面的面板被阳光曝晒时施工)。

d)如果上述两个方法均无法解决起鼓的情况,可以采用二次打胶的方法(即先打一次凹陷的胶缝,待其固化2~3天,具有弹性后,再在其表面打一层胶)。
第3个回答  2020-11-23
跟一楼说的一样,吹膜机吹出的塑料聚合物有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叫做玻璃化温度,这个指标很有一点像小分子晶体中熔点的概念,在玻璃化温度以上,聚合物呈高弹态,而玻璃化温度以下则呈玻璃态;这就是为什么聚合物在低温的时候会变脆的原因了。
其实跟我们身边生活一样,很多东西在低温下都回变脆,比如人体在低温下,就会变脆,不小心碰到鼻子或者耳朵就会掉。有的塑料袋子通过冰冻,还会让袋子上面的图案(印刷机印刷上去的颜色)掉了。
理论上讲,急冻再恢复对塑料的性能没有影响,因为这就相当于是小分子的三态变化,物质本身没有变化。但是从很多实际的例子来看,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聚合物分子很大,相互间作用力不像小分子那样很确定,所以往往再恢复的时候是会出现性能的变化的,不一定是变脆。
这个理论也可以拿生活中得小事来参考:我们放进冰箱里面的东西,放之前是软的, 解冻之后也是软的,但是质量还是有变化,虽然其它都没有变化,质量就是没有原来的好。
2011-11-25
6
其他回答 2条回答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聚合物有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叫做玻璃化温度(可以查百度百科),这个指标很有一点像小分子晶体中熔点的概念,在玻璃化温度以上,聚合物呈高弹态,而玻璃化温度以下则呈玻璃态;这就是为什么聚合物在低温的时候会变脆的原因了,别说是塑料了,把橡胶放到很冷的温度下,也是脆的;
理论上讲,急冻再恢复对塑料的性能没有影响,因为这就相当于是小分子的三态变化,物质本身没有变化
2011-11-25
10
匿名用户
你说的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抗冲改性剂和增韧剂的玻璃化温度问题:
1)高聚物由高弹态转变为玻璃态的温度,指无定型聚合物(包括结晶型聚合物中的非结晶部分)由玻璃态向高弹态或者由后者向前者的转变温度,是无定型聚合物大分子链段自由运动的最低温度,通常用Tg表示。没有很固定的数值,往往随着测定的方法和条件而改变。高聚物的一种重要的工艺指标。在此温度以上,高聚物表现出弹性;在此温度以下,高聚物表现出脆性,在用作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时必须加以考虑。如聚氯乙烯的玻璃化温度是80℃。但是,他不是制品工作温度的上限。比如,橡胶的工作温度必须在玻璃化温度以上,否则就失去高弹性。
2) 韧性问题跟断裂伸长率以及拉伸强度有关。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思路嘛,增韧剂的玻璃化低于40°时,这种状态就可以解决了。
第4个回答  2020-11-23
温度韧性temperature flexioility聚合物材料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柔韧性,高温变韧,低温变脆。
例如橡胶,常温下是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材料,当冷冻到摄氏零下ion多度时,便成了像玻璃一样硬面脆的固体;室温时坚硬的聚甲基内烯酸甲醋,加热到100℃附近,能变得像橡皮一样柔软而富于弹性。

2 当温度降低时,材料的屈服点升高,材料变脆。材料在温度降低时由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有一个转变温度,称为韧-脆性转变温度。韧-脆性转变温度的定义为:“在一系列不同温度的冲击试验中,冲击试验吸收功急剧变化或断口韧性急剧转变的温度区域”。韧-脆性转变温度反映了温度对金属材料韧性或脆性的影响,对压力容器、舰船及桥梁等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结构及零件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它是从韧性角度选用金属材料的重要依据。
韧脆转变温度(ductile-to-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主要针对随着温度的变化,钢铁的内部晶体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钢铁的韧性和脆性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脆性转变温度区域以上,金属材料处于韧性状态,断裂形式主要为韧性断裂;在脆性转变温度区域以下,材料处于脆性状态,断裂形式主要为脆性断裂(如解理)。脆性转变温度越低,说明钢材的抵抗冷脆性能越高。[1]
脆性转变温度的测定方法
脆性转变温度要通过一系列不同温度的冲击试验来测定,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表示方法,主要有:
(1)能量准则法:规定为冲击吸收功(Ak)降到某一特定数值时的温度,例如取Akma×0.4对应的温度,常以Tk表示。
(2)断口形貌准则法:规定以断口上纤维区与结晶区相对面积之比达一定数值时所对应的温度,例如取结晶区面积占总面积50%所对应的温度,以FATT表示。
(3)落锤试验法:规定以落锤冲断长方形板状试样时断口100%为结晶断口时所对应的温度为无塑性转变温度,以NDT表示。
在工厂检验中,韧-脆性转变温度一般采用标准夏比V形缺口冲击试验测定,因为V形缺口试样对低温脆性较为敏感。
国家试验标准规定了金属韧-脆性转变温度的测量的参考方法:一是冲击吸收功-温度曲线上下平台间规定百分数所对应的温度(ETTn);二是脆性断面率-温度曲线中规定脆性断面率(n)所对应的温度(FATT);三是侧膨胀值-温度曲线上下平台间某规定值所对应的温度(LETT)。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冲击试验结果,以冲击吸收功或脆性断面率为横坐标,以试验温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如图所示。目前,韧-脆性转变温度应用最多的是断口形貌转变温度(FATT),其次是能量转变温度(ETTn)和侧膨胀值转变温度(LETT)。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