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是怎样的实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13

用纸杯做小孔成像:

1、准备一个纸杯,开口的一边用白纸蒙上。

2、纸杯的底部用针戳一个小孔。

3、点一根蜡烛。

4、把杯子有孔的一遍靠近点燃的蜡烛,白纸上成的像。

5、把杯子有孔的一边再靠近蜡烛一点,蜡烛成的像变大了。

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远,像越小且亮度越亮。

扩展资料:

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

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墨经》中这样纪录了小孔成像: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

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  

“与”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煦”即照射,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就像射箭一样。

“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是说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上部。

于是,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投影便成为倒立的。“库”指暗盒内部而言。“远近有端,与于光”,指出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墨经》在两千多年前关于小孔成像的描述,与照相光学所讲的是完全吻合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孔成像

第2个回答  2024-03-27

什么叫“小孔成像”实验?

    “小孔成像”实验是一种光学实验。

    它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通过一个小孔在屏幕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这个实验是研究光学成像原理的一个重要实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小孔成像”主要过程。

    在“小孔成像”实验中,通常会用到一个不透明的屏(如纸板)、一个小孔(如针孔)和一个接收屏幕(如白墙或光屏)。实验时,将带有小孔的屏置于光源与接收屏幕之间,使光线只能通过小孔照射到接收屏幕上。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小孔后的物体图像将被倒置地呈现在接收屏幕上。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小孔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实验揭示了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并为研究光学成像原理提供了实验基础。这一原理在许多光学仪器中都有应用,如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