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企业家励志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对于成功的追求便是人生的动力,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可能会充满惊蛰,但越是坎坷越是乐趣!对于成功企业家来说,成功是必然的,因为他/她们足够自信足够努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被穷逼出来的企业家

  被穷逼出来的企业家,这篇文章由成功励志网收集整理,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被穷逼出来的企业家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我当初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盖房子、娶妻生子,让人瞧得起。现在公司发展到如此规模,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宋德银回味自己的过去时感触颇多。尽管他拥有的北京银桥电机修理厂已经成了铁路机车车辆配件行业中首屈一指的民营企业,但他穿着的朴素、言语的诚恳还保留着原来的本色。

  创业之前穷困潦倒的生活,他说是一生也无法忘却的回忆。

  宋德银家在农村,上世纪60年代,家里每年都欠生产队的粮和钱。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困难,在家里排行老五的宋德银初中毕业后决定放弃读高中,他当时的班主任薛老师为此三次家访,并替他交了3年的高中学费。“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薛老师。”宋德银谈到这里的时候,眼睛有点潮溼。

  高中毕业后宋德银参军到了舰艇部队。复员后,宋德银特别想当工人,但为了户口农转非,他托人找关系奔波了一年零八个月都无功而返,女朋友也因此吹了。多重挫折使宋德银伤心欲绝,他当时下了决心,一定要改变贫穷的面貌。

  1983年,宋德银向邻居借了400元钱,在镇子上开了个“德银修理部”,主要修理电机和旧电器等。

  ,德银修理部摇身一变成了银桥修理厂。

  1990年,承包一家修理厂,正式进入铁路机车维修领域。

  1996年,建立了北京银桥电机厂。

  2000年,公司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主要承担的电机维修和加工产品有了严格的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

  2003年,成立了北京银桥动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设银桥智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

  从一个修理匠变成一个拥有两亿多元资产的企业家,宋德银说,自己是一步一步“爬”过来的。

  初创业的时候,宋德银骑着一辆自行车,白天上门服务,把坏了的电机拉回修理部,晚上加班修好,第二天一早就给使用者送去。“是坚忍不拔、不认输才使我走到了现在。”宋德银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银桥’从没有错过任何机会。”宋德银说,“我不希望一夜暴富,但是希望企业能平稳地发展。”

  在企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宋德银及时调整思路,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北京地区大专院校的优势,不断开发高科技产品。“现在在公司里,我只掌管财务、人事和审计三个部门。”宋德银认为,一个公司能够良性和高效地运作靠的是制度和机制,只有敢“放”,才能“收”得住。

  宋德银说:“制度规定给谁的职责理应由谁完成,至于完成的方式我不管,我要的是结果。”他的几个兄弟姊妹都在公司任职,对于他们,“工作是工作,亲情是亲情,我的企业不存在家族企业的弊端”。“想得开就是幸福,想不开就是受罪”,宋德银的座右铭也透露了他追求超脱的管理境界。

  事业的成功使宋德银过上了幸福生活。过去他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现在,他开始考虑起别人的生存问题。每年,宋德银都要走访慰问公司里最贫困的员工,这样能激励他要想尽办法,让企业有更好地发展,让员工也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对于社会上的公益事业,他也尽力支援。

  随着事业的做大,宋德银的“慈善事业”也随之扩大。他期望能在有生之年,把这种慈善行为继续做下去。

  :数学成绩就1分的马云

  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过马云并没因数学不好而退缩,反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因为在他的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

  当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创造了个小奇迹,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

  心灰意冷的马云和他一个表弟一起去宾馆应聘服务生,结果因为长得有点儿歪瓜裂枣的意思,愣是让老板给拒绝了。没办法,他通过找关系,才做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活儿。也许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但是这时候路遥的《人生》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那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不过他的数学成绩嘛……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的数学成绩实现了同比1800%的迅猛增长——19分!

  接着,马云又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就这样,到了马云20岁那年,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在马云高考的前一天,有一位姓余的老师对马云说,就你这个数学成绩,能考及格了我就把姓儿倒过来写。无论这老师是什么心态,马云是被 *** 得够呛,他想出了一个绝招。

  在考数学之前,马云背下了10个基本数学公式,考试开始以后就一个一个往公式里套。用这种独门绝技,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还真就及格了——79分。

  虽然马云这回数学成绩大幅提高,不过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唉,也行啊,马云心想,有所大学上就不错了,管他是本科还是专科,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份坚持。就当马云准备进杭州师范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

  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光荣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英语从33分到95分的俞敏洪

  1977年,因为一些不可抗原因,家在农村的俞敏洪高一下半学期才进入高中。上高中以后,俞敏洪功课明显跟不上,但高考就要来临了。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时的录取分数其实很低,他报考的常熟市地区师专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俞敏洪的英语却只考了33分,别的几门也不理想。

  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没有特别失望,家里人也没有给他什么压力,反正不行就在农村干活。俞敏洪在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后来去大队初中当了代课老师。1979年俞敏洪再度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结果再度落榜。

  一天,俞敏洪高中的一个英语老师告诉俞敏洪,江阴县教育局准备办个专门针对外语高考的辅导班。俞敏洪的母亲到城里找到几个亲戚打听,证实了这个讯息,就让俞敏洪去报名。俞敏洪和20多个男孩一起住在一个连厕所都没有的大房间里。老师指定俞敏洪当副班长,这对俞敏洪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既然是副班长,学习就要认真,俞敏洪带领大家一起拼命,早上带头起来晨读,和大家一起背单词,背课文,做题,讨论,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大家全部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

  1980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俞敏洪的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被你自己给毁了。他认为俞敏洪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考好。但是,俞敏洪确实只需要40分钟。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