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7-15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们利用各种优越的资源迅速崛起为各自业界的翘楚。但是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虽然没有显赫的家世来背书,却能依靠努力,实力和运气在年轻时就脱颖而出,如扫平漠北的霍去病和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王勃等人。
每当读起他们的故事,在钦佩之余都会生出一种“徒劳无功”的绝望。深感自己努力一生的终点,有时候却是别人的起点,自己再努力,恐怕也达不到他们的高度。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家国一理的观念,如果把国家拟人化的话,美国就是像王勃和霍去病一样的青年才俊。
然而,它却没有重蹈他们的悲剧,而是将它的绚烂延续到了今天。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呢?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独立战争以后的工业发展,堪比“天上掉馅饼”的猛虎任务绝对功不可没。在此之前,我们先来扒一扒美国在二战胜利之前的“前世今生”。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北方大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此后,美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但在1914年之前,和西方列强相比它还是最弱小的。然而,一战的爆发却给了美国后来居上的机会。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中立政策,让深陷战争泥潭的欧洲大国们纷纷来美国订购他们急需的战争物资,使得美国从欠债者一跃而成为债权人。1917年的齐默曼事件促使美国改变了此前的中立政策,对德国宣战。
一战胜利后,作为战胜国的美国终于获得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股市屡创新高。然而,美国人的兴奋并没有持续多久。仅十一年之后,美国就爆发 历史 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股票一夜之间从顶点跌入深渊,并很快波及到全世界的股市,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时间来到1940年,法国政府宣布投降后战火终于烧到了英吉利海峡。8月1日,希特勒发布了旨在摧毁英国战争经济潜力的第17号作战令,从而开启了对英国本土的大规模轰炸,史称“不列颠之战”。
时任德国空军统帅戈林是“制空权”理论的拥趸者,认为大规模的轰炸不仅能摧毁敌方的经济基础,而且能从根本上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因此,在未出动海军和陆军的情况下,戈林调集了2669架各类飞机,向英国投下了约6万吨炸弹。
8月13—23日,德国人的空袭进入了高潮,每天出动1000多架飞机,不分昼夜地狂轰滥炸,英国的经济和工业基础损失殆尽。尽管美国对英国的处境表示同情,但仍然坚定地奉行中立政策。在此生死存亡的时刻,丘吉尔决定赌上一个非正统的计划,来换取美国人的支持。
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当老大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一战结束后,英国人并没有沉醉在胜利的余辉中,而是早早就开启了对未来技术的研发,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在雷达和喷气推进技术方面。
虽然主要强国都对雷达在远距离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定位能力比较认可,但以当时的技术条件需要建造一个房间大小的设备才能产生有效信号。因此,它只能用于地面站的早期预警,而不能整合到飞机上。
恰在此时,帝国理工大学校长蒂扎德爵士和其合作伙伴研发出了一种新的硬件——空腔磁控管,它将大大减小雷达传感器的尺寸和所需的电能,使制造机载雷达成为可能。然而,此时已被破坏殆尽的工业基础设施已无法将其变为现实。于是,在蒂扎德爵士的建议下,丘吉尔决定委托一个工作组与美国分享英国的一些技术机密,以换取财政和制造支持。
由于英国是欧洲唯一一个没有被纳粹占领的国家,所以罗斯福总统想向英国提供他所能提供的一切帮助。如果欧洲陷落,那么美国在非洲的利益将无法保证。但是不是每个议员都有罗斯福那样的战略眼光,孤立主义情绪占了上风。
为了打消议员们的顾虑,罗斯福和丘吉尔决定组建一个由六名顶尖军事科学家组成的团队秘密进入美国,制定技术手册和蓝图,以及展示英国技术的先进性。8月14日,蒂扎德爵士先于团队离开,降落在加拿大渥太华,与加拿大官员会面并评估该国对科学战争的贡献。其他成员则乘坐加拿大皇后号直接前往华盛顿。
随行的除少数个人物品外,最重要的是一个金属契约箱。里面藏着几乎全部的英国军事秘密,包括火药,增压器,陀螺仪瞄准具,潜艇探测装置和自封闭油箱的蓝图和电路图。据说可能还包括制造喷气式发动机和原子弹的设想,以及研究资料。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腔磁管的原型。
9月12日,在摆脱了德国U型潜艇的几次纠缠后,五人小组有惊无险的到达了华盛顿。紧接着,在两名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秘书的协调下,美英两国的技术人员在据英国使馆不远的肖勒姆酒店进行了数次磋商。
尽管两国科学家都想尽快达成协议,但鉴于涉及众多国家机密,双方都比较谨慎,以免付出得太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直到一周之后,事情才出现了转机。
9月19日,部分军事小组成员参加了微波委员会”主席卢米斯博士主持的磋商会。为了尽快达成协议,英国人迫不及待地展示了运用了腔磁管的本土防空雷达网预警雷达技术。原本他们认为这是英国独有的技术,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它与美国海军长波CXAM雷达几乎相同。这让英国人刚树立起来的信心立刻就蒙上一层阴影。
随着美国人的介绍,他们逐渐了解到这实际上是一种实验性的 10 厘米波长短波雷达,由贝尔实验室和通用电气提供接收器技术。然而,它却没有足够的发射功率和波长,使其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更无法安装在战机上。
听到这里,英国人立即底气十足的就腔磁管技术展开了介绍。这种在10 厘米处具有约 10 千瓦的惊人功率输出的强磁管技术,让在场的美国技术人员深感震惊。因此,双方瞬间消除了隔阂,坐下来认真地讨论了强磁管技术在机载雷达应用上的前景。
几日之后,英国人表达了对诺登轰炸瞄准具的强烈兴趣。但是罗斯福总统拒绝共享它,除非英国能提供德国也具有此类技术的证据。英国人没在这个问题上做过多的坚持,只是要求美国人提供瞄准具的尺寸和材料,以为将来做准备。
与此同时,蒂扎德团队还造访了哥伦比亚大学的费米实验室,并向费米讲述了鲁道夫·佩尔斯通过铀浓缩制造核裂变的概念。然而,费米却对此不感兴趣,因为他的研究旨在核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而非制造核武器。随后,英国人又拜访了渥太华的劳伦斯裂变实验室。
在英国人的邀请下,劳伦斯参与了美英加的三方核心信息秘密交换。他的慢中子实验将费米的工作提前了几个月,并为铀235的分离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经过与美国人的多轮磋商后,蒂扎德带着胜利的喜悦于1940 年 10 月 8 日返回了伦敦。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他的巨大成就已无用武之地了,因为当他的新武器投入战场时,德国对英国的大规模轰炸结束了。
虽然如此,但猛虎任务对二战进程的改变,以及美国战后经济和 科技 繁荣来说绝对是功不可没的。就当时来说,它提供了英国急需的工业能力,促进了雷达,飞机发动机,合成橡胶和核武器等的发展,并第一次在科学巨匠之间建立了信任与合作。
而对于美国而言,尽管它变相的将美国卷入了世界战场,但同时它也为美国提供了“免费的午餐”,并建立了美,英,加三方合作机制。使其在战后依靠绝对的经济和 科技 优势,将曾经的老大——英国甩在身后,成为新的世界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