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前一个连中六元的人的人叫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9

六首状元”(即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明清时期,“状元”特指殿试第一名,依次而下,会试第一名称“会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院试、府试、县试第一名则通称“案首”。

科举之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个“状元”已属不易,连中“三元”则尤为难得,至于从县试到殿试,六战六捷,六获第一,难度自然最大。

历史上只有两人从县试到殿试六试皆夺第一,他们就是明代的黄观与清代的钱棨,皆为冠绝古今的考试奇才。

黄观,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南直隶贵池人(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父亲黄古出身书香门第,后家道中落,不得不入赘贵池上清溪的许家,成了“倒插门“的女婿。

黄观出生后,即从母姓,名叫许观,直到他做了礼部右侍郎以后,才获得恩准恢复原姓,改称黄观。

黄观酷爱读书,他的老师是元末学者翰林待制黄冔。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黄观以贡生的身份入太学。

这年八月,他参加乡试的考试,获得第一名,中“解元”。

次年应会试,又得了第一名,中“会元”。

同年,他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的殿试,再次获得第一名,中“状元”。

这样,明代第一个连中三元的读书人就诞生了。

一个考生只有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冠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称之为“连中三元”。

想想全国有多少人才在竞争,再有才华的考生也很难保证每考皆榜首啊,只要有一次考个第二,就不是“连中三元”了。

历史上先后共有17名学子过关斩将而“连中三元”!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棨、陈继昌和戴衢亨、王玉璧。

他们不愧是历代之俊彦,是奇才中的奇才!

人们回顾黄观的科举之路时,发现他不但得中“三元”,而且在入太学前的县试、府试和院试三次考试中,也均是第一名。

在他的科举道路上,可谓一帆风顺,屡屡夺魁,在明代科举考试的成绩上取得了六个第一名,创造了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人们为之不禁赞叹:“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在洪武、建文两朝官运亨通,得到两代帝王的赏识。

中状元后,在翰林院任修撰,并讲学于东宫。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升任为礼部右侍郎,这可是仅次于尚书的副部级高官了。

1398年,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黄观与方孝孺、黄子澄等,都成为建文帝颇为倚重的股肱之臣。

燕王朱棣拥兵自重,入朝不拜,黄观密奏建文帝扣留燕王,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无奈建文帝优柔寡断,不听劝谏,纵虎归山,终于酿成大祸。

燕王归去后,在北京起兵,发动“靖难之役”。

黄观草拟诏令,要燕王罢兵归藩,束身谢罪,言辞甚为激烈。

燕王大怒,从此怀恨在心。

懦弱的朱允炆被他的叔父朱棣在建文四年(1402年)夺去了皇位,此事被称为靖难之变,建文帝不知所踪,残暴的朱棣大肆杀戮建文朝的旧臣,凡是不合作的一律杀掉,家 *** 小也被收没官府,充当奴隶。

朱棣即位后,拟定了一份50多人的“奸臣”名单,包括方孝孺、黄子澄等,黄观名列第六。

有传言称传国玺在黄观处,朱棣遂命人抄了黄观的家,将黄妻翁氏和两个女儿逮捕起来,发配给驯象的奴隶为妻。

面对这种侮辱,翁氏早有死志,故将钗钏首饰都交给象奴去换酒,趁机带着两个女儿和十余名家人投河自尽。

黄观此时正溯江而上募兵,行至安庆时,从下游溃逃的士兵处获悉燕王即位,大势已去。

获悉夫人为了名节而死,黄观很欣慰,命人将船行至家乡贵池罗刹矶的江面上,站在船头穿好朝服,面向东方叩拜,然后纵身跳入滚滚江中。

矢志忠君的黄观悲壮地为建文帝殉难了,但对其恨之入骨的朱棣却仍不放过他,专门让人扎了草人,带上黄观的帽子,放到街上斩首示众。

更残忍的是朱棣下令屠杀黄氏家族所有的男丁,历史记载,仅有黄观的弟弟黄觏留下一子,幸运地躲过一劫。

怒气未消的朱棣还命人删改了登科录,把黄观的名字划掉,剥去其状元名号。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历史,是任何人都篡改不了的。

天才书生黄观的辉煌科举成就,将永远地镌刻在中国教育史册。

钱棨是历史上第二位连中“六元”的科举奇才,他是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字振威,号湘舲。

他28岁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人称“小三元”。

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进京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在科举考试中的六次关键时刻夺得六个第一。

状元及第后,钱棨被授翰林院修撰。

乾隆五十一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乾隆五十二年,任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

当时权臣和珅欲拉拢钱棨,被钱棨断然拒绝,后因受和珅暗算,被乾隆皇帝革职留任。

嘉庆皇帝时代,钱棨担任历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有《湘舲诗稿》传世,死于嘉庆四年(1799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