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管理 向下负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向上管理 ----- 配合、协作、彼此成就

关于向上管理,德鲁克先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启发我们,“工作想要卓有成效,下属能发现并发挥上司的长处是关键。”

首先,需要我们主动和上司交流,这样就可以带来双方信息对称,信息对称后才有机会建立信任。

其次,要把自己的期待告诉自己的上司,期待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以及请求上司回馈和帮助你的事情;同时也要了解上司的期待,上司期待自己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他对于什么行为是认可的。

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要发挥彼此的长处。当上下级共同贡献于组织绩效新来源时,信任关系也会有效建立,并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需要我们关注的一点是,向上管理要合理利用上司的时间和资源,其本质不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是配合、协作以及彼此成就的关系。

彼得·德鲁克先生还告诫我们,有效的管理者需要了解他的上司也是普通人,也存在长处和短处。如果我们能在上司的长处上下功夫,协助他做好工作,便能在帮助上司的同时也带动自己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向上管理:「为了给你、你的上司和公司取得最好成绩而有意识地配合你的上司一起工作的过程。」

所以向上管理的内容就包括:

第一, 适合彼此的需要和风格;

第二,分享彼此的期望;

第三,相互依赖、诚实和信任。

向上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并培养良好的工作关系。想要实现建立并培养良好的工作关系这个核心目标,做好向上管理,我们要做好五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工作方式

2.不断提升相互的期盼

3.确保信息流动顺畅

4.有诚实和可靠的关系

5.合理利用上司的时间与资源

向下负责 ------ 设计员工的绩效和成长

我们可以先来看以下这个案例,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什么是“向下负责”。

顺丰小哥被打的视频曝光后,顺丰集团总裁王卫在朋友圈发文称:“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配再做顺丰总裁!”这话掷地有声。同时,顺丰总裁做出承诺:未来也会像保护这位小哥一样,保护所有员工!

这就是“向下负责”。

相对于管理者而言,员工是缺少资源,能力不足的,如果管理者不对他负责,他根本无法取得绩效。

在我看来,领导者就应该为员工营造一个安心工作的环境,就应该让员工可以喜欢自己的工作。

相对于管理中的所有资源来说,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对人的激励也是最重要的。对于这个方面的认识,管理者都不会缺少,缺少的是对于下属成长的安排和支持。

让管理产生绩效,最终体现在下属的成长中。只要管理者了解到下属的长处,并能够按照其长处设计下属的工作和职能,绩效会自然得到。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下属的成长和绩效是管理者设计出来的。

因此,向下负责是管理者的核心职责。负责是一种能力的表现,也是一种工作方式。当我们说会对一个人负责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这个人放在自己的生存范畴中。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向下负责:「为了给你、你的下属和公司取得最好成绩而有意识地带领你的下属一起工作的过程。」

所以向下负责就包含了三个内容:

第一,提供平台给下属;

第二,对下属的工作结果负有责任;

第三,对下属的成长负有责任。

为了完成向下负责的核心职能,管理者需要做出四个方面的努力:

1.给员工提供清楚的方向感与努力的目标

2.鼓舞员工追求更高的绩效

3.支持员工的成长及成功

4.与员工建立信任关系

我一直主张,管理是“向上管理,向下负责。”之所以坚持这个主张,是因为很多时候,管理者会认为管理是向下管理,向上负责。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我们从日常管理的实践中来阐述管理行为,有效管理其实就是需要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向上管理,另一件事是向下负责。

以上内容摘自陈春花教授公众号“春暖花开 ”

阅读心得:

阅读完陈教授的《向上管理,向下负责》一文不停在想一个问题,这个理念是否适合一所学校?回答是完全肯定的。学校的老师很显然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由组织化的机构形成的社会。所有机构都在把重心转向知识工作者,他们在工作中需要使用更多的智慧,而不是发达的肌肉或灵巧的双手。

现在好多学校的管理将教师工作等同于一种体力工作者,运用一套完整的衡量方法和制度,从课堂设计、日常工作到教学质量控制等,以期通过一个严密的管理过程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种衡量方法和制度,并不能适用于知识工作。我们无法对知识工作者进行严密和细致的督导,我们只能协助他们。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

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能否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生产的是知识、创意和信息。这样的产品本身并无用途,只有通过影响他人,把他的产品当作投入,并转化为另一种产出,它们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在行动上,也将只是毫无意义的资料。

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对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只要他有一天身为管理者,他就不能忘记他的标准、目标和贡献。知识工作不能用数量来衡量,也不能用成本来衡量。衡量知识工作主要应看其结果。---------摘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就是管理者,而教师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工作者。是一个管理者。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更多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因此也适用于“向上管理”的范畴。

在学校的向上管理我理解为“主动、积极、支撑、自我管理”

主动去了解学校和上级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主动去探寻校长中层领导的目标、工作思路、了解工作风格。

主动以事业工作贡献效果为目的去积极和上级沟通,寻去上级的帮助,获取上级的支持更好地完成本质的任务,完善良好积极的人际关系。

主动去发现自身工作和学校工作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学校的发展积极建言。

主动去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适应学校的发展大局,摒弃打工者心态,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工作。做自己的CEO,有自我向上发展的积极心态和意愿。

支撑:向上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支撑。换位思考,支撑学校领导做更好的决策,超越对错,做好手头事,然后推动领导做最好的决策。支撑学校领导,让他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出对团队更有利地决策。支撑学校领导是辅助决策,及时补位,让团队目标更好地实现。

向上管理更好地说是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方略。我们主动去找上级领导沟通说明自己一段时间的工作状况,下阶段的目标,以及工作进展的程度,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上级提供什么支持和资源。出了问题之后需要如何对待和改进,下个阶段的重点以及最终的结果。这即是一种向上沟通和管理也是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自我迭代的过程。所以说一个老师有了向上管理的理念和行为后,一切的工作都是主动积极的,与学校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也能理解校长中层的决策,成为决策的坚实拥戴者,追求最终结果完成工作的有效性。这对于一个学校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的向下负责认为是,通过教学行为促使学生发展完善,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基础。这些内容包括

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可以让学生学会终生收益的可迁移本领,并把认知技能作为学生应对未来走向社会关键本领的第一项。

帮助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它包括各个学科的词汇、事件、观念、概念、性质、细节等。

培养学生树立“成功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以后生活工作所需要的性情、心态和行为。

为确定走好下一步的可靠路径,引导学生把他们对于价值、意义、目标的追求转化成幸福的生活。它包括以下5个关键要素: 自我认知(兴趣、技能、知识、习惯):学生要有充分的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并挖掘兴趣背后的潜力。 价值观:学生需要理解他们看重什么,怎样的价值观可以让他们过上充实的生活。 关系:学生要学会高效、主动地与他人建立关系。 通往长期目标的可靠路径:实现长期目标,需要脚踏实地的具体计划。 过渡:完成高中毕业后的过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