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能让安徽崛起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3
昨天在合肥国际会展中心附近一条路上看到一个路牌,上面写着“对接央企,安徽崛起”。后来了解到是安徽省与央企27个合作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投资规模达700亿元。其中,包括合肥市滨湖新区保障性住房滨湖竹园、长丰县宝湾(合肥)国际物流园、经开区招商局集团合肥物流园、高新区中国长安集团合肥汽车综合体等4个项目。不知怎么的,心里有点发毛。作为个土生土长的安徽人,肯定希望安徽能早日崛起,但和央企对接了,真能崛起,冲出长三角吗?
曾经有段时间,央企、国企等纷纷陷入困顿,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并不过分。就拿安徽来说,安徽纺织厂、安徽钢铁厂、安徽毛毯厂、黄山电器等一大批国字号企业纷纷倒闭,留下来一大堆遗留问题,有的到现在屁股也没擦干净,你到钢铁厂那边溜达一圈就能感觉到改革的春风迟迟没有吹过来。不知道从几时起,国字背景的企业大都来了个华丽的转身,一下子光彩夺目,放佛一夜之间都成了暴发户,成为诸多求职者除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外,最想工作的地方,据说四大国有银行去年的净利润是6000亿。之所以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了弄潮儿,说白了主要靠的还是政策支持和资源垄断。两大石油公司、中国移动、各煤电企业等迅速壮大,都赚的盆满钵盈。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上,国企、央企不甘示弱,一时之间,用重金拿下来很多地市的“地王”,吸引了众多眼球,以致政府部门曾明文要求央企、国企退出房地产。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资金雄厚的企业在股市上非但没有给普通股民实质性的收益,反而令人胆战心惊。任何的垄断都会产生腐败,审计署最近发布2012年第9号至第25号公告,涉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15户中央企业2010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以及工商银行和中信集团2家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其中,工行、中信、招行违规放贷近189亿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合计少计利润超过28亿元。而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罢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我们耳熟能详,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时至今日,尤其是“政企分开”,不但没分开,反而越发紧密,甚至是国字背景的企业飞黄腾达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过去了,安徽虽然发展颇快,但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被邻省浙江和江苏远远抛开,而且差距越来越大。虽然可以用地属中部地区聊以自慰,但毕竟是华东六省一市之一,而且出了不少政治强人,经济搞不上去,实在难以交代。江苏和浙江之所以快速发展,原因很多,如区域优势、历史沉淀,但无容置疑的是当地政府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明开放的经济环境,无论是温州模式还是昆山模式,靠的都不是国企或者央企,更多的是培育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大力吸引人才、资本、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无论你去昆山还是温州,你都会发现有很多的安徽人,有的开创了一番事业,有的成为“白骨精”,在那边安居乐业了,也有的仍然奔走在奋斗的路上,甚至很多还被称为“民工”,但他们始终相信,未来很美好。安徽的经济环境如何呢?从大量人员的流失当然包括人才,可见一斑。史玉柱、张近东等商界大腕,早已摆脱了安徽的乡土气息。如果你去相关政府部门办事,就可以领略下很强的官僚作风。在全国数得上的企业如合肥江汽、芜湖奇瑞、铜陵有色等要么是国企背景、要么是资源优势,甚至二者兼顾,很难找到民营企业的影子。令人扼腕和费解的是芳草、荣事达、美菱、黄山等知名品牌的沉沦。
这次具体对接的央企有哪些项目搞不清楚,大都顶着高精尖的光环。上述四个项目中,第一个项目,美其名曰保障性住房,但还是房地产;第二与第三个都是物流项目,也不属于高精尖。这三个都有圈地之嫌。第四个项目是长安集团合肥汽车综合体,个人感觉长安汽车还不如江汽。与其如此,还不如把江汽和奇瑞好好整合,可惜的是,虽然近几年整合传言很多,但两家仍然各自为王。汽车行业已经过了发展的巅峰,未来必然洗牌。民营汽车吉利蛇吞象收购沃尔沃,已经领先一步,长城汽车放弃了原轿车品牌滕翼,安徽的汽车未来何去何从呢?
去年,56岁的乔布斯离开了人世,我们还没有擦干悲痛和惋惜的泪水,江山代有才人出,今年美国又出现个青年才俊——扎克伯格,让人耳目一新。有人说他是(比尔盖茨+乔布斯)/2,是二者的结合体。我们一直在感慨,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这样的人物。其实在中国甚至安徽这样的人物很多,只是被埋没了而已。
虽然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与其指望央企的大树庇护,还不如自己植树造林。唯有如此,安徽真正的崛起方指日可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