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写作必不可少,好的写作能力不仅可以让你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强个人影响力,让你的思想流传得更加长远。北大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教授说,“我们这个民族最强调写作,历史上是通过写作判断人才,通过一篇文章考察出对典籍的理解、人生的感悟,写得好就可以治理一方、领袖一方。这是中国的传统之一。”

既然写作如此重要,那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呢?

作家曹文轩认为,“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 ”。他说:“如果抛开阅读,只讲写作是会很有问题的,阅读是写作的一个前提,写作是阅读的一个结果。只有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的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

同样,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一书中也强调了, 先成为好读者是成为好作者的起点 。

阅读中的“感觉”就是能与精巧句子产生共鸣的理解力。好的写作建立在对文字的审美基础上,要让阅读优秀文字变成一种趣味。趣味是大量输入的结果,人们很难给“什么是好的”与“什么是坏的”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只要你一接触,就能够分辨出孰优孰劣。如果一个人没有建立起瞬间辨别文章品质的能力,那么他就很难写出好内容。

另外,史蒂芬平克还指出了一项写作必须要建立起的能力,就是 表达的逻辑性 。

我们在听或者读一段话的时候觉得别扭,问题并不出在某个具体的字词上,而是字词背后的章法让我们觉得不舒服。现在说到提升写作能力,大家关注的多是外在表达层面,朝着辞藻华丽的目标前进,最后导致很多华而不实的文章出现。其实,表达背后的“章法” 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学习写作的人很少在“逻辑性”上下功夫。

网状的思维必须经过“逻辑的关口”,这要求我们对大脑中的混乱思绪进行管理,让那些离散的观念列成一队,有序地流出。这个过程并不是谁教一句口诀,然后默念几遍就能学会的,它需要长期的磨炼中逐渐掌握。

好的写作能力需要刻意练习,并不是学习几个简单的写作技巧或者用一些华丽的辞藻就可以获得的,需要你沉下心、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

贾行家老师在谈到写作时,他认为:

不管你写什么,日常大量的练习都是必要的,每个行业都是如此。对于职业作者来说,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现在日常练习写作,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我们的媒介不同了。

尤其是手机。比如说,你每天要发很多条微信,其实它就是最好的写作练习,不要小看它。

你可以试着不使用语音和表情包,用标准的标点符号,让你的意思完整精炼地发出去。我还有个小建议,就是每一条结束的时候加一个句号。它会让你显得更严谨、更可靠。

我们知道了阅读和日常刻意练习对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但还有一些同学存在这样的问题:看了很多书,也听了很多书,但一写东西的时候还是无从下手,不能很顺畅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吴军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收集写作所必需的各种素材。

今天很多自媒体写的东西,显然没有什么真实内容,都是自己脑子里的主观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写作,就有一种“憋”的感觉。

吴军老师强调了“有感而发”的重要性,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和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比前期的水平明显高出一大截,就是因为有了足够的生活经历,有感而发。吴军老师说自己在写《浪潮之巅》之前,去过很多公司和里面的员工了解该公司不为外人所知的情况。很多人稿子或者书写得好,是因为拿到了别人没有的素材。

第二步是参考之前的人写类似题材的经验。

这也是上面我们提到的,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但阅读需要有针对性,不是看故事。

比如说,你如果要写一篇关于男女平等的杂文,不妨拿出《简•爱》看看,看看里面的女主角是如何论述男女平等这个问题的。阅读的时候,如果你只是记住了一个爱情故事,那是不够的。阅读后,我们要做到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够翻出书中那些文字内容做写作的参考。

第三步是先搭架子,再填内容。

什么意思呢?就是先把想写的东西都列出来,看看如何基于那些想法搭一个架子。在搭架子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很多想写的内容其实和这个架子无关,那么这时候你就要提醒自己,坚决不要写这些内容。另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先搭出一个架子来以后,发现凑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有了架子后,你就可以逐项填入内容。很多人写着写着,卡壳了,半天憋不出几句话。这种时候,就要根据搭好的架子先把后面能写的写完,回过头来再补上前面卡住的内容。

吴军老师认为:“ 写文章最重要的是结构和逻辑,而不是文采。 ”没有一个好的结构和清晰得逻辑,再好的文采都是没用的,因为读者完全不理解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刻意练习,平时多注意留心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随时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