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文/周小白

前几天女儿的同学梓明来家里玩,两个孩子疯疯闹闹的,我和梓明妈妈坐在沙发上聊天,突然梓明把皮球扔到了客厅的吊灯上,吊灯是五个相连的灯组成,不断地在天花板上空晃动,看得我们大人都心有余悸。

于是,我们开始告诫小朋友,不能把皮球扔到天花板或者吊灯的附近,非常的危险,如果灯体全部掉落下来,或者打碎了灯泡,碎片掉落到小朋友的头顶,后果会很可怕。

孩子们立即停下来了,女儿认真思考着说,妈妈是不是灯掉下来,我们就会死呢?当孩子提到「死」这个字的时候,在场的大人们的表情都有点意味不明,我也立即跟女儿说,小孩子不要说死这个字,不吉利。其实我不确定女儿是否理解吉利这个词,只是觉得童言无忌也要有所忌讳。

梓明妈妈说,梓明在家里也经常说到「死」这个词,她有时候也不知如何应对。我想,对三四岁的孩子而言,死到底意味着什么,她们可能还不清楚。

比如七七在我生病的时候会问我,妈妈你会死吗?我说我不会。但是我也在想,我是必然会死的,只是现在还不会。好像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的文化里,一直都非常忌讳说死亡的。

好像, 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未来有一天会面对会死亡这件事情。

最近看了一本书,是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写的《相约星期二》,他的恩师莫里教授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两人相约星期二,一同重新审视自己、重读人生必修课的经历。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一同探讨: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还有有意义的人生。最后一堂则是赞礼。

我们为什么要面对衰老和死亡?

文中,教授莫里对学生说, 有一个重要的哲理需要记住: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

当莫里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体验死亡的时候,他说:我感觉到我已经能够去了,你能理解吗?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学生问。莫里说:与生活讲和。

他与学生讨论,如果他还有一个完全健康得一天,他会做什么,他思来想去,最满意的安排是这样的:

从莫里与米奇关于人生一些问题的探讨中,在我脑中总使浮现出一个画面: 一个日益衰老,呼吸困难睿智的老人喃喃地说着,一个带着录音机,拿着笔,不断记录的迷茫的年轻人不断地写着。 随着每个星期二的变化,老人生命力开始衰竭,年轻人思想开始清晰笃定。直至某一天,老人躺在床上,再也无法醒来,他的书,他的笔记,他的小木槿都陪在他的身边。老人平静安宁地走了。

这本书我是利用早上零碎的时间看完的。受益匪浅,它让我开始除了思考赚钱,升迁,贷款,买车,买房,装修……这些东西以外,去反思, 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是更大的玩具吗?是与他人盲目的比赛吗?是更加奢侈的追求吗?

气喘吁吁地追赶,活得太匆忙却忽略了什么?我是否能坦然面对衰老?什么东西才能真的让我的内心愉悦,感到满足?在婚姻中,我是否认识了彼此?学会了爱与被爱?我的价值观文化是什么?我是否能与生活讲和?是否能与他人讲和?

当真正的去正视不可逆的衰老与死亡,我们开始了对人类文化的告别性反思,开始去反思那些以往不敢谈及的话题,站在死亡的前提下去探索和思考有意义的人生。

就像莫里说的: 当你学会了怎么死,你也就学会了怎么活。

那我们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

在医院住院那段期间,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终有一天,我是会衰老的,是会有疾病的,当然,也会在某个时间段面对死亡,那么,它们带给了我哪些启示呢?

1-从当下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

注意自己的饮食,锻炼,睡眠。增加抵抗力,免疫力,我们可能无法避免终有一日的死亡,但是我们可以延缓衰老,规避疾病。生病是增加免疫力的过程,也是善意地提醒和暗示我们,不可透支滥用身体。

将与身体健康相关的饮食,锻炼,睡眠给自己设置一些小弹窗,比如闹钟小提醒“吃饭”,“午休”,“站起来走走”,“眺望远方”,比如办公桌小贴纸“每天三杯水”……

2-思考自己有意义的人生

就像莫里说的: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 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去思考,后退一步审视自己的人生,工作,生活,爱人,车子,房子,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吗?如果不是,那我最终追求的是什么?

3-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文化

去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不要从别人的人生,经历,教训里获取人生的信条,而是通过自己的人生总结属于自己的文化。

4-去认识和了解自己

我们的自我认知总是有所偏差的,当你开始去对物品进行断舍离时,你会发现关于另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如将就,比如贪便宜,比如没有安全感……

或者你做一份PDP性格测试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偏执是有原因的,原来你的能量耗损的地方来源,也会明白你的能量类型,了解自己性格本我,他人眼中的自己,你对当下工作环境的满意度等等。

还有定期去做一次全身检查,对自己的身体有个全方位的了解,虽然无法掌控生命,不管是生命本身还是外界变化对身体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身体,心理,智力各种规律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了解,让自己可以在身体信号发布前,去修正自己长久以来的不良习惯。

5-学会去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对生活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很多。就像莫里说的:给予对方你应该给予的,把自己奉献给爱,给予会让你感到自己还活着,奉献的同时,你能让悲伤的人重拾笑颜,你就感到自己像以前一样健康。

6-原谅自己,也是原谅他人。

在生病的时候收到了朋友长长的留言,我明白她是希望得到我的谅解,因为不管在我身上发生多大的好与不好,我都未曾告诉她,她明白,也许我们之间不再有起初那样毫无遮掩的信任了。

生病的时候,她来看我,我开始尝试去原谅自己,当我发现去原谅自己的时候,其实我就不再会在这段友谊里患得患失了。因为在生命的无常面前,这些小情绪又算什么呢?

7-开始养成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我们总会过一天忘一天,其实写字的当下,也很难想起前阵子住院时候的具体心境了,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同样如果不是翻起几年前的照片,我不会记起女儿七七小时候是个假小子。我们需要用文字,照片,画画,音乐,诗歌或者其他任何的方式,来记录我们的生活。这也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

8-不要把想法拖到明天

兑现自己对自己的承诺,不要把想法拖到明天,可以立即写在待办清单中,切不可以把“……明天再说吧?”“等我……的时候,我就……”作为口头禅。如果想要去做,现在就列下来,哪怕是环游世界。

9-遗愿清单

列下自己的遗愿清单,或者梦想清单,不要思考它实现的可能性,尽管写下来就好了,去给自己的人生创造目标和意义。别人都不敢轻易妄断你的人生,你怎可随意放弃你的梦想?

10-学会分享

将自己的感受,想法,思考用语言,文字,或者其他沟通方式,去与家人,朋友分享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理解,慰藉,认同或者建议。不要困住自己,让我们走进人群。

以上就是我最近关于面对衰老的死亡的一些浅薄的反思,记录下来,希望对你对我有所帮助。

附上一段文中教授莫里与学生米奇的对话。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莫里重复道,“可没人愿意相信。如果我们相信这一事实的话,我们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我们就会用戏谑的态度去对待死亡,我说。

“是的,但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怎么能够去准备死呢?

“像佛教徒那样。每天,放一只小鸟在你的肩膀上问: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了?“……

”事实是,米奇,“他说。”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可每个人都知道有人在死去,我说。为什么思考死亡这个问题就这么难呢?

"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

去面对死亡就能改变这种状况?

“哦,是的。拂去外表的尘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当你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你看问题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样了。

他叹了口气。”学会了死,就学会了活。“

END

我是周小白。职场妈妈,

白天是职场精英,晚上带孩子,

早起写字,读书。

热爱摄影,画画,坚持写走心的文字。

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欢迎打赏、关注和点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