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嵇懒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3-29
嵇懒——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国铚县(现安徽宿州境内)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210—263)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精通音律,“广陵散绝”所体现的就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晋书》卷49《列传》第19载:“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据说嵇康性情慵懒,但白居易(772—846)在《咏慵》诗中,却说嵇康懒不过自己,白居易的诗是这么写的:“有官慵不选,有田慵不农;屋穿慵不葺,衣裂慵不缝。有酒慵不酌,无异樽长空;有琴慵不弹,亦与无弦同。家人告饭尽,欲饮慵不舂;亲朋寄书至,欲读慵开封。常闻嵇叔夜,一生在慵中;弹琴复锻铁,比我未为慵!”嵇康虽然性格或有慵懒的一面,其实他不但爱弹琴长啸,锻铁娱身,而且在书法方面都有独到的一面。他书法的特点如他的文章、思想一样,格调高迈出尘,境界悠远自然,笔画清劲瘦硬,笔势飞动,笔韵流畅。然疾迟有度,质朴沉稳。章法空灵疏旷,古雅隽秀,意态风流,表现了其书法个性明显,抒情意味浓郁的特点。唐人评嵇康书法“如抱琴半醉,咏物缓行;又若独鹤归林,群鸟乍散”,确是的论。嵇康的行书体现了西晋新书风。
嵇懒黄痴,米癫杜癖
——从石梁的两方印章说起
杨士安
《辞海》载:“《草字汇》。清代石梁编。梁,字竖庵,浙江诸暨人。此书收集汉章帝以下87家草法,逐字摹写,依偏旁分属各部。为近代研究汉字草体的重要资料”(2009年版第1卷228页)。当今存世的石梁(1726—1796)手迹不多。笔者见到其中有一幅行书,上面所录的,是唐冯贽《云仙杂记》中的一段话。冯贽,金城人。约唐昭宗天祐前后在世。尝取家藏异书,撰《云仙杂记》10卷。《书录解题》作《云仙散录》1卷(此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云系宋人王铚伪造,即冯贽亦无其人。《云仙杂记》,是五代时一部记录异闻的古小说集,内容较为杂乱,主要是有关唐五代时一些名士、隐者和乡绅、显贵之流的逸闻轶事,为文学、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些史料。其中《文享媚香无忝》云:“张说(667—730)携丽正文章谒友生,时正行宫中媚香,号‘化楼台’。友生焚以待说,说出文置香上,曰:‘吾文享是香无忝’”(《征文玉井》)。石梁所抄录的,正是这一段话,仅删去了“号‘化楼台’”一句。落款是“鹤友长兄属”,除“引首章”外,最后钤印两方,一朱一白。文曰:“嵇懒黄痴”与“米癫杜癖”。这两方印章,实际上反映了历史上四位著名“草圣”的生活习性和处世哲学。他们分别是:嵇康、黄庭坚、米芾和杜预。
嵇懒——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国铚县(现安徽宿州境内)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210—263)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精通音律,“广陵散绝”所体现的就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晋书》卷49《列传》第19载:“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据说嵇康性情慵懒,但白居易(772—846)在《咏慵》诗中,却说嵇康懒不过自己,白居易的诗是这么写的:“有官慵不选,有田慵不农;屋穿慵不葺,衣裂慵不缝。有酒慵不酌,无异樽长空;有琴慵不弹,亦与无弦同。家人告饭尽,欲饮慵不舂;亲朋寄书至,欲读慵开封。常闻嵇叔夜,一生在慵中;弹琴复锻铁,比我未为慵!”嵇康虽然性格或有慵懒的一面,其实他不但爱弹琴长啸,锻铁娱身,而且在书法方面都有独到的一面。他书法的特点如他的文章、思想一样,格调高迈出尘,境界悠远自然,笔画清劲瘦硬,笔势飞动,笔韵流畅。然疾迟有度,质朴沉稳。章法空灵疏旷,古雅隽秀,意态风流,表现了其书法个性明显,抒情意味浓郁的特点。唐人评嵇康书法“如抱琴半醉,咏物缓行;又若独鹤归林,群鸟乍散”,确是的论。嵇康的行书体现了西晋新书风。
黄痴——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黄庭坚曾作《小山词序》,以“四痴”诠释了晏几道(1030?—1106?)的品格性情。一痴:仕宦不得意,却不肯附谒权贵;二痴:文章有自己的风格,不愿趋时;三痴:家产荡尽,家人寒饥,而能怡然自乐;四痴:受人亏负不生怨恨,诚信待人不起疑惑。黄庭坚与欧阳修(1007—1073)、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齐名,世号“苏黄”。他在任泰和知县时,常登“快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赋诗一首:“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他又有《次韵奉送公定》诗,诗中有“屯云搴六幕,新月吐半规;人生会面难,取醉听狂痴”。因为他在诗文中常用“痴、痴儿、狂痴”等来形容对待事物的执着,所以被人称为“黄痴”。
米癫——米芾(1051—1107),因放任不羁,举止癫狂,又称“米癫”(或作米颠)。吴人,祖籍太原。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出生行伍世家,因母亲阎氏服侍过英宗皇帝,所以他自幼生活在宫中,有比较好的学习条件。据说米芾喜好奇冠异服,喜爱前朝服装,所到之处,“人聚观之”,甚至将他当成怪物看待。他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别人用过的东西,他不再用。多蓄奇石。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以至达到乱真程度。
杜癖——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三国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晋书》(卷34)载:杜预“祖畿,魏尚书仆射。时王济(246?—291)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292)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他写成了《春秋左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著作。其实,杜预读《左传》成癖,主要原因是《左传》以礼治国、从政务实、重视武备、注重休养生息和法制思想对他产生的重大影响。《左传》作者兼有儒、法、兵家思想,但以儒家思想为主,杜预也是如此。他为《左传》作注,就明显带有政治目的,即“立言”和“立功”的统一。
以上所谓的“痴、癫、癖”,毫无疑问应该是“褒义词”,而不是“贬义词”。它肯定了名人们的执著与专一。而这里的“懒”,也仅仅是在某一方面的性情闲散,而不是平常所说的懒惰。否则,嵇康也就不会成为著名的书法家、琴艺家和哲学家了。其实,这样的构词方式,前人早已有之。如成语“颠张醉素”。颠,指张旭书法的特点:激情勃发,甚至达到狂颠的程度。张,指唐朝书法家张旭(675—750),素指唐朝书法家怀素(725—785)。醉,指怀素书法的特点:圆转飞动,空灵剔透的气韵。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个性突出,挥洒到极致,也用于赞扬草书书法作品具有张旭和怀素的神韵。周慧珺(1939—)在《行草千字文》一书的《自序》中说:“颠张醉素,振奇千古,他们的草书艺术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石梁的《草字汇》一书,就收录了以上4位名家的草书(含行书、或行草)形体。石梁在自己的草书作品中盖上了以4位草圣特点镌就的印章,正好说明了石梁对他们的仰慕和尊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