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历史回顾,我要详细的,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4-20
对于慈禧太后的一生,后人褒贬不一。中国在面临近代化列强的侵袭时候,慈禧稳定大清数十年,最终没有彻底地沦为殖民地,应该说是做出一定贡献的。她明白朝廷之中需要满汉平衡,所以她重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汉臣,而等慈禧太后病故以后,她的权利继任者载沣不懂满汉平衡的道理,大力清除朝廷之中的汉官,这也是加速清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慈禧无疑是成功的,但也是失败的。 她的成功在于在男人统治的世界上,夺得了本应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权力,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业。人们不禁要问:当时入宫的秀女何止千百,何以独有慈禧脱颖而出,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袭“承恩公”一虚爵外,并无家人能干涉朝政。相对当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歪风,慈禧于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
慈禧又是失败的,她的失败在于,对于权力,她有着近乎病态的渴求,她的大半生都在恣意领略追逐权力的刺激和尽情享受得到权力的快感。
个人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慈禧太后素有残忍和狡诈之名。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将八名“赞衰政务王大臣”分别革职或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慈禧皇太后诸般考量均以个人权位为重,结果严重损害国家利权以及无辜人民生计,堪称其主政期间最大的过失。
满清末年,王朝内外交困、统治岌岌可危。为保住爱新觉罗的江山社稷不丢,慈禧太后在改革派大臣李鸿章、张之洞的推动下实行改革。改革之初,慈禧太后首先定下了“四个不能变”:即三纲五常不能变;祖宗之法不能变;大清朝的统治不能变;自己的最高皇权不能变。慈禧太后的所谓“四个不能变”说到底就是保护专制独裁特权。
在“同治中兴”的太平表象下,慈禧皇太后的铺张浪费,以及对于国际时局缺乏认识,允称导致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其中最显著的事例为花费巨资扩建颐和园用以庆祝自己的六秩大寿,给包含海军军费在内的国家财政带来无建设性的负担。甚至在战败签约、割地赔款之后,1895年又大兴土木,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个工程长达13年之久,直到她死前才完工;重修的慈禧陵虽成为清代最豪华独特的皇家陵寝,然而耗资巨大,放在清季国事日非的历史脉络下加以检视,更突显出慈禧皇太后重视个人虚荣以及清廷威仪,甚于国家兴衰的贵族心态。
洋务运动时,当她得知被自己送出去留学的孩子正在自由的国度中慢慢被洋化时,她立刻终止了这些孩子的留学,因为她怕自己的政权会被将来留学归来的孩子所推翻,这在中国留学史上是非常可惜的。
慈禧所处的历史时代,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西风东渐,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也是中国这头睡狮应对这场生死攸关的挑战的关键时刻。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的慈禧本应该运用她的权力,引领中国这艘摇摇欲坠的古老航船,闯过险滩急浪,成功的驶向彼岸。遗憾的是,她虽然熟谙权力场上的帝王术,却昧于世界潮流,思想依旧停留在封建社会,虽然提议立宪但那也只是一种形式,不肯放下手中的权力。面对险象环生的时局,或视而不见,或反应迟钝,或判断及决策一错再错,结果让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虽然从历史的角度看,慈禧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一个心胸狭窄,卖国求荣的娇奢太后,但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慈禧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封建女子……
慈禧是聪明的。在道光二十七年,慈禧的祖父那拉*景瑞被判入狱。聪明的慈禧便想方设法的弄清楚了事情原委。面对这个飞来横祸,才12岁的慈禧就给父亲出主意,尽力筹措银两并向亲友告贷,变卖家产想方设法的将人给赎出来。终于,景瑞被放出来,才12岁的慈禧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自己的祖父就出来,解决了一次家庭危机,让人不的不佩服。慈禧十七岁以兰贵人的身份选秀入宫,她的父亲因为做过比贴士,所以她懂得满汉两种语言,这在后宫之中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再加上慈禧善于揣摩咸丰帝的心思,所以一入宫便受到了宠爱。慈禧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有痛经的病症,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后宫中,直接找太医无疑是引人注意的。而慈禧则是在咸丰帝高兴时,提出自己腹胃不适,而咸丰帝也很爽快的为她宣召太医。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她为咸丰帝生下了皇子,这也是咸丰帝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同治帝载淳。
慈禧是手巧的。慈禧的聪明才智让人另眼相看,但那一双灵巧的手也为人广为传颂。她小时侯就非常喜欢做衣服,刺绣等。一次,他父亲惠征从外面回来,慈禧到客厅去迎接,惠征发现她的手上一片红红的,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她是怎么回事,于是慈禧就从自己的屋子里拿出绣好的手帕给父亲看,惠征还没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慈禧就用手示范给惠征看,原来是绣花时被针扎的。慈禧的刺绣功夫是堪称一绝的,除了她骨子里的女性本质,也还有她的刻苦练习。那双灵巧的小手总能绣出一片天地,一片绚烂,甚至是她的一生的辉煌。
慈禧是惆怅的。许多人都认为慈禧作为“天下第一女人”执掌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身边又有那么多伺候奉承的人,声后也一定非常满足,可是谁又知道她作为“天下第一女人”的惆怅和悲哀呢?慈禧嫁给咸丰,而咸丰又体弱多病,在慈禧二十七岁的时候便留下慈禧独守空闺;在咸丰帝死后,原本慈禧以为可以依靠的同治不到二十岁就死了。丈夫与儿子都先于自己离世,,使得年轻的慈禧在瞬间崩溃。谁又能想到在龙椅的背后,在政治上叱咤风云的一代女豪的内心是如此的悲凉。
慈禧以非凡的耐力和惊人的毅力,统领了中国几十年,最后只能靠批阅奏折来排解孤独,来消磨时间,甚至成为她生命的全部。而谁能解其中的悲凉和惆怅?
慈禧是处变不惊的。当八国联军即将侵入北京时,咸丰帝与嫔妃们在圆明园中享乐,而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咸丰帝大为震惊,随即与妃嫔们抱头痛哭。但唯有慈禧不哭,她提醒咸丰帝哭是没有用的,当务之急是要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为咸丰帝推荐了他的弟弟——恭亲王奕。后来咸丰帝逃亡热河(承德避暑山庄)避难时,身体每况愈下,在即将离世之际,为同治帝载淳钦点了以肃顺为首的赞襄八大臣尽心辅政,由于慈禧当时越来越表现出能独当一面的能力,肃顺就借杀母留子的典故希望咸丰帝杀掉慈禧欲掌握政权,这时的慈禧装作不知,以退为进,并向肃顺示弱及经常带着载淳探望咸丰帝并哭成一团,最终使咸丰帝不忍杀她。
慈禧是自信的。光绪死的那天,她还在处理光绪的后事,并立醇亲王载沣之子,不到三岁的溥仪为皇帝,为的就是垂帘听政。她对自己的高寿非常自信,以至于在死前还敢于如此安排皇帝继承人。
作为一个女人,慈禧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她十七岁入宫,在众多嫔妃中,只有她所生的儿子存活了下来,使得她在后宫当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以子贵,由此她成为了大清王朝的主宰。也由于她手中的权利,她尽享了人生中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又是不幸的,她二十七岁就没有了丈夫,直到七十四岁,且不说她在朝堂之上那一脸的威严,一脸的铁面,在后宫当中,她又是怎样熬过那一个一个漫长的岁月。慈禧中年丧子,同治帝十八岁就死于天花,而且死得非常急促,所以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一生中的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她无法将自己做妻子温柔的一面与身为人母侍犊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慈禧死后,被洗劫一空的慈禧陵寝几乎被毁于一旦,不但立柱被砍,天花板被掀,宝物被盗,连慈禧的尸体也无法幸免,被扔了出来,面朝地,而且被扒光了上衣,鞋也被脱去,只有一只脚穿着袜子。情形之惨,惨不忍睹。生前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在死后竟受到如此待遇,这也是十分悲哀的。
第2个回答  2015-04-20
详细的话太多了。上百度百科查吧,那个比较详细。或者看看百家讲坛里面隋丽娟《说慈禧》。追问

详细而又精炼的,不过我会去看看的,还是谢谢

第3个回答  2015-04-20
煞笔满清狗,对外妥协,对内欺压。追问

我要在近代史课进行介绍啊,能不能详细精炼一点,客观上

第4个回答  2015-04-20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

    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