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不用赃吏文言文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3

1. 《乞不用赃吏》翻译

〔原文〕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 ,官吏至众,而赃污(tī,意思是揭发)发,无日无之。洎(jì,意思是及,到)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忌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shěn,意思是况且)行自犯之乎?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yòu,意思是宽宥;赦罪),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遂便,不可复以官爵。”其责贪残,慎名器如此,皆先朝令罪,固可遵行。欲乞今后应巨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受副使上佐。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译文〕臣听说:廉吏,是民众的表率;而贪官,则是民众的盗贼。当今天下郡县广布,官吏众多,每天都有官员贪赃枉法的事被揭发出来。等到案件上报官府,自然有人有本事掩盖事实的真相以获得宽刑免罪,因此而保住了性命。另有些人则因获得皇上的恩典而得以减免罪刑。即使律令禁严,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对贪鄙的官员,不会有丝毫的畏惧。从前两汉时代,那些因贪污而犯罪的官吏,子子孙孙都是严禁作官的,何况是罪官本人?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曾有几个官员犯了罪,后来一起被发配到少府监做仆役。挨到服刑期满时,太宗皇帝对左右的大臣们说:“这些人已犯过贪污罪,只能罢免他们的官职,听其自便,不能再恢复他们的官位。”惩办贪官酷吏、慎重授予官职,就是这样。前朝的典章律令本来应该遵行。在此我请求以后凡是贪赃枉法的官吏被判刑服罪,一律不再从轻发落,应该依据法律条文行事。即使遇上大赦,他们的罪刑被减免,也不录用他们为官。那些犯罪较轻的,最多也只可授予他们副使、上佐之类的无实际执掌的官。这样一来,既劝奖了廉吏,也警示了贪官。

2. 乞不用赃吏译文

乞不用贪吏疏

我听说:廉洁的官是百姓的表率;贪污的官是百姓的祸害。现在国家郡县分布十分广泛,官员小吏众多,受贿贪污被揭发的情况可说没有一天没有。等到整理成案卷呈送上来,有的枉法宽赦使犯罪的人能保住性命活下来,有的施予个人的恩德,消除犯罪人的罪名;虽然有处罚严厉的法律,却如同一纸空文,那些贪婪猥琐之人,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以前两汉时因为贪赃而招致犯罪的,都要禁止或限制他们的子孙做官,更何况他们自己犯罪呢!宋太宗执政时曾经有几个臣子犯罪,就一直发配到少府监去服劳役,等到应该宽免他们的时候,太宗皇帝对近臣说:“这些人犯的是贪赃受贿罪,只可以释放他们回去,听其自便,但决不能恢复他们的官位。”他责罚贪污、残害百姓的人,慎重地对待官爵礼制就是如此严格而不稍有松懈。这些都是上代好的法令制度,本来应该遵照执行。我想恳求今后对待官员因贪赃触犯法律犯罪时,不按轻罪宽恕他们,一并依照条例执行,即使遇到大赦,也再不录用他们当官,有些犯罪较轻的人,也只能有授给他们正使的属官或高一级官吏辅佐人员之类的官职。只有这样,廉洁的官吏才能明白该怎样勉励自己。贪赃的官吏才能知道该畏惧什么。

3. 请问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全文

包拯《乞不用贪吏疏》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1);贪者,民之贼也(2)。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3),或横贷以全其生(4),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5)!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6),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其责贪残,慎名器若此。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包拯作于庆历四年(1044年),担任监察御使时)

注释:

(1)表:表率。(2)贼:祸害。(3)洎:等到。(4)横贷:枉法宽赦(5)矧(shěn):况且。(6)赦宥:赦免。

译文:

我听说:廉洁的官是百姓的表率;贪污的官是百姓的祸害。现在国家郡县分布十分广泛,官员小吏众多,受贿贪污被揭发的情况可说没有一天没有。等到整理成案卷呈送上来,有的枉法宽赦使犯罪的人能保住性命活下来,有的施予个人的恩德,消除犯罪人的罪名;虽然有处罚严厉的法律,却如同一纸空文,那些贪婪猥琐之人,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以前两汉时因为贪赃而招致犯罪的,都要禁止或限制他们的子孙做官,更何况他们自己犯罪呢!宋太宗执政时曾经有几个臣子犯罪,就一直发配到少府监去服劳役,等到应该宽免他们的时候,太宗皇帝对近臣说:“这些人犯的是贪赃受贿罪,只可以释放他们回去,听其自便,但决不能恢复他们的官位。”他责罚贪污、残害百姓的人,慎重地对待官爵礼制就是如此严格而不稍有松懈。这些都是上代好的法令制度,本来应该遵照执行。我想恳求今后对待官员因贪赃触犯法律犯罪时,不按轻罪宽恕他们,一并依照条例执行,即使遇到大赦,也再不录用他们当官,有些犯罪较轻的人,也只能有授给他们正使的属官或高一级官吏辅佐人员之类的官职。只有这样,廉洁的官吏才能明白该怎样勉励自己。贪赃的官吏才能知道该畏惧什么。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北宋政治家。他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于世,不畏权贵,执法严明,人称“包青天”。著作有《包孝肃奏议》。)

4. 求《勤训》、《乞不用脏吏》原文,要快

《勤训》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乞不用脏吏》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脏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惜两汉以脏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脏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其责贪残、慎名器如此,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实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5. 乞不用赃吏列举两汉和宋太宗严厉处置赃官的史实,其用意是

总结前朝对贪官污吏处罚的经验,并陈述这些“先朝令典”是“固可遵行”的。包拯在总结前朝吏治经验时,举了两个例子说明:一是两汉时期统治者执法者对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贪官污吏之处置,不但要严厉惩罚他们本人,而且对其子孙也要“禁锢”,说明处罚之严;二是宋太宗当朝时期对贪官污吏的惩罚,不管是谁,只要他犯了贪赃之罪,就要把他们削职为民当“隶役”,即使这些人改正前非,得到宽宥,也“不可复以官爵”,说明使用之严。而后,包拯以此为据,强调说明,前朝统治者在处罚贪官污吏的做法上虽然偏于严厉,但他们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才这样去做的。因此应该遵行“先朝令典”,依法惩治贪官污吏。

1.说明前朝对贪官刑法的严厉。

2。强调说明虽然前朝做法不妥,但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和国家秩序。

3。所以应该依法惩治贪官。

6. 包拯的《乞不用赃官》的文体是什么

消除犯罪人的罪名;虽然有处罚严厉的法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祸害。

(3)洎。 译文: 我听说:廉洁的官是百姓的表率,担任监察御使时) 注释: (1)表:表率。

(2)贼,本来应该遵照执行。我想恳求今后对待官员因贪赃触犯法律犯罪时 “疏”,是下级写给上级,或臣子写给皇上的用以表明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的文体 包拯《乞不用贪吏疏》这篇属于臣子写给皇上的 臣闻:廉者,即使遇到大赦,也再不录用他们当官,有些犯罪较轻的人,官员小吏众多,受贿贪污被揭发的情况可说没有一天没有,贪夫知所惧矣。

(包拯作于庆历四年(1044年),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3):况且。

(6)赦宥:赦免。 (包拯(999——1062年),民之表也(1),字希仁。

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并配少府监隶役,等到应该宽免他们的时候,北宋政治家,及该赦宥(6):等到。(4)横贷:枉法宽赦(5)矧(shěn),却如同一纸空文,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

其责贪残,慎名器若此。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贪污的官是百姓的祸害。

现在国家郡县分布十分广泛,有的施予个人的恩德,有的枉法宽赦使犯罪的人能保住性命活下来,廉洁的官吏才能明白该怎样勉励自己。贪赃的官吏才能知道该畏惧什么;贪者,民之贼也(2)。

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宋太宗执政时曾经有几个臣子犯罪。等到整理成案卷呈送上来,殊无畏惮。

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5),那些贪婪猥琐之人,一点也不感到害怕!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太宗皇帝对近臣说:“这些人犯的是贪赃受贿罪。以前两汉时因为贪赃而招致犯罪的,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听其自便,但决不能恢复他们的官位。”

他责罚贪污,只可以释放他们回去,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或横贷以全其生(4),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如此,则廉吏知所劝,都要禁止或限制他们的子孙做官,更何况他们自己犯罪呢。

他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于世,不畏权贵,只得授副使上佐、残害百姓的人,慎重地对待官爵礼制就是如此严格而不稍有松懈。这些都是上代好的法令制度,不按轻罪宽恕他们,一并依照条例执行,也只能有授给他们正使的属官或高一级官吏辅佐人员之类的官职。

只有这样,执法严明,人称“包青天”。著作有《包孝肃奏议》,而赃污擿发,就一直发配到少府监去服劳役。

7.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111篇到120篇答案不要网页,直接发答案

2010-02-09 09:32导弹MH| 四级 1.齐桓公问管仲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4.明太祖训臣5.弄猴6.狐7.三人之言而成虎8.疴偻承蜩9.艾子行水10.民不畏死11.黄冈竹楼记(节选)12.率由旧章之弊1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14.窃疾15.知人则哲16.上帝杀龙17.陈蕃礼贤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画鬼20.良马对21.罴说,22.治水之法23.晏子谏杀烛邹24.求贤令25.习惯说26.羿射九日 27.大鼠28.好古29.永某氏之鼠30.宝剑31.海鱼32.介虫33.黠鼠赋34.鲁人欲徙越35.劝学36.■37.不龟手之药38.逾淮为枳39.林之栋画兰40.观巴黎油画记(节选)41.人饷魏武一梧酪42.苛政猛于虎43.预防风患44.阿留传(节选)45.居室记46.梵天寺木塔47.枯鱼之肆48.身不先行,民不能止49.勤训 50.方九皋相马51.水仙(节选)52.说虎53.腹■以子徇法54.校人烹鱼55.五十步笑百步56.游白水书付过57.祖逖58.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59.背水一战60.周公诫子61.行节俭化天下62.秦王欲见顿弱63.傅奕不信邪64.范仲淹掌府学65.祁奚举贤66.祖莹偷读67.有毅力者成68.苏子谓楚王69.曹绍夔除怪70.理国守法,事须画71.三国攻秦入函谷72.煮盐73.洛阳纸贵74.蒲元识水75.乞不用赃吏76.子产不毁乡校7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78.老父告诫孙叔敖79.贵人行乐之法80.李离伏剑81.孙权喻吕蒙读书82.皇甫德参直言敢谏83.窗栏第二84.周顺昌大骂魏忠贤85.魏征谢官86.富人行乐之法87.穆公失马88.景公欲诛骇鸟野人89.鹳鸟迁巢90.相剑者91.骥遇伯乐92.恐钟有声93.贫贱行乐之法94.羹烂汝手95.聊欲安众心耳96.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97.赵襄子饮酒98.读孟尝君传99.百发百中100.在德不在险101.徐光戏■10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103.詹何钓鱼104.是谓大同105.田父得玉106.和氏献璧107.重欲亡身108.悲心更微109.治国犹如栽树110.起之为将111.秦始皇帝游会稽112.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13.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114.先天下之忧而忧115.贾生年少为博士11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117.楚伐绞118.齐人见田骈119.刑天与帝争神120.定民之居,成民之事121.凡用兵攻战之本122.子治天下123.庄子送葬124.女与回也孰愈125.凡处军、相敌126.齐欲伐魏127.楚庄王欲伐越128.万事莫贵于义129.西湖七月半130.梓庆为镰131.丹之治水132.屈而不能信133.子硕问于子墨子134.昔韩娥东之齐135.齐宣王问136.国子先生诲诸生137.故善战者求之于势138.唐太宗患吏受赇139.齐威王之时喜隐140.三年成一叶141.地震142.百姓有过,在予一人143.齐宣王好射144.项王军壁垓下145.景公出猎146.君子之学也14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48.信钓于城下149.晏子聘鲁150.天下莫柔弱于水151.越王试焚宫室152.齐大旱逾时153.荆有次非154.晋平公与群臣饮155.鲁国朱家156.传是楼157.杨子之邻人亡羊158.景公之时159.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160.晋中行文子出亡161.令既具,未布162.楚有祠者163.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164.赵括自少时学兵法165.庄子欲刺虎166.邹忌答难167.臣卿信士,必不乖违168.厉王虐169.郑武公欲伐胡170.及楚171.桓公犹下布衣之士172.所谓古之善用兵者173.宋有狙公者174.甲与乙相善175.子墨子自鲁即齐。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