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巧破案的小故事,急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2-20
1、包拯巧断鸡蛋案
一天,包拯的嫂嫂煮了一个鸡蛋,让身边的丫头吃了,然后要求包拯破案。包拯得知鸡蛋是在嫂子房子里丢的,心想了解嫂子底细的人莫过于身边的丫头们了。于是,他把丫头们召集起来,让她们每人喝一口水,再吐到盘子里,他对每个丫头吐出来的水都仔细进行检查。果然,他发现一个丫头吐出来的水里掺杂着鸡蛋的残渣。于是,他指着这个丫头说:“馋丫头,还不服罪吗?”这个丫头见事已暴露,便立即跪下说:“奴才服罪!”
2、包拯巧断小孩案
有两个妇人为了一小孩而闹上了公堂,包拯判定两人一人拉小孩的一只手,谁拉赢了那个小孩就是谁的。在经过一番拉扯之后,其中一位含着泪松开了手,但最终包拯却把小孩判给了那位妇人。别人不明其理,问之,包拯说到:“谁会忍心让自己的小孩受到伤害啊!她放手是因为她心疼她的孩子!你没看见她是含着泪的吗。”后来包拯就把孩子还给了这位母亲。
3、包拯巧断石头案
在端州的城郊有一个小男孩,年龄不大,叫张小友。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他的父亲靠在街上卖炸糍粑来维持他们一家的生活。这个孩子也非常的懂事,每天下了学之后就会到街上帮助父亲卖炸糍粑。有一天,生意很好,过了中午就卖完了,小友准备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大树下面有一块石头,就坐下来休息了一会。谁知道,这孩子竟然给睡了个觉。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篮子里的钱被人偷了。小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那哭了起来。这个时候,马汉正路过这个地方。看见这个小男孩哭便询问小孩原因,小孩也说了自己的钱被人给偷了。包拯也听见了,他也想帮助这个男孩。自己想了个办法,让他的手下王朝,马汉把这个石头抬到一间祠堂说是要审他。可是这石头又不会说话,这怎么审?一下子,包公要审石头的而消息就传开了。第二天,很多百姓都去了祠堂。想看看包拯是如何审石关泊的案子。之间包拯坐在公堂上面。大声说到,你这石头,坐在你身上睡了个觉。就把孩子身上卖糍粑的钱给弄丢了。是不是你偷了,快快说实话。包拯和石头说话不是没用吗?还要给石头行刑,来个三十大板。看包拯办案的百姓有很多,包拯对着百姓说,是这个石头偷的钱,我看见他也很可怜,各位父老乡亲能不能发发慈悲。每个人送他一枚铜钱,百姓们听了包拯的话纷纷行动起来。让手下的恶人把祠堂左右两边的小门给守住了,又拿来一个装水的木桶,让每人把铜钱放到木桶里边。包拯目不转睛的盯着百姓们往木桶里面投钱。当有个人把铜钱放到木桶里的时候,包拯发现了水上面漂着一层油。包拯说,把这个偷钱的贼抓起来。带到公堂上,可是周围的人对包拯的这一做法是有点不理解。他怎么认为这个人是偷钱的人呢?包公问了这个男子的姓名和家庭住址,这个男子就是不承认自己偷钱的事实。包拯拿起那块铜钱说道,张小友家是卖炸糍粑的,手上难免会有油。当这铜钱投入水中的时候,上面上会有油。我是专门用审石头的案子,把大家吸引过来。正好这个凶手也在这里面,之后这个凶手就乖乖说了自己偷了钱。把偷的钱都拿了出来。
4、包公巧断案
相传,有一次,他带着包兴微服私访,探听到一宗奇案:有一姓徐的老汉,夫妻二人均已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个十八岁的儿子。不久之前,老夫妇为儿子娶了亲。新娘子聪明贤慧,全家人都很满意。新婚之夜,新娘子听说新郎常跟同窗好友夜间在楼上读书,便出了一谐音对联考他:“等灯登阁各攻书”,新郎答不上来,赌气到学堂去了。第二天,新娘发现新郎愁眉不展,一问才知是因为下联答不出而发愁呢!新娘说:“你昨夜不是已经对上来了吗?”新郎说:“我在学堂想了一夜,从未回来。” 新娘子一听,知道事情不妙,被人钻了空子,悔恨交加,一气之下便上吊死了。县衙把新郎捉去,屈打成招,以害死人命定罪,等秋后问斩。徐夫人闻讯,无限悲痛,投河自尽。包公为了查清其中奥妙,决定还从对联入手。他在院里来回踱步思考,腿酸了,便让包兴搬出太师椅来,倚坐在梧桐树旁,对月凝思。忽然间,他触景生情,想出了一条工整的下联。天亮之后,包公让人去大街挂榜,声言谁能对出这条对联,就带他进京做官。众书生云集对联前,只见下联写道:“移椅倚桐同赏月”。许迹枣扮多人无法应对,只好快快而退。这时,有一位年轻书生,高声嚷道:“我能对!”于是,便得意洋洋地念道:“等灯登阁各攻书。” 包公一听,正是新娘子出的那句对联,便命令左右将他拿下审问。书生见自己露了马脚,只好从实招来。原来,那位新郎当夜被新娘子难住之后,赌气跑到了学堂,把此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这位书生。书生想好了对句,便乘夜潜往新房。新娘子暗中不辨真伪,以致酿成悲剧。幸得包公精心思考,终于破了这一奇案。
5、包公巧用妙计 拐子乖乖认罪
有一天,包公正在公堂审批公文,突然,拉拉扯扯进来两个告状的人,其中一人只有一只手臂,又是个拐子。包公问他们为什么争执。其中一个人说:“禀大人,小人以贩锅为生。昨天夜晚三更,小的宿在客店里,锅被这个人偷走了五口。他第二次又来偷,被我发觉,因此,拉他前来投官,望大人明察,与我作主。”这时,那个拐子申辩说:“大人,如果小的好脚好手,说我行盗,也还说得过去。我一只好腿一只手,况且锅又不是手饰之类,我如何偷得走?小的实在冤枉。”堂上包公心想:看那贩锅的人外貌憨厚,不会是诬告他人之辈;可这拐子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谁是谁非呢?想了一会儿,包公把惊堂木重重一拍,对贩锅的喝道:“他手脚残废,如何偷锅?分明是你诬告好人!”贩锅人一听,叫苦不迭。包公对拐子说:“此人诬告你,本官自当处置。念你蒙受冤屈,现将他的铁锅赏与你,你拿回去吧。”拐子一听,心里暗暗好笑:行盗无罪,反而受赏。人说你包公是清官,我看可是一个昏官!只见他一拐一拐,走到铁锅跟前,用那只好手提住锅口,低下头一顶锅底,锅就被他顶在头上,洋洋得意地走了。刚走几步,猛听得惊堂木又一声响,拐子回头一看,包公怒目圆睁,大喝一声:“看你脑眉贼眼,不是善良之辈。可我不知你是怎样盗走锅的,故意将锅赏与你。哪知你得意忘形。看你动作,分明是个惯盗,左右,给我拿下!”这时,拐子才知大事不好,只好如实招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