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几句话就道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太精辟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在《逍遥游》中,用瑰丽奇特的意象向世人阐述了这样一则理念:

名利皆为虚浮之事,人生苦短,不应被名利所左右,回归本心,才能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面对纷争的乱世,庄子自然愿意消极避世,以归老林泉换得一世逍遥。

然而几千年后,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的每处角落无时无刻都充斥着角逐与超越。从铺天盖地的狼性文化到被刷屏的“996”工作制,使得让人们原本就不安的内心日益焦灼。

二、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

生命如花,命运的种子在哪里撒下,就在哪里含情怒放。它的丰盈与娇艳,依仗的是和煦的清风,温和的雨露以及每天照常升起的太阳。

而一旦周围出现了太多的象征着名誉的光环、代表着财富的金钱、以及化身为权力的印章,再绚烂的花朵,也终将提前枯萎。

古往今来,但凡大成者,必为淡泊之人。因为比起眼前的名利,他们更注重的,是获得内心的充实。

三、看淡权力,方能心怀坦荡

公元1079年,一代文豪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黄州即为现在湖北省黄冈一带,在北宋时期,这还是一片贫瘠的地域。

与此前他在湖州任知州相比,这次的贬谪可谓人生的最低谷。

然而,现实的困境并没有让苏轼沉沦。因为俸禄微薄,他在所居的茅屋东边坡地上开垦了十亩荒地,自己亲自驾牛开荒,并自称“东坡居士”,这个名号从此与身相伴,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文学符号。

从衣袂飘飘的士大夫变身为耕作的农夫,苏东坡看淡了权力,看透了宦海沉浮。

虽然黄州的生活缺衣少食,但他依然将生活过的有声有色,不仅自创了红烧肉、水煮鱼满足口腹之欲,还亲自为当地百姓传授烹饪技巧。

如今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大多是苏东坡贬居黄州时创下的佳作。比如他在郊游时遭遇暴雨,却乐观的写下这样的词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能代表苏东坡这段时期心态的文辞,当属他在《前赤壁赋》中抒发的那样: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从古自今,权力都是竞争者的游戏,有些人天生不是合格的操纵者。

与其在尔虞我诈中头破血流,不妨学学苏东坡,看淡权力,放下身心,将自身浸润在清风明月之间,因为那才是灵魂最完美的归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会使人们忘了初心,心中的那片净土早已被开垦得所剩无几,难道就应该随波逐流?就应该忘了本性?

大可不必啊,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可以不断改变提升自我去适应这个社会,但不要丢失本性,不能抹灭了内心的信仰!不能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