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经常换工作,换专业,还是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深度工作》的作者纽波特在一次电视访谈中,提到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天很多年轻人觉得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无论换多少公司,总是发展不好?

纽波特说,这其实和深度工作的能力有关。

纽波特认为, 一个人是否喜欢做一件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把这件事做得有多好 。比如一个中学生,如果数学考得比较好,语文考得比较差,他就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在数学上,而且觉得自己有数学天赋,然后数学 就会越学越好,语文就越来越差。

我自己就感同深受,我在自己的电商生意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会认为这不是我的天赋,转而我就去发展别的兴趣爱好来弥补,而在此时,你又完全做不到全情的投入,还得兼顾工作,结果都没能发展好,我就会认为这些都不是我的天赋,于是再换一个兴趣爱好,结果还是一样,不适合,无奈之下再去继续我的工作,来来回回,丧失了大量赚钱的机会。

同时,我发现,在生意好的时候,我就不会胡思乱想了,会专心优化生意,并且越做越好。

后来,我反省,之所以认为这份工作不适合,只是由于没能全倾投入,深入做好它。

这就像现在很多人,因为没有深度工作去做一件,所以会认为自己没有天赋,便开始换工作,来来回回好多次,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只能随便找份工作混日子。

1.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Deep Work)是指:

也可以说,深度工作是一种工匠思维,让你在这个领域精益求精,从优秀到卓越,取得辉煌的成就。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当时为了摆脱导师弗洛伊德思想的禁锢,隐居在伯林根小镇外鸡翅木里建造的乡村小石屋中,每天深度工作数小时,才有了《心理类型》这部巅峰之作,他总结了长久以来与弗络伊德思想的诸多差异,使他在与弗洛伊德及其大量拥趸的智慧比拼中取得成功。

《哈里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完成最后一部《死亡圣器》时压力很大,因为这本书要串联此前的6本书,此时,她发现在苏格兰爱丁堡的家中越来越做到全神贯注了,于是,她入住了爱丁堡讪中心的五星巴尔默勒尔酒店套房,在没有任何人打扰的情况下,完成了《哈利波特》的最后一本书。

还有比尔·盖茨在任微软首席执行官期间,会设置一个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会暂时放下日常生活和家庭的责任,带上一堆白纸和书,隐居到一间小屋里。拒绝任何干扰,深度思考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务。正是在一次思考周中,他得出网络将成为行业主要动力这一著名论断。

我们可以观察到,凡是能取得成就的人,无不是深度工作的人。

深度工作,让有些人成为某一领域专家,让有些人成为作家,让有些人成为企业家。

2.深度工作的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理想工作的陷阱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所做的工作没有做好,提不起来兴趣,是因为不是我的天赋,不是我理想的工作,如果是我理想的工作,我就.......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意味着你内心深处是不想把它做好的。

因为,任何工作和技能在过了新鲜期后,都是大量枯燥,重复的练习;

还有就是在工作遇到瓶颈后,也会迷茫,无力;

此时大脑会不断暗示你:这不是你的天赋,不是你想要的工作;

这种情绪之下,你就不会想着怎么样把工作做好,而是时刻想着跳槽,转行,换工作。

我刚开始做我的电商工作时,也是这样想的,总想把它换掉。

但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思考,

我发现,世上没有完美的工作,你的所谓的理想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你做出来的。

第二个误区,最重要的事情没做好

我当初电商工作做一段时间后,赚了一些钱,但是还没有完全解决好生存问题,我便去发展副业,

在副业刚刚研究有点眉目时,生意又下滑了,我又去搞生意,每件事都是蜻蜓点水,最终的结果就是鸡飞蛋打。

所以,对现在很多人来说,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做好手头的工作。

这是唯一需要你深度做好的。

反之,在工作都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搞副业。

因此,深度工作要用在你最重要的事情上。

第三个误区,知识焦虑

近几年,知识焦虑这个词变得很火,

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

比如,大学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就过时了;

又比如,35岁年富力强的年龄,就被很多大厂列为裁员下岗的名单。

此时,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学习。

一方面看各个领域的书,另外一方面上各种知识付费课。

在病急乱投医后,我们发现虽然懂得了很多道理,但是实际的能力却没有提高,该失业还是失业。

我也曾一度时间走入了这个误区,总结了一句话:

所有碎片化的知识和为学习而学习,是解决不了当下问题的,

唯有建立在为深度工作和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如何深度工作?

一,远离社交媒体和学会拒绝

有句话说: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那里 。

我们可以用一些手机APP记录一下,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

你会惊讶于自己每天看手机的次数和时间。

整个工作,生活,好像都被手机绑架了,让我们离不开手机。

我们会忍不住去看微信,刷视频,回复群消息等等。

结果是,一方面,我们会自己主动打断了手头的工作;

另外一方面,也会让消息频繁地来打扰你。

导致我们从未深入地工作,深入地学习。

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说:

纽伦特的建议是,你必须要给自己一些断网的时间,深度工作。

他介绍了一种深入工作的方法:

节奏哲学:每天都要留出固定的时间用于深度工作。比如,每天清晨或是晚上,趁着自己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完成深度工作,而在其它时间处理日常事务。

比如我们80后都很熟悉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写童话大王的杂志时,由于每天早上会被各种事情打扰,无法按时交稿,后来他每天清晨四点半起床写作到六点半,这段时间没有任何人打扰,坚持这个习惯三十多年, 无一中断,最终保证了448期《童话大王》月刊期期按时交稿。

(2)学会拒绝

另外除了手机的干扰外,还有一些无用的社交,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深度工作。

比如上班的时间,同事A一会儿请你做个PPT,一会儿写个报告等等,下班后还经常被约去聚餐,

如果你都答应了,那本应该深度工作的时间,因为你不善拒绝,全部被耽搁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拒绝,这样别人才不会来打扰你。

比如,JK罗琳在写《哈里波特》的时候,她会拒绝回复任何的媒体采访。

还有曾任微软副总裁,百度集团公司副董事长陆奇,有一个习惯,每天会比所有人更早到办公室,更晚离开,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推掉了所有的商务宴请,这样就可以在没人打扰的时候,做深度工作的事情。

因此, 远离社交媒体,学会拒绝,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深度工作上,你才就有可能在某一领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就。

二,分清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

浮浅的工作:

对我自己来说,

像看新闻,读一些有价值的公众号文章,群沟通等等。

这些都是浮浅工作。

如果你不经常去看,也不会错过什么。

纽波特建议浮浅工作和深度工要分开专门时间去做去做。

他在书中也介绍了一种时间管理的方法——双峰哲学:

我认为很不错,我按照书中所学,将自己的这些浮浅的工作,集中放在周末统一去处理,工作日只做那些需要深度工作的事。

三,刻意练习培养一些稀缺技能

有人说,进公司后,做的都是一些浮浅工作,根本接触不到那些创造性的工作。

确实是这样的,每个人入职时做的都是一些打杂的工作,后面可能还是,所以很多人就感觉到学不了东西,没意思,然后就换工作了。

实际上,每个公司都是如此,再换也是一样的,

一方面创造性工的作数量有限,另外一方面,任何公司都不会在一开始就把这么重要的工作让一个新手去做。

公司给出的答复是,锻炼基本功,熟悉公司文化。

你可以问问自己,基础工作我做好了吗?

实际上,我们从来未曾做好过。

我们能做的,只有先把基础的工作做好,然后靠这份优势去去兑换更有难度,更有挑战的工作。

我曾经有个同事就是这样的。

他高中毕业后,就辍学了,因为没有什么技术,就直接到了工厂,做仓库管理员,正常的工作就是收发货物,并入帐,在他接手的时候,仓库乱糟糟的,帐目也是一笔糊涂帐,而他自愿加班,还对每个货物分类并且做了详细的标签,并且在业余时间自学了EXCEL,把帐目做得井井有条,之后每天的工作就很轻松了,后来领导了解到这个事情后,认为他是一个有心人,试用期还未过,就把他调到行政部门做助理去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公司,抱怨命运,实际上是我们连基础工作都没有做好,谁又能放心把一些事关公司的大事交给你呢?

当你把眼前的工作做到极致,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就会被置换到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当中,然后再到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当中。

我的那个同事,就是通过平时的刻意练习,练就了别人所不具务的稀缺技能——仓库管理和表格。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深度工作的过程,

在这中间,我们培养出了一些稀缺的工作技能,这会为自己的职场晋升获得更多深度工作的资源。

四,建立反馈

米哈里在《心流》中提到的进入心流状态的核心条件包括:目标略具挑战性,任务难度略高于能力;集中注意力;获得即时反馈。

很多时候,我们前三个条件都满足了,就是因为第四个条件不满足,做着做着就感觉没意思,放弃了。

工作,学习,娱乐都是如此。

想想看,如果一个游戏,没有及时的反馈,比如进度条,排名,及随机的奖励等等,可能也玩着玩着没有意思了。

更何况是工作,学习这样的事呢?

所以,想要深度工作,需要建立反馈。

这也是最重要的。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对自媒体大V的采访:

主持人问:如果现在让你开始从0写作,你还能做起来吗?
自媒体大V回答说:这还不一定。
当时能起来,是因为坚持写作的时候,利益于行业的爆发,有了第一批读者,他们的点赞,打赏,给我带来了收入,才使得我辞去工作,专职写作,越写越好。
现在如果从0开始,没有读者反馈,没有写作收入,怕是很难坚持不下去。

因此,在我们学习一个技能,开始一份工作的时候,都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反馈机制。

比如工作上,效率的提高,工资的增加,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等等;

学习上,成绩的提高,老师父母的赞赏等等。

这会让我们就会更有热情去深度做好当下的事,从而会变得越来越擅长,形成一个正循环。

因为,建立反馈,会让你在深度工作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结尾

我们总结一下:

**所谓的深度工作,一方面需要你通过远离社交媒体,分清楚浮浅工作深度工作,把时间,精力聚焦到重要的事; **

另外一方面,有意培养一些稀缺技能,工作中建立反馈机制,让事情越做越好。

所以,我相信, 坚持深度工作,一定可以帮助你成为某一领域专家,获得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最后以吴晓波在《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中的一句话结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