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有哪些旅游景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9

永州十大旅游景点大全 永州有什么地方值得去玩



永州属于湖南省的地级市,湘江北上可抵长江,南下经灵渠可通珠江,是湖南通往广西、海南及西南各地的门户所在。那么你知道永州有什么地方值得去玩吗?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永州十大旅游景点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10.九嶷山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九嶷山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无数游客为之神往。
9.浯溪碑林
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苍崖石壁,濒临湘江,巍然突兀,它连绵78米,最高处海拔30余米,是摩崖文字的绝佳之地。历代共有250多名文人学士到此游览,题诗作赋,铭刻石上,浯溪碑林也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碑林,备受百姓喜爱。
8.桐子坳村
桐子坳村位于永州市的双牌县茶林乡阳明山脚下,桐子坳村一带共有银杏树200多颗,其中百年以上的就有90多株。走进银杏林,人们就仿佛踏进了一个金色的梦幻世界,金色的落叶、幽深的山谷、古朴的民屋,共同构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油画,令人沉醉其中。
7.回龙塔
回龙塔建于明代中叶,为砖石结构八角七级宝塔,共分为5层,高约30米。塔内有旋梯至塔顶,外绕塔身环行,可远眺四周景色。在平座和腰檐下还设有五镇作斗拱,斗为砖制,拱为石作,形制上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遗风。
6.秦岩溶洞
秦岩溶洞相传为秦始皇开疆屯兵的遗址,也是江华八景中颇有影响力的胜景溶洞,同属喀斯特地貌。秦岩千姿百态,胜景宜人,全岩有三个溶洞,洞洞相连,景景奇妍。
5.舜源峰
舜源峰乃九嶷山的主峰,海拔610米,是九嶷山九峰中最高的山峰。它巍然耸立,极目远眺,莽莽群山,绵延起伏,使人不禁生出“万里江山朝九嶷”之感。
4.紫霞岩
紫霞岩位于九疑山舜帝陵景区的舜帝陵南1公里山腰,系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溶洞分为内岩和外岩。岩口轩昂,气势恢宏,岩内有奔腾的瀑布流水声,停下脚步就能听见的风声,以及触眼可及的精美钟乳石,实在叫人流连忘返。
3.舜皇山
舜皇山位于越城岭山脉的腹地,主峰海拔1882.4米,为湘南第一峰。舜皇山层峦叠翠,瀑布纵横,溶洞壮丽。山水石林巧合成景,岩泉树藤自然成趣,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舜皇山特产有舜皇山虫草鸡,乃虞舜十宝之一,鸡肉鲜嫩,骨骼坚固,鸡味实足,游客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2.大泊水瀑布
大泊水瀑布位于千家峒瑶族乡,其为世界瑶胞寻根访祖的圣地,称为瑶族古都千家峒。大泊水瀑布是一族瀑布群,一瀑一形、、一瀑一潭、一瀑一景,段落分明,自成首尾,到了终端就是大泊水瀑布。此瀑布高100余米,宽30米,四季不干涸,颇为壮观。
1.柳子庙
柳子庙坐落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1056年,是永州人民为了纪念大诗人柳永而建筑的。柳子庙占地2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正对愚溪,背靠青山,在庙门上还镌有柳子庙三字石刻。

九嶷山的旅游景观



九疑山自然风光如诗如画。九疑山群峰拔地而起,层峦叠翠,万千峰峦,无一不朝向舜源峰,所以自古就有“万里江山朝九疑”之说。九疑山奇岩怪洞甚多,主要有紫霞岩、桃花岩、玉_岩等,其中紫霞岩被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列为“楚南十二名洞”之首。九疑山是湘江发源地之一,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树木葱茏、林海莽莽、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特别是石枞、香杉、斑竹被誉为“九疑三宝”,为此独尊,更具特色,众多的江河、流水、深潭点缀其间,高山和平湖融山水一体,山在水中生,水在山中流。林中珍禽异兽出没无常,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空中云彩飘逸,红霞万朵,石峰直插云中,有静有动,其环境之幽静,风光之秀丽,绝无仅有。“灌溪仙境”、“潇水涵青”、“高峡平湖”就是其中的著名景点。
现在,九嶷山为湖南省六大风景名胜区和十大旅游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景区面积约530平方公里,分五大景区,景点150多处。
舜帝陵景区,主要景点有舜帝陵、舜源峰、紫霞岩。
玉_岩景区,主要景点有天然石山盆景、玉_岩摩岩石刻、永福寺、金蛙湖、半边山、凤凰岩。
三分石景区,主要景点有舜公石、畚箕窝原始次生林、泪竹园、小东江水库、住龙门度假区、婆婆石、望夫石、凉伞亭、枫木铺瑶寨等。
灌溪风光景区,主要景点有下灌状元楼、烈士墓、云龙牌坊、翰林牌楼、五臣山、明月山、读书岩、青山尾十里画廊、太平军古战场、象岩。
潇水涵青景区,主要景点有潇水十八湾、牛轧岭瑶家吊脚楼、水市水库、水市烈士陵园。
县城为人文景观集中区,有文庙、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泠南书院、东溪寺、逍遥岩、城头寨、贞节牌坊等景点。县东有泠道古城遗址、骆家戏台、桃花岩。县北有舂陵古城、柏家坪老街等景点,县西有五里沟风光带。 位于舜源峰脚下,与娥皇峰对峙。汉代即于舜源峰上建庙祀奉;现存舜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 1371 ),清代重修,正殿已圮,庙后亭内竖立“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一通。山间大小溶洞遍布,洞内钟乳石形成的各种物状,绮丽瑰奇,美不胜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舜源峰下的紫霞洞。该洞分内外两洞,外洞宽广明亮,可容千人;内洞幽深较小,景物迷人。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所载,为道教“第二十三洞天”,名曰“朝真太虚洞天”,传说昔有道士居于洞内修炼。
舜帝庙原是一座红墙绿瓦建筑,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由照壁、午门、拜亭、正殿、寝殿、省牲亭及左、右朝房构成。围墙长约540米,占地约80000平方米。左右两房有二井,名龙眼井。庙前照壁上的“九嶷山”三个大字,为玉_岩石刻的拓片,出于宋代道州刺史方信孺手笔,白底黑字,于三里远的凉伞坳即清晰可见。入午门,有左、右、中三个石阶上于拜亭。拜亭三楹,气势雄浑。历代皇朝派官祭舜陵,即在拜亭举行祭祀仪式。亭式有一石碑,高2.7米,宽1.8米,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立之“抚瑶颂碑”。拜亭左壁曾做有清代人李永绍所绘“九嶷山图”石刻一方,长0.8米,宽0.5米,刻九峰全景。正殿为舜庙之主体建筑,重檐斗拱甚为壮观。其结构与历代帝王宫殿相同。左右两侧为朝房和碑亭。右侧靠围墙处,大石拥立,树木清幽,石上刻有“正穴”二字。过正殿沿石级而上为寝殿。内奉舜陵石碑一块,高3米,宽2米,上刻隶书“帝舜有虞氏之陵”。舜庙四周,枫柏扶荫,显得庄严而肃穆。旁有香杉15株,大可连抱,质地坚韧,旃香如旃檀,与常杉有异,故名香杉。舜帝庙的大部建筑早年已毁,目前正在进行全面修复,但华夏子孙祭祀舜帝的活动,不论官方还是民间,从来没有停止,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后,前往拜祭的人络绎不绝。 三分石,又名三峰石,在宁远县城南百里处,它是九疑山的最高峰,海拔1822米。相传是舜的葬身之地,故又名舜峰。山峰岩缝间,有清泉脉脉下泻,如瀑布垂练。峰顶常有浮云缭绕,平常很难见到它的真面目,只有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之时,才向人们展现其雄姿。三分石南面万山中,有荆竹丛生,竹尾下垂着地,如碧线带,随风飘拂沙沙作响,后人称之为斑竹扫墓。三分石对面山上,有万亩斑竹园,其内斑竹遍布。斑竹因有泪痕似的斑点而得名。相传当年二妃寻找舜帝来到三分石下,遇一老翁告知舜帝愤斩孽龙,负伤身亡,葬于峰下,悲痛万分,哭了七天七夜。她们的眼泪洒在竹上,留下了点点斑痕,是为斑竹。
三分石如三支玉笋,鼎足而立。峰间相距各5里。峰势险绝,直插云霄。古人有诗云:“一峰浮黛插云霄,石作三分结构牢,云外有人攀玉笋,山中何处觅仙桃。”《九疑山志》载:“三峰并峙如玉笋,如珊瑚,其上有仙桃石、棋盘石、步履石、马迹石,又有香炉石,有足有耳,形质天然。其间有冢,以铜为碑,字迹泯灭不可认,或疑为舜冢。”
三分石是如何来的呢?相传舜帝南巡之时,有一天登上此峰,考察山川形胜。中午时分,他和侍从们在峰头野餐,不觉醉酒。酒壶遗忘在峰头上。有一只大鹏恰巧飞临此山,见有一壶酒,便俯冲下来,用锐利如钩的尖嘴一啄,当下石壶分成三块,化作三峰石。那剩下的玉液,化成了长流不息的泉水,这就是潇水之源。
如今三峰石上,果然清泉喷涌,垂崖倾注如白练悬空,若烟若雾,水流激石,惊浪雷奔。当中一脉,为潇水之源泉,俗称“父江”,西流至九疑山下。 又名湘妃竹、泪竹,是我国一种稀有珍贵的竹子。斑竹的外皮,有逼真的泪痕和指痕,呈棕黑色或紫晕色。“斑竹一枝千滴泪”,传为舜帝南巡,死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寻觅未着,泪洒竹上,即成斑竹,也成为历来文人骚客歌颂爱情和无数男女寄托相思之物。“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斑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用斑竹制成的手杖、毛笔,深得人们喜爱。据生物学家考察,九嶷山区原有一个斑竹林带,分布于宁远、蓝山、江华、道县等四县的毗邻山区,现只剩460多亩。1981年,这一带已建立斑竹自然保护区。

九嶷山是哪九座山?



九嶷山位于宁远县城南60里,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邵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传说,舜帝死后,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前来寻觅,溯潇水而上,沿大小紫荆河而下;由于九峰相仿,令人疑惑,终未得见。 九嶷山,九峰耸立,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域、石楼、朱明、潇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紧紧依偎在两旁的娥皇峰与女英峰,特别端庄秀丽,婀娜多姿。登临舜源峰,极目远眺,莽莽群山,绵延起伏,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不禁使人想起“万里江山朝九嶷”的佳句。 舜源峰下,有舜庙,红墙碧瓦掩映在绿树丛中,秦松汉柏高耸入云,香杉修竹茂密苍翠。碑碣林立,古迹甚多。
....前人有诗云:“万里辞黄屋,千秋寄碧岭。莫嫌山庙冷,方称土阶心,木石时为偶,英皇恨转深。微闻松林里,佻偬凤仪音。”召集这里办起了九嶷中学和九嶷山学院,琅琅的读书声,代替了古时的木鱼声,给九嶷山增添了生气。
旅游景观—概况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省南部,宁远县境内,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北连衡岳。史载:“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担,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相传舜帝死后,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前来寻觅,溯潇水而上,沿大小紫荆河而下,由于九峰相似,令人疑惑,终未得见。九嶷山峰耸翠,巍峨壮丽,溶洞密布,绿水常流,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最著名的景点有舜源峰、舜帝庙、三分石、宁远文庙以及紫霞岩、玉_岩等。九嶷山是一个瑶族聚居区,瑶族的瑶歌、长鼓舞,以及瑶家姑娘出嫁“坐歌堂”的婚俗,都是风趣而极富情致的活动,可使人永志不忘。此外瑶家的银饰、刺绣、编织、挑花等,都是久负盛名的手工工艺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旅游景观—舜源峰
九嶷山主峰,海拔1959米,居中间位置,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潇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族拥着舜源。紧紧依偎在两旁的娥皇峰和女英峰,特别端庄秀丽,婀娜多姿。相传舜源峰因舜帝驾崩后葬于山脚下而得名,娥皇、女英二峰则相传是舜帝二妃的化身。当年二妃寻找舜帝未着,被大风阻于洞庭湖的君山,死后遂化作两座山峰,护立在舜峰的两旁。九嶷山九峰中,舜源峰最高,巍然耸立,登临峰顶,极目远眺,莽莽群山,绵延起伏,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使人有“万里江山朝九嶷”之感。
旅游景观—舜帝庙
位于舜源峰脚下,与娥皇峰对峙。原是一座红墙绿瓦建筑,座北朝南,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由照壁、午门、拜亭、正殿、寝殿、省牲亭及左、右朝房构成。围墙长约540米,占地约80000平方米。左右两房有二井,名龙眼井。庙前照壁上的“九嶷山”三个大字,为玉_岩石刻的拓片,出于宋代道州刺史方信孺手笔,白底黑字,于三里远的凉伞坳即清晰可见。入午门,有左、右、中三个石阶上于拜亭。拜亭三楹,气势雄浑。历代皇朝派官祭舜陵,即在拜亭举行祭祀仪式。亭式有一石碑,高2.7米,宽1.8米,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立之“抚瑶颂碑”。拜亭左壁曾做有清代人李永绍所绘“九嶷山图”石刻一方,长0.8米,宽0.5米,刻九峰全景。正殿为舜庙之主体建筑,重檐斗拱甚为壮观。其结构与历代帝王宫殿相同。左右两侧为朝房和碑亭。右侧靠围墙处,大石拥立,树木清幽,石上刻有“正穴”二字。过正殿沿石级而上为寝殿。内奉舜陵石碑一块,高3米,宽2米,上刻隶书“帝舜有虞氏之陵”。舜庙四周,枫柏扶荫,显得庄严而肃穆。旁有香杉15株,大可连抱,质地坚韧,旃香如旃檀,与常杉有异,故名香杉。舜帝庙的大部建筑早年已毁,目前正在进行全面修复,但华夏子孙祭祀舜帝的活动,不论官方还是民间,从来没有停止,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后,前往拜祭的人络绎不绝。
旅游景观—三分石
又名三峰石,离舜庙约25公里,为九嶷第二高峰。那里三峰耸立,高插云天。山峰岩缝间,有清泉脉脉下泻,如瀑布垂练。峰顶常有浮云缭绕,平常很难见到它的真面目,只有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之时,才向人们展现其雄姿。三分石南面万山中,有荆竹丛生,竹尾下垂着地,如碧线带,随风飘拂沙沙作响,后人称之为斑竹扫墓。三分石下面,有斑竹遍布。斑竹因有泪痕似的斑点而得名。相传当年二妃寻找舜帝来到三分石下,遇一老翁告知舜帝愤斩孽龙,负伤身亡,葬于峰下,悲痛万分,哭了七天七夜。她们的眼泪洒在竹上,留下了点点斑痕,是为斑竹。
旅游景观—紫霞岩
又名重华岩,为一宏大的石灰岩溶洞,因洞是一高数丈的岩石,在日光的斜照下,变得紫气缥绕,故称紫霞岩。紫霞岩分外岩和内岩。外岩甚为宽敞明亮,下有石田,级级相承,水从石顶洗涮而下,流入石田之中。内岩从外岩右侧一洞口进入,岩内曲折黑暗,钟乳或垂或立,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入内百余步,即闻潺潺流水之声,有莲花般的钟乳立于水中,此曰:“水打莲花”。再入内,依次还有“猴子把洞”、“无为洞”、“读书堂”、“仙人田”、“八音石”、“九曲黄河”等景观。“九曲黄河”景观最具特色,入内只见流水清冽,淙淙作响,却不知来自何处,流向何方。因其有九渡回环,故曰“九曲黄河”。
旅游景观—玉_岩
位于舜源峰南2公里处。为一石山溶洞,洞外潇水支流有如一条玉带,绕山而过。洞宽约7米,高3至4米,溶洞不深,豁达明亮。洞口壁额有宋人李挺祖书“玉_岩”。右壁刻有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书“九嶷山”三个大字,字高1.8米,宽1.9米,笔力苍劲遒拔。旁刻有汉蔡邕的《九嶷山铭》,洞壁还有历代名人的题字和诗文。与紫霞岩联成一气,自成一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景观—九嶷山铭碑
位于九嶷山玉_岩上。碑高0.53米,宽0.63米,铭文9行,字径约0.05米,跋语作5行,字较小,于铭事后。铭事为东汉蔡邕作。据《金石文录》云,碑文“取法汉隶,结构有体,在宋人中亦有可多得”。其铭文是:“岩岩九嶷,峻极于天,能角肤合,兴布建云。明风嘉雨,浸润下民,芒芒南土,实桢厥勋。建于虞舜,圣德光明,克谐顽傲,以孝蒸蒸。师锡帝世,尧而授徵,受终文祖,璇玑是承。大阶以平,人以有终,遂葬九嶷,解体而升,登此崖嵬,托灵神仙。”碑文为宋淳佑六年(1246)郡守李袭之所刻。
旅游景观—宁远文庙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远县城。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光绪年间所建,为湖南迄今保护最完好的一座文庙。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后殿、戟门、棂星门、东西廊庑和伴池,占地约9000平方米。气势雄浑,风格古朴,布局严谨。大成殿歇山重檐,殿宇轩昂,为宫殿型风格。后殿为悬山重檐,檐口采用卷棚形式。文庙雕刻精美,十二根石柱浮雕龙凤纹饰,大成殿前石质的五龙浮雕,栩栩如生,艺术价值很高。
名特产品—九嶷斑竹
又名湘妃竹、泪竹,是我国一种稀有珍贵的竹子。斑竹的外皮,有逼真的泪痕和指痕,呈棕黑色或紫晕色。“斑竹一枝千滴泪”,传为舜帝南巡,死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寻觅未着,泪洒竹上,即成斑竹。斑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用斑竹制成的手杖、毛笔,深得人们喜爱。据生物学家考察,九嶷山区原有一个斑竹林带,分布于宁远、蓝山、江华、道县等四县的毗邻山区,现只剩460多亩。1981年,这一带已建立斑竹自然保护区。

永州市有哪些旅游景点?



1、永州九嶷山舜帝陵景区
舜帝陵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九嶷山,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舜帝陵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两个自然院落,九个单体建筑,从外入内有玉带桥,仪门,神道,山门,干门,拜殿,正殿,寝殿,左右厢,左右碑房和碑廊,三面宫墙环绕,气势恢宏,结构严谨,是我国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称为“华夏第一陵”。
2、永州祁阳浯溪碑林景区
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城(浯溪镇)西南部湘江大桥南端的浯溪公园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百姓喜爱的“湖南省景”、湖南新“潇湘八景”。
2009年2月1日,被国家批准为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县城西南的湘江西岸,此地山水秀美,苍崖石壁连绵78米。
3、永州市双牌阳明山旅游区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郊区,双牌县东北隅,属五岭山脉,1982年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被誉为人间“灵山福地”。
是国内外少有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少数尚未得到很好开发的旅游宝地,201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4、永州市柳宗元文化旅游区
柳宗元文化旅游区, 景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以愚溪河为轴线,西起节孝亭,东至萍阳南路,北括柳子庙、柳子街。
核心区域概括起来就是“一街一水一庙”,这一街就是千年古街柳子街,柳子街得名于柳子庙,始建于唐朝,兴盛于明清,全长550米,为古时湘桂通衢中的官道所在,临街建筑多系明清古建,富有湘南建筑风格。2015年柳子街入选了首批全国历史文化街区。
5、桐子坳
桐子坳村位于永州双牌县,由于这里生长着大片银杏,每到秋季就吸引着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前去,已成为永州—道亮丽的风景名胜。
到了桐子坳村,便能看见山中那一大片金黄的银杏树林,连绵十多公里,似香山的枫叶,似五光十色的九寨沟,似塞北的金秋古月杨,满目金黄。

你的家乡有哪些好看的景点和特产?它们都有哪些亮点?



大家好!我是小天,我的家乡是湖南永州宁远,景点有九嶷山景区、宁远文庙等好看的景点。美食特产有:宁远血鸭和酿豆腐。下面我具体说一说它们的亮点。
一、景点
1、九嶷山景区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这里说的九嶷就是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的九嶷山。九嶷山风景区主要景点有:舜帝陵、舜源峰、紫霞岩。九嶷山舜帝陵面积达5万平方米,是国家AAAA级景区,因为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九座峰,每座峰很难区别开,就取了九嶷山这个名字。景区的亮点主要是舜帝陵的建筑,采用的是对称布局,还有舜帝的铜像,加上风景非常优美,空气清新,是旅游的好去处。舜源峰也是风景优美,山下有舜帝庙。紫霞岩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钟乳石,搭配上五光十色的灯光,也是光彩夺目。
2、宁远文庙
宁远文庙始建于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是儒家文化的产物,是古代的学堂。主要亮点是石雕。
二、美食
1、宁远血鸭
宁远血鸭属于湘菜系,非常的香辣美味,其他地方也有血鸭,但做法不同,口味也不一样。另外鸭肉脂肪含量比猪肉少,肥而不腻,所以也被大家所喜爱,成为了当地人过年必吃的一道菜。
2、酿豆腐
宁远酿豆腐也是湘菜系,由猪肉和豆腐皮组成。做法是将猪肉剁成肉馅,放入挖空的油炸的方块豆腐皮中,肉压紧实,也是非常的美味。一般家里来客人或者过节,都会吃这道菜。
对此,你怎么看?酿豆腐和血鸭你喜欢吗?欢迎留言讨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