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上的10条冷知识,颠覆认知,你知道几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7
1. 风筝名字的由来:在古代,风筝被称为纸鸢,还有一种称呼是“鹞”。直到晚唐时期,人们才开始将其称为“风筝”。当时,人们在纸鸢上加上哨子或竹笛,飞上天后被风吹,能发出如筝如琴的声音,因此得名“风筝”。
2. “杀破狼”的含义:杀破狼最早见于《易经》,属于紫薇斗数,在命理学中,七杀、贪狼、破军在命宫的三方四正会照时,就是所谓的“杀、破、狼”格局。“七煞星”、“破军星”、“贪狼星”。七煞为搅乱世界之贼;破军为纵横天下之将;贪狼为奸险诡诈之士。此三星一旦聚合,天下必将易主,无可逆转!杀破狼是紫微的一种命格,是七杀、破军、贪狼三颗星。古代那些征战沙场的大将军,多半是属于这种命格。杀破狼座命的人一生漂泊,大起大落,却有着一举成名的英雄体质。杀破狼星系表示着一种动荡和变化。杀破狼喜动不喜静,格局好者,动中得财降福;格局差者,动中逢灾破财。
3. 握手的原因:在很多正式的场合,人们见面和道别时都要握手示意,这是一种友好的象征。这种习惯来自于古人的狩猎行为。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以狩猎为生,这个猎物有时甚至是人,当时的人经常遇到其他人的袭击。于是在遇到陌生人时,人们都存着戒备之心在远处对峙,如果没有敌意,就伸出右手,手掌张开,手心向前,表示自己手中没有石头或者武器。这时人们走近对方,摸一摸对方的手心,表示友好。这种友好的表示一直延续下来,就是今天人们的握手。
4. 琵琶的由来: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琵琶的中低音区音色淳厚结实,高音区音色清晰明亮,因此在演奏中既能表现欢快抒情的曲调,又可表现雄浑悲壮的旋律。但很多人不知道,琵琶是以其演奏方法而得名的乐器。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奏。
5. 日本的政府部门为什么称为省:在我国今天,省是中央领导下的行政区划;在日本,很多部门都叫做省,如后生劳动省、内务省、文部省等。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皇宫内就称为“省中”;魏晋之后,皇宫附近的中央政府机构成为省。此后,中央机构就出现了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名称。隋唐两朝采取的是三省六部制。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时,就学会了这种制度,并把其带回日本。这种制度继续发展,省被称为负责不同职能的政府部门。而这种制度在中国开始向另一方向发展。金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爆发。作为中央机构的中书省,在各地设置分支机构,叫做行尚书省。起初这种分支机构只是临时的,后来由于地方的军事行动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这种地方的行省就成了长期存在的机构。元朝时行省制度确立,中央称中书省,地方设10个行书省,地方设省的制度就确立了下来。到了清代,全国设15个省,“省”作为地方政府的名称最终被确定了下来。
6. “词典”和“辞典”的区别:辞和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可以通用。在汉以前的古代,人们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其实,辞和词还是有细微差别的。“辞”的古写为“辤”,即“受”+“辛”。辛者,大罪也,故“受辛”原意为辩讼、打官司。后引申为“口供、政令”之意。所以,严格地讲,“辞”比“词”更为严肃、正规一些。
7. 中国人口中最少的姓氏:姓难(音“宁”)的,基本上在河南洛阳、武陟,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原本是一种鸟类的名字,由于当时的人崇尚鸟类,把姓起成了“难”,后北迁,大部分迁徙到了朝鲜半岛,中国已极少存在,不过数百人。倒数第二:姓死的,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某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目前人数呈减少趋势。倒数第三:姓山(音“亚”)的,主要分布在安徽阜阳和辽宁彰武,共有2000人左右。这些人互相都没有联系,但都清楚自己的来源。他们都称自己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当年遭到秦桧迫害,逃亡到此,把“岳”字上下颠倒。
8. 梵高的耳朵: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梵高在1888年12月圣诞节时割去了他的左耳。很多人以为他是割去了整个左耳,但其实并不是那样子,实际上他的左耳只是被割去了耳垂部分而已,自画像中将整个左耳包住了总会有点误导人的嫌疑。
9. 古代人的考勤:考勤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早,但是有明确记载和考勤工具的是出现在清代。清朝的官吏实行坐班制,管理人员都在办公场所上班。渐渐地,官吏的惰性体现出来了。根据《啸亭杂录》记载,和珅等军机大臣自己设立办公地点,不和其他大臣一起办公。后来,很多大臣开始在家办公,成了“soho族”。于是,清政府启用了“画到簿”,官员的出勤率记载在上面,存入内阁大库。咸丰年间,为了进一步规范官吏的出席率,出现了考勤的奖惩制度,规定对官吏“核其勤情”,这是最早出现的考勤奖惩制度。
10. 世界上最长的刑期:1989年7月27日,一名泰国人以及他的7名同伙,因被发现有对公众的欺诈行为,而被曼谷刑事法庭判处徒刑,每人被判监禁14.1078万年。对这个刑期,这些人不知道要怎么度过。详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