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四年,我学到的最好经验就这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从 2012 年初离开学校来到深圳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有 4 年了。正好总结下这几年工作上的一些经验,或许会很老生常谈,但是正好有些还是自己虽然知道,但是做得还并不那么好的,正好写出来,时常提醒自己。

1 不仅仅为了工资上班很重要

一个人如果仅仅为了工资上班,那即使在入职前期可以很平淡或者为了表现自己而努力地工作,可是一旦工作稳定下来,就很容易变成老油条。一个人要在事业上工作上有所成就,就一定不能仅仅为了工资上班——在工资之外有吸引我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是你对行业的看好,相信这个行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不就是你对工作相关的能力很看重,能够从自身能力的增长中获得成就感,要不就干脆你对团队或者的老大很信任,相信他能够带领你有更好的前途。 总之,一定要有工资之外能激励自己,让自己有力量的动力。

2 不让专业能力伤害人际关系

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国有“先做人,后做事”这类的思想。我不认同这句话。一个正常的公司,它的目的是为了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是为了让一伙人可以在一起小霸王其乐无穷地开家庭会议。在职场上,通过专业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进而帮助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需要防备的是自己因为专业能力好,被老板或者同事认可,而生出的傲慢之心。这种傲慢之心,短期内老板和同事都会惯着——毕竟你有能力,有价值。但是长期来看,一个有傲慢,看不起人的人,总会被人也看不起。毕竟只是多会一点东西,有什么好狂的。即使能够在公司继续呆下去,也会在其他方面受损失,比如老板不那么亲近你,或者无法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中国有句古话,大概的意思是“落难时候遭受的苦大多是在昌盛的时候犯下的”,在职场上也类似,平时顺风顺水的时候固然没事,一旦工作者遇到困难需要同事或者上司援手的时候,那些傲慢的人就容易遭罪了。即使别人主观上不卡你,客观上也容易让你寸步难行,悔之晚矣。

而这个事情,一方面是心态的转变。自己多会一点东西,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如说,一个销售业绩后,肯定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公司提供的资源,后勤部门提供的帮助,销售能力再好也做不单来。

行为上的转变,是平时有可能的话,多帮同事做一些事情。即使不是一个部门的,如果同事需要加班,自己也别走太早。虽然从职务上来说不是自己的责任,但是从情感上,大家是一个团队,互相帮持就是自己的本分。另外一个是,知识和能力不是属于自己独家的,总是自己藏着掖着没必要,把已经会的东西教给同事,自己不断去学习和钻研,才能获得新的,更大的成长。

3 新员工宝宝心里苦,宝宝也不说

我们不可能一直在一个公司呆下去,总会遇到换工作,成为一个公司新员工的时候。作为一个新员工,特别是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入职新工作后,一方面大家都忙都有自己的事情,好像都没人搭理自己。另一方面,对工作不了解,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或者知道做什么事,也不知道如何做好。这个时候,很容易觉得心里委屈,觉得怎么都没人来帮自己或者教自己。时间久了,甚至会对同事和公司怨恨,无法顺利融入新公司。

记得以前看书有提到一个名词叫做“蘑菇效应”,这个词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新员工入职的时候,就像黑暗里的蘑菇一样,没人看到,也没阳光雨露,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生长。第二个意思是,上司也会像观察黑暗里的蘑菇一样,看新员工自己学习的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与同事合作的能力,从而决定对员工投入的资源。

我相信每次入职,我都会由一个小蘑菇长成一个大大的,好看的蘑菇。

4 保持离开公司和行业的能力……及勇气

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变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在越来越快。过去的时候,进入一个企业,就可以工作一生。而现在我们在一个公司工作几年,这个公司可能就关张了。甚至一个新行业,在一段时间的喧嚣过后,也开始萧条。

公司会破产,行业会消亡,这个我们的信息就是让我们成为不被束缚在一个公司或行业的人。在我们预期一个公司或者行业即将走向衰亡的时候,就预先做好准备,不要等船沉了,才开始急吼吼地找救生艇。

而与之相应的,就是我们的能力和元能力的提高。

有些能力是可以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通用的。比如我最近在看比较多心理咨询的书,就发现心理咨询很多技能在公司管理上都能用到。

有些能力本身就是元能力,比如学习能力,问题解决问题,这些能力是在生命中所有时刻都可以用到,自然也包括工作。

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