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哲学(九)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上一篇我们谈到,一个公平自由的社会的两种模型。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头脑中建立起的理想模型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吗?有没有一个绝对完美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模型,让我们从此“一劳永逸”实现人类社会的终极幸福呢?

历史上中外有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对理想社会提出过自己的国家治理模型。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无为而治。政府什么也不要做。老子认为如果国家开展评先树优,举贤纳才,一定是出现了一些落后份子,而当有人因为评先树优得到名利时,肯定会引起大家争名夺利从而引起人们嫉妒、攀比、算计等一系列伪善。如果国家倡导什么东西是稀有的,比如黄金,古董,社会上就会产生偷盗等行为。让人民的心灵保持一种虚心和宁静,满足人民的生活安定,弱化人民的欲求和对功名利禄、金钱的追逐,就可以使人民不奸诈、不欺骗、不存做坏事之心,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让人民无知无欲,绝圣弃智,就自然也没有因为欲望带来的罪恶和聪明带来的机巧。这样,虽然好像什么也没做,但其实却能达到最好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老子认为,溯本清源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当问题产生时,仅仅就事论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事论事的做法只是用一个问题掩盖另一个问题,解决的问题越多,累积的隐患也越多,最终会导致危机的总爆发。用提倡孝慈来解决家庭不和,只会让人的孝慈更加不会发自内心;用提倡仁义来教化天下,只会产生更多的假仁假义;靠忠臣来治理国家昏乱,忠臣越多,国家越昏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而根源就是政府太想有所作为了,所以无为而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柏拉图也提出过自己认为的理想国。可以概括为“三等级”和“四主德”。三等级是指国家由工匠和农民、武士、卫国者三个等级组成。四主德是指智慧、勇敢、节制(控制各种欲望)、正义(国家的法律)。三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遵纪守法,拥有各自等级的美德。其中,卫国者负责国家的管理和统治,是国家权力的掌控者,负责立法和监督法律的执行,由有知识、有理性的人担任,他们必须具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美德。武士由勇敢的人担任,他们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精神,担负着平时维持秩序,战时保卫国家的责任,他们要要同时具备勇敢、节制、正义三种美德,不需要拥有智慧,因为智慧是卫国者才拥有的美德。工匠和农民,负责体力劳动,为全体公民提供衣、食、住、行所必备的物质基础,他们只拥有节制和正义两种美德。国家财富实行公有制,任何公民不得积累财富。为了保障全体公民符合“四主德”原则,公民教育主要包括文化和体育两部分。文化主要教授诗歌、音乐、文学,训练公民内在和谐,塑造团结向上的心灵,而且所教授的内容必须严格审查,保证正义和善。体育培养公民体魄,健康强壮。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也提出过理想社会主义模型。这些社会模型的提出者,认为这个世界是存在一个完美的制度的,我们只要找到那个完美的制度,就可以按照那个完美制度来改造我们生活的世界,从此人们就实现了幸福。

那么,我们现实的生活是由这些思想家头脑里产生的这些社会模型产生的?还是思想家头脑里的意识是根据现实的生活产生的?这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所在。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把哲学分成了完全对立的两派。

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这个世界是按照某种绝对精神意识来发展的。很多人对唯心主义者有误解,认为唯心主义者都是疯子。这个世界的存在怎么可能是依赖人的意识呢?比如说,我站在这里,但因为视觉死角,没有看到眼前的这朵花,这朵花没有在我的意识之中,就说明这朵花根本不存在吗?可是在哲学史上,黑格尔之前的很多哲学家包括黑格尔本人,除了古希腊最初的几个哲学家比如泰勒斯等人之外,大部分都是唯心主义者。难道这些最聪明的哲学家想不明白这些我们普通人都能想明白的问题吗?显然不是。唯心主义并不是否定物质的存在,而是说物质世界不能脱离心灵和意识而独立存在。唯心主义的“心”不是指某一个人的意识,而是指所有物质世界和生命体的“心”。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精神意识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古今中外主观唯心主义者有很多。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他认为,一个东西如果不能被人们看到,听到,感觉到,就不存在。你面前的这张桌子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能被人看到,摸到,这张桌子就是人对这张桌子所有感觉(包括颜色、形状、材质、温度、气味等等)的集合。那些不能被人的意识感觉到的东西当然就不存在。再比如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认为事物是什么样的,取决于人们对事物的感觉和认识。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同的。比如说,一幅毕加索的画,在一个不懂画的人眼里就是一张可以贴在墙上装饰品;在艺术家看来这张画可能是一件艺术品,价值连城;同样,这幅画对于一只猫来说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拉屎的地方。所以,“情人眼里出西施”、“我之蜜糖,人之毒药”。你能说主观唯心主义者没有道理吗?

还有一种唯心主义是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这个世界是受一种客观精神和原理所主宰的。是按照绝对的客观精神和原理发展变化的。客观精神是指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而且是先于物质世界的存在。比如,在物理世界领域,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物理世界万物都是受这些定律支配,这些定律就是独立于物质世界存在,而且先于物质世界存在,这些定律就是物理世界的客观精神。在化学领域,质量守恒定律,热力学领域,能量守恒定律都是属于客观精神的范畴。在社会领域,经济领域、道德领域、意识领域也都受着客观精神的支配,只不过有些领域的客观精神是什么,我们人类还没有认识到。这些各个领域的客观精神都是一种绝对的意识,客观世界就是这些绝对精神的外化或者异化。哲学家的使命就是找到这个绝对精神,各个哲学家因找到的绝对精神的不同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历史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特别多。老子认为客观精神是“道”,认为世界的法则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说:道包含着无穷无尽的动因,是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道”是什么产生的,但是“道”是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就有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客观精神是“理念”,物质世界是“理念”的复制品,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但是事物的理念永存,比如说,每个人都有出生、衰老和死亡,但人类永存,哲学的任务就是找到事物的理念。中国程朱理学认为客观精神是“理”。“理在事先,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比如说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客观精神是一种“绝对精神”,整个世界就是“绝对精神”的产物,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和表现。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绝对精神是一个过程,最初表现为物质世界,通过物质世界的不断变化,内部各种矛盾对立统一,经历各个发展阶段,最终都会达到一种绝对精神。比如,爱情是什么?爱情的绝对精神是什么?爱情绝对精神最初表现为男女刚见面时的荷尔蒙分泌,然后交往一段时间后相处融洽,感情升温,彼此合适,进入婚姻,婚后一段时间经过各种磨合,经历各种困难和事情,共同生儿育女,抚养老人,逐渐退去激情转而进入平淡的亲情,经过多年婚姻生活的平淡,儿女长大,步入老年,成为相濡以沫的老伴,许多往事两人坐着摇椅慢慢聊,一起变老。爱情不仅仅是一瞬间的吸引也不是某一段恋爱,爱情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最初的激情,婚礼时的誓言、婚后的争吵等等,每一个阶段都彼此不同,充满矛盾,甜蜜伴随着痛苦,快乐中有苦涩,累并幸福着。而这些阶段,这些矛盾,这些变化一起构成了爱情本身,成为爱情的绝对精神。再比如宗教的绝对精神是“上帝”、“佛祖”、“神”等等,宗教认为这些全知全能的神是世界的主宰,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管理者,无所不能,至善至真。各个宗教的神不一样,但神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一种客观精神。

所以,唯心主义思想不是不切实际,它是把人的精神和客观世界的精神看作是独立于客观世界之外的一种存在,是先于客观世界的存在。

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一大派别,那么哲学的另一大派别唯物主义思想是什么?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我们下一章详述,敬请期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