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矿泉水与自来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02-11
[编辑本段]矿泉水简介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的相对稳定。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含有国家标准规定的矿物质及限定指标。根据身体状况及地区饮用水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矿泉水饮用,可以起到补充矿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的作用。盛夏季节饮用矿泉水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矿物质,是有效手段。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九项界限指标包括锂、锶、锌、硒、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和溶解性总固体,矿泉水中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达到界限指标的要求,其要求含量分别为(单位:mg/L):锂、锌、碘化物均≥0.2,硒≥0.01,溴化物≥1.0,偏硅酸≥25,游离二氧化碳≥250和溶解性总固体≥1000。市场上大部分矿泉水属于锶(Sr)型和偏硅酸型。
[编辑本段]矿泉水分类
(1)按矿泉水特征组分达到国家标准的主要类型分为九大类:
①偏硅酸矿泉水;②锶矿泉水;③锌(补锌产品,补锌资讯)矿泉水;④锂矿泉水;⑤硒矿泉水;⑥溴矿泉水;⑦碘矿泉水;⑧碳酸矿泉水;⑨盐类矿泉水。
(2)按矿化度分类命名
矿化度是单位体积中所含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
矿化度<500mg/l为低矿化度,500-1500mg/l为中矿化度,>1500mg/l为高矿化度。矿化度<1000mg/l为淡矿泉水,>1000mg/l为盐类矿泉水。
(3)按矿泉水的酸碱性分类
酸碱度称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即pH=-1g[H+],是酸碱性的一种代表值。
PH值 <2 2-4 4-6 6-7.5 7.5-8.5 8.5-10 >10
类型 强酸性水 酸性水 弱酸性水 中性水 弱碱性水 碱性水 强碱性水
(4)按阴阳离子分类命名
以阴离子为主分类,以阳离子划分亚类,阴阳离子毫克当量>25%才参与命名。
①氯化物矿泉水,有氯化钠矿泉水、氯化镁矿泉水等;
②重碳酸盐矿泉水,有重碳酸钙(补钙产品,补钙资讯)矿泉水、重碳酸钙镁矿泉水、重碳酸钙钠矿泉水、重碳酸纳矿泉水等;
③硫酸盐矿泉水,有硫酸镁矿泉水、硫酸钠矿泉水等。[1]
[编辑本段]选购方法
一看标签是否符合食品标签标注要求,看有无产品名称、注册商标、日期等内容,如不全,则不宜选购。
二看瓶盖是否完好、平整,瓶子倒过来是否有漏水现象。
三看瓶内的内容物是否有其它颜色或絮状物的沉淀,如果存在这类现象就不宜选购。
合格的矿泉水饮用时应无异味杂味。如含铅钠较高的矿泉水略带咸味;含钙镁较高的带有涩味;含二氧化碳较高的矿泉水有特有的刺激感。除上述应注意的条件外,一般正规的矿泉水生产厂家,都比较重视包装,精细而美观。
外包装鉴别:优质的矿泉水多用无毒塑料瓶包装,造型美观,做工精细;瓶盖用扭断式塑料防伪盖,有的还有防伪内塞;表面采用全贴商标,彩色精印,商品名称、厂址、生产日期齐全,写明矿泉水中各种微量元素及含量,有的还标明检验、认证单位名称。
色泽与水体鉴别:优质矿泉水洁净,无色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水体不黏稠。
气味与滋味鉴别:优质矿泉水纯净、清爽无异味,有的带有本品的特殊滋味,如轻微咸味等。
[编辑本段]国家标准
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国标"还确定了达到矿泉水标准的界限指标,如锂、锶、锌、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硒、游离二氧化碳以及溶解性总固体。其中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上述成份,即可称为天然矿泉水。"国标" 还规定了某些元素和化学化合物,放射性物质的限量指标和卫生学指标,以保证饮用者的安全。根据矿泉水的水质成分,一般来说,在界线指标内,所含有益元素,对于偶尔饮用者是起不到实质性的生理或药理效应。但如长期饮用矿泉水,对人体确有较明显的营养保健作用。以我国天然矿泉水含量达标较多的偏硅酸、锂、锶为例,这些元素具有与钙、镁相似的生物学作用,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骨骼钙化,防治骨质疏松;还能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脏,降低心脑血管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偏硅酸含量高低,是世界各国评价矿泉水质量最常用、最重要的界限指标之一。矿泉水中的锂和溴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具有安定情绪和镇静作用。长期饮用矿泉水还能补充膳食中钙、镁、锌、硒、碘等营养素的不足,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预防肿瘤,防治高血压,痛风与风湿性疾病也有着良好作用。此外,绝大多数矿泉水属微碱性,适合于人体内环境的生理特点,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疲劳恢复。
[编辑本段]国际标准
1981年欧洲地区有一个完整的矿泉水标准,1993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简称CAC)在欧洲地区标准上提出修改意见,并打算讨论通过变成世界性统一的矿泉水标准,现在讨论过程中,将其中某些元素和组分限量指标与我国标准比较见下。mg/L
中国GB8537-1995
锌 5.0
铜 1.0
钡 0.70
镉 0.010
铬(Cr 6+) 0.050
铅 0.010
汞 0.0010
硒 0.050
砷 0.050
锰 -
硫化物 -
锑 -
镍 -
欧洲地区108-1981
锌 5
铜 1
钡 1.0
镉 0.01
铬(Cr 6+) 0.05
铅 0.05
汞 0.01
硒 0.01
砷 0.05
锰 2
硫化物 0.05
锑 -
镍 -
CAC1993年会议附录1
锌 -
铜 -
钡 0.7
镉 0.003
铬(Cr 6+) 0.05(以总Cr计)
铅 0.01
汞 -
硒 -
砷 0.01(以总As计)
锰 0.5
硫化物 -
锑 0.005
镍 0.02
[编辑本段]饮用提示

矿泉水不宜煮沸饮用

饮用矿泉水时应以不加热、冷饮或稍加温为宜,不能煮沸饮用。
因矿泉水一般含钙、镁较多,有一定硬度,常温下钙、镁呈离子状态,极易被人体所吸收,起到很好的补钙作用。如若煮沸时钙、镁易与碳酸根生成水垢析出,这样既丢失了钙、镁,还造成了感官上的不适,所以矿泉水最佳饮用方法是在常温下饮用。

婴儿不适合饮用矿泉水

人们经常用“水灵灵”来形容宝宝,这是有原因的。在婴儿体内,水分占其体重高达70%一80%,远甚于成人的60%,对于婴儿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传统认为,矿泉水采自地底深处,富含矿物盐和微量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孩子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正需要补充这些微量元素,那么从饮水中直接获取,既方便又利于吸收,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给宝宝饮用矿泉水的现象并不少见,而且成为一种时尚之举。
针对这一现象,保加利亚的医学专家却提出了警示:矿物质含量高的矿泉水会威胁婴儿的健康!
这要从水的吸收原理说起。在初中物理课上,我们学过,水可以通过渗透的原理,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迁徙。在饮水的时候,体液的浓度高于饮用水,形成一个势能差,水分即可通过细胞膜,自然被细胞所吸收。
但是当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水的浓度较高,这种势能差减小甚至逆转,就给水的吸收带来了麻烦。正如一支鲜花插入一杯浓盐水中,花儿不但无法汲取水分,而且还会造成脱水变得干枯--这是因为体内水分的浓度不如外界,势能平衡被打破而造成体液向外渗出。
这时,你可能会急了:如果这样,那么我们不是无法喝较浓的饮料、汤汁了吗?这倒无需担心,因为人体的吸收除了渗透原理外,还可以通过细胞内一些蛋白的转运,如同摆渡的小舟,主动将所需要的物质从外界运输到细胞内,这一生理过程可以不受浓度差异的影响。
顺水推舟易,逆水行舟难,渗透是个被动的、自然的过程,几乎无需消耗能量,而主动转运的过程则需要消耗相对多的能量。婴儿的生理结构与成年人具有较大差异,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滤过功能差,有些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对婴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当宝宝用矿泉水冲泡食物或者直接饮用时,容易造成食物渗透压增高,增加肾脏负担,所以在给宝宝喂养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地矿化度的矿泉水,还是对婴儿还是发育非常好的。
另外,矿泉水中的元素含量基本是针对成年人标准来设计的,其含量和比例并对婴儿摄人来说有点高,尤其是某些元素还对婴儿有害。比如德国在2006年11月22日发布了通报,修订天然矿泉水、泉水及餐饮水法令。这次修订正是考虑到在婴儿的半成品食品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天然矿泉水,参考了一份关于天然矿泉水中铀的含量以及对健康构成风险的调查评估后进行的。法令限制了铀的含量,以及必须在婴儿半成品食品标签或广告内加以说明。
矿泉水的硬度是以其矿物质含量来衡量的。一般,把每升含矿物质50毫克以下的矿泉水称作“特低矿物质含量”;50~500毫克的为“低矿物质含量”,这种矿泉水口感较柔和,有一定的甘甜味;大多数的饮用矿泉水矿物质含量在500至1500毫克之间;每升含1500毫克以上的则被称作“高矿物质含量”矿泉水,多用于运动、桑拿等人体损失矿物质较多的情况下。
保加利亚儿科专家玛斯拉尔斯卡指出,对于婴幼儿来说,每升水中的矿物质含量不宜超过100毫克,其中钠要低于20毫克,氟要低于1.5毫克。超过这个阈值,就可能对新生儿的肾脏造成威胁。显然,大多数矿泉水对孩子来说,都显得太“硬”了。
有些父母会问,那我给宝宝喝纯净水,是不是更好?答案依然是“NO”!经过二次加工的纯净水同样不适合新生儿的消化系统。正如前面所说,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是形成水分通过渗透吸收的动力,纯净水不含任何矿物质,造成两者落差较大,也会造成吸收障碍。此外,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使得孩子缺乏某种矿物质,而且纯净水在净化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工业原料,可能对婴幼儿肝功能有不良影响。
既然软硬不吃,那么什么样的水才最适合孩子呢?据研究,自来水烧开后再冷却至室温,最有利于健康。经过烧开后的水,其中所含的气体减少了一半,水分子之间的凝聚力增加,则与人体细胞内水的特性最为接近,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膜而为人体吸收。如果当地自来水有比较明显的铁锈或者漂白粉味过重,可使用专为婴幼儿设计的“宝宝爱水”婴幼儿专用滤水器将自来水中不利于婴幼儿的杂质(铁锈、铅、余氯、寄生虫等)过滤后,煮沸冷却,供宝宝饮用或冲泡奶粉、米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宜用铝壶煮开水,否则铝离子摄入过多,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和神经发育;饮水机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也不宜使用。
其实对于饮用水来说,国家每年都在修订,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像矿泉水2008年我国对之前的8537-95标准进行了修订,对消费者来说无疑对饮水又提高了一个档次,与世界在接轨,在国外饮用矿泉水的历史有将近一个多世纪,因为他的稀缺和保健功能,所以矿泉水越来越多的被消费者所青睐。
自来水概述
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它主要通过水厂的取水泵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并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最后通过配水泵站输送到各个用户。 由自来水厂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处理后,用机泵通过输配水管道供给用户使用。
另外,目前国内惠及普通百姓的农村饮水工程,由于地形地势的多样性,很多地方的自来水并不采用水泵输送,这些高山上来的自流水也属于自来水。她是新中国一项非常出色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举措。这些自流的地下水大多水质好并含有大量的有益元素可以用于生产矿泉水。
由于自来水通过水泵动力或重力势能作用输送后,受到管道结构,特别是蓄水塔与管道的材料(不锈钢金属管,PVC等)的影响,由机泵通过输配水管道供给用户的水,往往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一般情况下将其煮沸后方可饮用。受到生活用水市场的刺激,目前,在水务方面的学术研究进展较快。而且,有关方面也希望自来水提供方多承担一些责任,让输送到用户端的水也完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
中国的自来水事业,诞生于清朝末期的1908年,得到当时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2008年是北京自来水事业的百年华诞。
[编辑本段]自来水来源
自来水是经过多道复杂的工艺流程,通过专业设备制造出来的饮用水。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下:
首先必须把源水从江河湖泊中抽取到水厂(不同的地区取水口是不同的,水源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饮水质量);
然后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入库(清水库),再由送水泵高压输入自来水管道,现在国家规定要用PP管,而不是以前常用的铁管,因为时间一长铁管就会生锈,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最终分流到用户龙头。整个过程要经过多次水质化验,有的地方还要经过二次加压、二次消毒才能进入用户家庭。
现在自来水消毒大都采用氯化法,公共给水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水传播疾病,这种方法推广到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了,具有较完善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具有消毒效果好,费用较低,几乎没有有害物质的优点。但我们经过对理论资料了解、研究,认为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还是有在一定的弊端。氯化消毒后的自来水能产生致癌物质,且目前有关方面专家也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
并在大约一百多年前就采用了氯化消毒方法,并沿用至今,成为一种常规消毒方法。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发现氯化后自来水出现一些令人遗憾的结果!经过氯化后的水会产生哪些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吗?如何才能得到既清洁又安全的饮用水?
在现阶段,消毒剂除氯气外,还有二氧化氯,臭氧,采用代用消毒剂可降低有害物质的生成量,同时提高处理效率。
过滤后的水要进行消毒,消毒剂用氯气。氯气易溶于水,与水结合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在整个消毒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次氯酸。对产生臭味的无机物来说,它能将其彻底氧化消毒,对于有生命的天然物质如水藻,细菌而言,它能穿透细胞壁,氧化其酶系统(酶为生物催化剂)使其失去活性,使细菌的生命活动受到障碍而死亡。次氯酸本身呈中性,容易接近细菌体而显示出良好的灭菌效果,次氯酸根离子也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它带负电荷而难于接近细菌体(细菌体带负电荷),因而较之次氯酸,其灭菌效果要差得多,所以氯气消毒效果要比采用漂白粉消毒更佳。
目前世界上安全的自来水消毒方法是臭氧消毒,不过这种方法的处理费用太昂贵,而且经过臭氧处理过的水,它的保留时间是有限的,至于能保留多长时间,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所以目前只有少数的发达国家才使用这种处理方法
[编辑本段]自来水原理
通过水泵直接将水压上高楼,或将水输上水塔,由于水塔高于楼,利用U形管原理,使得水从每家的水管流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