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来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6-10-13
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西湖游览志》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 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第2个回答  2006-10-12
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是为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了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于是出现了以芝麻、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到了唐代,民间开始出现专门从事胡饼制作的饼师和卖胡饼的店铺。据说一年中秋,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太宗嫌“胡饼”不雅,贵妃举头望月,“月饼”二字脱口而出。从此“月饼”取代“胡饼”的名称在民间流传开来。

北宋皇家过中秋,喜欢吃一种叫“宫饼”的食品,“宫饼”又叫“小饼”,其实就是月饼。不过馅已比从前细致了许多。东坡有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酥,说明面中掺入了油脂和鸡蛋,饴,说明馅里加入了糖类或果类,与现在的月饼已十分相似。

明代中秋吃月饼不但民间十分普及,而且月饼的制作也越来越考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得月饼不仅好吃而且好看。

清代月饼品种繁多,制作工艺也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咏月饼诗》,写道“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把月饼的制作过程,做了详细的描述,说明了当时月饼制作工艺的精湛。

时至今日,中秋月饼和端午粽子、元宵汤圆一样,已成为人们节日必不可少的食品。月饼受人喜爱,不仅因为好吃,还因为它象征着团圆和祥瑞;吃月饼时,一家人可以围坐一方,遥望天上明月,祈盼人间太平。

月饼的品种
第3个回答  2006-10-10
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并非自古有之。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其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说法之一,月饼源于秦汉时长江流域一带的粘米饼子,时称糍粑,隋唐时成形,盛于宋代。

也有史料记载,月饼最早出现是在南宋,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上出现而已。真正意义上的中秋月饼是在明代出现。当时,北京城里有一种用果馅做的月饼,自此人们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开始自己制作月饼,自家食用或是馈赠亲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关于月饼的制作技术,在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当时一些月饼的饼面上出现了设计精良、构图美妙、花纹灵细的装饰图案,充分体现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还一种说法是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
第4个回答  2006-10-07
月饼的来历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第5个回答  2006-10-12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饼店张灯结彩,橱窗摆放着供各式各样的月饼。制作月饼时是将馅料填入木模,然后拍出饼形,故又称为“拍饼”。 中秋吃月饼的习惯,在我国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秦和时已有饼类糕点兴起。由三国、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糕点发展异常迅速,到了北宋便有月饼的制作。 另外有一个流传的故事:相传元朝末年,人们忍受不了元朝统治者的奴役,为了起来反抗残暴统治,朱元璋起义时,足智多谋的军师刘伯温为其献策,利用中秋节举家皆食月饼的机会,将写有起义的时间的纸条夹在月饼馅中,以此暗中串连,传递情报,约定在中秋之夜,一呼百应,家家户户齐动手,共同推翻元朝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并获一举成功。 关于月饼的来历,我国民间还有这样一的美丽的传说:相传七仙女回天宫时给董永留下一个儿子。有一年旧历八月十五日,这个儿子想和同村里的孩童们玩,但孩童们说:“你是个没有妈妈,没有教养的孩子。”七仙女的儿子便跑到村外大哭的喊:“妈妈,你在哪里,快来接儿!”这哭声惊动了天神吴刚,吴刚扮成村夫来到村头,给七仙女的儿子穿上登云鞋,让他飞上天宫。 七仙女见了儿子,既悲又喜,又亲又抱,众姐妹也迎上来欢迎这位从人间来的小外甥。七仙女亲手用核桃仁。花生米做成馅儿,按圆月的样子做成一种饼给儿子吃。 谁知这件事传到玉皇大帝的耳朵里,他气得七窍生烟,马上下令把吴刚罚到月宫里去砍桂花树,永世不得离开。又没收七仙女儿子的登云鞋,用麒麟把他送回人间。 回到人间,他如同做了一场梦般,只对母亲做的那口仙饼还记得清清楚楚。后来他入了官,就叫各州县的百姓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都来仿做这种饼,摆在月亮下面,表示对亲人的怀念。因为饼像十五的明月,因而人们将它叫做月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