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家装风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8-31
我前几天在朋友圈发了个动态,问大家想看什么类型的家居文章,回复中有三分之一都是跟风格风格,软装搭配相关的,但在谈软装搭配前我们需要先确定想要的风格。可能大多人对于选什么风格,风格怎么搭配都不是很了解,包括我的一些客户很多也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风格,即使我觉得能找到我设计的人都是很有想法的客户了,但他们很多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风格,或者还在找风格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师做引导才能确定最后要做的风格
前段时间我客户大表姐推荐了我一部美剧,叫《致命女人》。大表姐跟我说这部剧真的超级好看让我一定要看并且还要检查我的作业。当时我脸上笑咪咪心里想,听这名字一定是什么女性情感大戏,我还叫有毒弟弟呢,结果晚饭打开来第一集后就一口气看到凌晨三点全剧终,真香

剧情讲的是一个别墅里60年代,80年代,18年分别发生的故事,这里不谈剧情,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真的很好看。我印象最深刻是三个年代的女主们每个人的风格都极为鲜明,这个风格从她们的行为到穿衣搭配,到家居的审美完全是一体的。她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立又完全不同的风格,贯穿在生活的任意方面。三位女主的家各不相同又各有各的特点,当你走进任意一位女主家的时候,会有强烈的感觉这个房子主人的性格,除主人外的人任何人住在这个房子里都会有违和感

对每个女主风格的塑造是这部剧非常厉害的一点,我也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参考的,把自己的风格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也是好审美的体现。自己的风格只属于自己,不会跟随流行而随波逐流。但大部分人仅仅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都是一件很难的事,可能是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让自己没时间思考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总是朝着流行趋势走,这样最不需要思考,或者别人买什么,我就买一样的,别人装什么风格,我也装什么风格
这让我想起了19年去台湾游学的时候,张丽宝老师就讲到了家居风格是如何随着时间和观念改变的,她讲到总共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你家好欧式
最早期流行起来的风格就是富丽堂皇的欧式,很多石材拼花加罗马柱,给人一种很有钱很贵气的感觉,其实目的是炫富的一种手段
(我们三四线城市很多暴发户,还有农村的小洋楼)
第二阶段:你家好像样板间
发展到第二阶段时,就开始流行开发商的样板间风格。这个阶段主要是模仿,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在互联网不太发达的时候房地产样板间就成了很好的参考,被认为是有设计感有品质的象征从而被争相模仿。在这个阶段的人没有美学基础,觉得跟别人家一样才叫美,别人都做的东西即使不一定要用到也会模仿(像榻榻米,很多人装了后就成了储物间),最害怕跟别人不一样
(很像当下互联网时代下大家都追求网红风格,问起来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台湾发展的比较早,所以他们大量模仿的阶段是在房地产样板间阶段,而我们是在互联网时代)
第三阶段:你家好像国外的房子
第三阶段对各种国外的风格开始追求模仿,北欧,日式,法式,地中海或者是度假风。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多元,但因为风格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而大家追求风格的同时又没办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就导致了一些风格比如北欧风就被我们改造成了中国式的北欧,只有中国有,北欧看不到的哪种。很多人没有思考的把一些风格搬进家,结果住进去后无法和生活方式匹配
第四阶段:你家好有质感
这个阶段会相对更专业,对设计的水准要求也会更高,也是非常多设计师努力的方向。质感是指注重细节,注重材料的选择,注重搭配。像有极具设计感的五星级酒店的套房一样,最好自己家的设计还是得过奖的,能体现出自己家和别人不一样
第五阶段:你家好有你的风格
这个阶段就是以个性为主的阶段,每个家都呈现不一样的感觉。当看到一个家的时候就像看到屋主本人一样,房子风格像是房主本人的一个延伸,用房子来呈现自己所有的喜好,风格,个性,生活方式,并且可以通过房子实现对生活的探索

张丽宝老师讲的大概就是这些,因为台湾发展的比较早,他们早已跨过了一二阶段,越来越多的像四五阶段靠近。而我们大陆基本每个阶段都有,大众范围内一二阶段最多,但在第五阶段呈现出来的比台湾更多元,更丰富,这是我们和台湾的差异和优势。我们在第四阶段的专业度的呈现上会有一些弱势,他们的供应链优势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完成第四阶段,而大陆的设计能力和供应链参差不齐,南北差异大。但到第五阶段拼的是天赋,想法和资源,专业变成了次要的,因为专业性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但观念,个人的想法,天赋是很难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的。我有些时候第一次跟客户见面的时候,建议他们在找设计师的时候不需要过于看重设计师的经验,毕业的学校,而是去看这个设计师的设计是否是你喜欢的,如果这个设计师不是你喜欢的,他再怎么专业合作起来也不会很愉快。就像现在有很多新锐艺术家,新锐创作歌手一样,我们喜欢他们的作品并不是他们的更具专业和更富有经验,而是他们的天赋和与众不同,我觉得这是我们相对台湾的优势所在
每个人可以有不用的看法,并不一定是阶段越高越尊贵,越低越卑微的。我从中理解到的是,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即使我们一直追求更高级的东西,但到头来自己还是喜欢一些网红元素,那也没关系,至少找到了当下最适合自己的风格
马未都先生也讲过中国人审美的四个层次,从“艳俗”“含蓄”到“矫情”“病态”我觉得也是类似的分类,最终极也是最高的审美永远是找到自己的风格,独立个人的风格

那怎么样把自己的风格融入到自己家里呢

第一步先了解自己
要了解自己其实挺难的,我也是最近两年才慢慢了解自己的风格。如果找了我设计的业主,我一般会让业主提供很多关于他本人的资料,生活习惯,喜好,喜欢的一些案例,设计师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分析推导出业主真正喜欢的东西从而推荐给业主适合他们的风格
如果没有找设计师尽量就花时间站在更高的角度解一下自己,看看日常经常买什么风格的单品,打开衣柜看看自己平时穿什么风格的衣服,有没有规律可循,能不能从很多买过的产品里找很多共同点的元素。这些元素可能就是你一直很喜欢的风格,你的潜意识会帮你做很多选择,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它。了解自己的喜好人更不容易被随波逐流,也不容易因为一时感官刺激或者一时的炫耀心态而选择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拿我自己举例子。我最近才慢慢发现家里我喜欢的物品基本都是很简洁的经典款,如果这个东西有一点强行凹造型的嫌疑或者细节不够精细,我就很快不喜欢(有设计感和凹造型不一样)

包括我的衣服也都是经典款,基础款,材质自然并注重细节
颜色上基本都是黑,白,卡其,和一些饱和度比较深的蓝色和墨绿色,今年比较喜欢大地色系,就买了很多大地色的衣服,这个喜好也体现在了我家的配色上面

通过分析平时自己平时买的东西,我就知道了我喜欢经典款,自然没有过度加工的材料,低饱和度的配色和大地色,追求细节
当我总结出这些后,我就知道以后买东西的时候什么样的衣服,什么风格的物品我会喜欢的更久一些,什么样的我买了会很快后悔,这对我的消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之前在买东西的时候看到喜欢的就买,买完后回家就后悔,有时候看到喜欢的东西觉得贵就没买,结果离开后就后悔。但现在已经基本没有这种情况了,当我下意识的喜欢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会再用理性再分析一遍这个物品符不符合我当前的需求,符不符合我的风格,放家里合不合适。现在慢慢的衣服也越买越少了,基本向少而精发展,因为已经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是自己喜欢的
当总结出自己的喜好后,就可以推导出适合自己的家居风格了。像我的话就是要经典款,自然的材质,注重细节,配色白色和大地色。我就可以根据总结出来的特征去找一些符合我想法的参考图来完善我的想法

找到了这些参考图后就更清晰的确定了自己想要装的房子风格
然后再在这些比较优秀的案例里找一些搭配的规律,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点用在自己家的设计上,再结合自己的需求和预算,然后我就装出了自己租的这套房子

穿衣风格是跟家的风格一定是一致的,因为穿衣风格最能代表自己的喜好,还有自己想对外表达出的性格,而家也是表达自身喜好的一种方式,所以一个适合你风格的家一定会和你的穿衣风格融为一体的

拿我的客户举个栗子
这个客户叫欧阳,是个服装设计师,设计西装的哪种,身材很好(羡慕)。这个客户找到我的时候说想要做那种高级酒店风,发给我很多图片也都是有很多装饰,石材那种风格的。当时我就觉得,这种太商业化的风格可能并不适合放在他家里,也并不一定非常适合他,他只是缺少资料的参考。所以我就设计过程中跟他聊了很多关于他穿衣风格上的习惯。通过沟通了解到他喜欢的颜色其实都挺素的,很多是是基础色和米白色,而且喜欢的款都很经典简洁

我就觉得,可以把他的穿衣风格延伸到他的家里。造型尽量简化,因为他的衣服都非常简洁,因为他是服装设计师会一直接触穿搭,所以肯定会对自己想要的服装风格非常了解。所以我保留了简洁感觉,放弃了复杂的造型,材质上尽量简单自然
硬装只做了烤漆柜子,哑光乳胶漆,水泥漆和原木色的木地板。软装的材质基本就是原木和皮质,可以很好的提升整体的质感

虽然欧阳的穿衣风格颜色偏浅,但他发给我的一些喜欢的案例大多都是深色的,而且他接受能力很广,能接受深色的空间 。结合房子的结构,客厅两个窗户的采光非常好,深色并不影响采光,相对与白色给人干净明亮的感觉,深色会更有质感,可以用颜色的质感去代替石材的质感。所以综合考虑就大胆的用了非常多的深色,最后刷出来果然效果不错

欧阳家的风格是从他的穿衣风格分析出来的,设计欧阳家的方法大多人都可以通过对自己喜好的分析做出来
再拿我另一个客户举个栗
要提的这个客户叫马达,她家的设计应该是我做过最火的一套了,不仅在好好住里收藏量是我所有作品里最多的,而且还上过很多杂志和知名媒体。跟马达的合作其实是相互成就的,她得到了一套适合又喜欢的房子,我得到了一套可以宣传的作品。第一次见马达的时候就觉得她是一个非常个性的女生,有种很不一样的气场,能感觉到她很有自己的想法,自我,非常清楚自己喜欢什么
通过跟马达一段时间的接触,我把她喜欢的风格总结了出来:

包括马达想让我解决的需求我也总结了出来,跟她喜欢的风格一样特别:

这些需求和喜好在现在看好像还好,但在两年前设计马达家的时候,这样的需求和喜好还是非常少见的,我几乎找不到跟她想要风格相符的参考资料,但设计她家的过程却让我非常激动,因为我觉得是一个挑战
当总结好需求和喜好后,需求上的问题我就通过平面图解决了(详细可以参考整屋案例),风格上我结合马达的喜好也做成了一张拼图:

基本包含了马达喜欢的所有元素,但一开始马达发给我的照片其实比这些风格还要个性,但很多东西并不适合她家,通过跟她但沟通就把一些不适合的元素给筛选掉了
因为马达自身审美非常好,并且非常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元素,在我的规划方案下结合她的努力,最后呈现出了非常棒的效果

这个家包含了业主马达所有喜欢的元素,包括花砖和藤编的各种家具:

还有可以种植物的水泥花池:

还空出了一面可以放植物标本的墙:

还有深色的卧室,特别调了深绿色,因为她喜欢绿色:

复古风格的墙砖:

虽然是两年前的作品,但我觉得现在看也丝毫不过时,虽然看起来没有刚设计好时那么惊艳,但还是很有屋主自己的风格,而且随着她的生活,她的家里也越来越丰富了
我曾经认真的思考过,为什么马达家效果这么好,而且会有这么多人喜欢,思考过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因为屋主非常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且有行动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全部呈现出来,相信专业。不管她喜欢的想法在其他人眼里多么疯狂不切实际,只要呈现出来,再怎么大胆的想法都会变得理所当然,而且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们大多数人缺乏的就是勇气,我们害怕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在意别人的眼光,不敢与众不同。但实际上装修已经是少有能完全自己做主的一件事了,而且家也完全是一个私人的空间,当我们规划自己家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些自己很喜欢的东西,即使你还没在身边见过,但只要尝试一定会有非常不一样的效果
也不要害怕自己的想法做出来后结果不好接受,因为心里想的和现实是差别很大的。就像我们看一些艺术作品一样,都是非常大胆的想法,真正做出来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觉得其实也还好,也没有什么不好接受的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书籍中都提到过,我们所有人会下意识拒绝自己没见过,没接触过的事物,也拒绝任何新的东西,是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一个“舒适圈”,害怕走出舒适圈害怕不确定性。不作出任何改变更符合我们的惰性,所以我们也更容易保持现状
但实际上挑战未知会让我们心智更加成熟,尝试一些别人没有尝试过但设计也往往更容易创造出更好的效果,我写这篇内容的目的也是希望更多人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风格,并大胆的尝试
我很喜欢一句话,是转发过我案例的一个编辑,在文章的最后写到:行动就会带来惊喜!

以上内容由好好住用户刘畅同学分享,希望可以帮到你~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