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

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

●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 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

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


”乖”意味着讨好大人,忽视真实的自己,因此见不得欺骗。

孩子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乖” 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敏感的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长大以后,很容易成了一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比如我。

事实上与人为善是"乖”的人内心最简单的期望,就是认为只要善待他人也会被人善待。然而,并不是这样,背锅被捅刀的事情层出不穷,这时就会有很深的欺骗感。

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尤其是在感情里容易成为一个舔狗。

现在的我也在尝试成为-一个自私的人,什么时候懂得自私了,某种意义上讨好型人格就治好了一部分。我也很容易将爱滥给,仿佛掏空自己就能获得一切, 倘若遇到同类人,尚且能够抱团互暖,若是遇到渣滓,则养一身伤。

“乖”的人,有-种被父母欺骗的感觉,还有一种负罪感。

最近的我有-种很深的欺骗感。

我的父母对我的掌控欲很强,对一个问题总是能够反复碎碎念。我从小算是一个很乖的人, 甚至连青春叛逆期都没有。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父母也是,我也是。

我全都听你的了,为什么我的生活变成了这样?为什么你从来不理解我?

命令式的服从,在自我认知觉醒后,倘若还不及时收手,就会有这样的后果。这也是我现在最大的感受,我尝试过其他归因,但是很多乖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转折点往往也是服从父母的。最终选择了父母觉得好的方向行进,在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时,总会有一种恨意, 这种恨意甚至可能持续一辈子。

很多时候他们可能有更好的想法,却迫于无奈放弃。当父母选择的路径失败,亦或是自己放弃的选择大红时,就会有一种深深的欺骗感。

因为孩子长大之后,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会去组建自己的家庭,他对爱如何定义,如何输出,如何感受,都来自小时候的经历息息相关。之前北大自杀的女孩,我想也和从小缺爱有关吧。

我的母亲之前因为我对象的事情和我吵得不可开交,她的评价就是“你会后悔的,你现在不后悔以后也肯定会后悔的”。自我意识觉醒后,我基本就无法接受她的观念,她的审美、逻辑,我发自内心的抵触。

我发自内心的煎熬,既想坚持自己的选择,又觉得自己的选择赖了父母的爱,这-一种负罪感让我负了很久很久。


而父母的错误也会被子女放大,在唯命是从的背后,从来都有一种反抗在酝酿。

所以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父母越负责,孩子越叛逆。父母越关心,孩子越不理解。

很多时候,父母渴望和孩子静下心来谈谈,却根本没有办法心平气和地坐下,孩子也渴望自己的独立和自由的选择。这样的不对称,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这在孩子处于青少年叛逆期的家庭里更多。

好的老师,要让自己变得可有可无,好的家长也是如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