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福州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分享

自身基本情况

先向各位同学介绍一下我自身的情况,我是福建某双非一本的一名工科学生,本科专业是通信工程,也算是近期还算挺热的工科专业之一,但是由于志不在此还是选择了跨考金专。在大学四年里,我的时间主要是以做学生工作为主,一直没有怎么认真学习。在准备考研之前的学业成绩也都是班级60%-80%,算是六十万岁的人了。在最开始也是因为对985有执念,最初很快就以华东师大这么一个性价比超高的学校作为我的目标,但是由于一部分自身原因最终让我将目标转化为福州大学金融专硕。

大学期间我的成绩,一看就知道是个老学渣了,又选择了金融这么一门我完全没有了解过的专业,说我是从零开始一点都不为过。首先是数学,我的高数两次考试都是60分过的,线代和概率论也就七十几,都是考前一天学一本。然后是英语,在确定考研的时候我也只是460过了四级,六级330,大学英语也是稳定60。政治我一直也不是很有感觉,这个可能也是我思想觉悟不高,不过这也不是拉分科还好,而专业课就不多说了。我的个人情况是就真从零开始。

所以请各位学弟学妹们不要太过于担心自身各方面太不足,高效学习,把握时间,一切都来得及。

复习时间安排

开始考研的学习的时候是19年4月份,但是由于当时还担任一定学生工作职务,每周还有七八节大课,其实时间还是比较少的。而且自己根本也没进入状态,有事没事学完回来还和朋友吃吃鸡。大家考研的时候真就别玩游戏了,这个真不会给自己减压。我就这样开始了前期散漫的复习,算上后面换福大也换了一本教材,我算是六、七月份才开始真正像个考研人。

(1)4-6月:还是以华东师大为目标,当时是一周有一天几乎满课,其他时候就一两节,而且又有许多学生活动要处理,经常一次院级大活动就两三天不能待在图书馆。主要就是过了一遍考研单词,数学就着张宇老师的基础班视频来回忆一下那几本书,专业课方面就是把黄达老师的金融学翻了一遍。平均一下每天学习的时间差不多在4-5h。

(2)7-8月:在六月底我确定了换福大为我的目标院校,而且课业也正式结束,学生会任期也正式结束,这才算是我真正开始像一名考研的学生的日子。暑假当然就是留校,在学校提供的自习室学习,平时就是早上6::40左右起床,晚上的话就是10:30这样,中午都会回宿舍睡20分钟午觉,保持下午的学习精力。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差不多11-12h,算有效时间的话可能就8-9h。这段时间主要的学习任务是完成做英语一、二的历年阅读。数学方面我进度比较慢,八月中旬才看完冲刺班课程,之后就开始刷1000题。政治是八月份才开始,主要以徐涛老师的视频为主。专业课上就是完成了财管书本的一轮加上自己去构建思维导图,八月再开始就着大头学长的知识精编和自己整理的框架开始背诵金融和财管。

(3)9-11月:这段时间里我已经是完全没有课了,但是由于我前期开始的比较慢,在这时候我身边同学的进度多比我快,这时候很明显压力就来了,这段时间我觉得是既要夯实自己的知识又要做好心理建设的一段时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千万不要看着别人快而跟着快,一定走好自己的步伐,身边还是很多似乎学的很好的人的。 这段时间里数学我刷完了1000题,又刷了一遍错题,在十一月左右才开始做真题(真的有些迟了),英语当时是想着给其他科目腾时间,这段时间里面也就保持每天一篇真题阅读,完形、翻译、新题型都在这段时间进行了一个基本的训练。专业课的话就是两本书开始反复背诵,大概是整体在十月底背完了第二轮(用艾宾浩斯曲线来记忆,比较慢),但是很明显还是有些地方比较模糊。在十一月份左右我开始了最后一轮背诵。这段时间作息大致和之前差不多,就是更紧锣密鼓一些,每天差不多有13h的学习时间。

(4)12月:冲刺的月份了,英语每天坚持真题阅读反复背单词,开始每天一篇地背英语作文。数学我没有买卷子,就真题的错题反复做。政治我学得不是很好,最后也就抱着肖老师的四套卷保命了。专业课就扎扎实实背了最后一轮,反正最后一个月给我的感觉就是都在背书,学习时长也在13h左右。

总的来说,由于换学校和自身基础不是特别扎实等情况,我前期各科用的时间都会比较多,导致我中后期的进度很赶,时间非常紧张,在暑假给自己安排的任务目标都是延后完成。但是环顾身边的其他考研同学,也都是在追赶时间。在中期大家的进度会慢慢多样化,进度像我一样比较慢的同学千万不要因为别人进度快了就慌了,考研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与其他同学的竞争,更是与自己的博弈。给自己安排好进度,让自己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尽力学好每一个知识点,高效地学习,千万不要花时间去为了那个三、四轮的数字。

政治:接近九月份开始的政治。看了一个月的网课(徐涛的强化班),

带着做肖秀荣1000题。

十月份把1000题写完,这时候腿姐的选择题技巧班出了,不想学习的时候看看,罪恶感没那么强。

十一月份,看了徐涛的小黄书,当然,腿姐的冲刺背诵笔记也不错,

然后二刷了肖秀荣的1000题、肖秀荣八套卷。这时候有徐涛、腿姐的代背,我早上起床会看看听听,缓解一下困意。十二月份主要就是背肖秀荣四套卷。因为背书,没怎么看选择题,导致考试前选择题忘了很多。


数学:七月份开始,跟的是武忠祥高数、

李永乐线代、

余丙森概率论,

当然,大家也可以看看汤家凤、张宇。七八月份听完了对应的基础课、强化课,把相应的辅导讲义也给看了一遍,做了高数、线代、概率的配套习题。然后八月二十号我就开始写真题,十月五号的时候,写完了真题35年,用的是汤家凤的真题,这段时间看的是李艳芳的真题课讲解(强烈推荐)。

十月份把书又看完了一遍,辅导讲义很重要,第二遍还有蛮多不会的。十月二十号左右又把2010年后的真题做了一遍。十一月份,当年模拟题还没出的时候,我把去年的李林6+4做了,

然后不久当年的模拟题也出来了,我做了张宇的过关8+4,提高8,余丙森五套卷、

李林6+4,还有方浩、李艳芳的没做完,太难了。有部分模拟卷我是买的答题纸做的,最后大概用了十五张的答题纸,这样可以模拟考场。个人感觉,张宇是蛮符合今年的出题风格。十二月份,我做做模拟题,把真题又看了一遍,个人感觉真题很重要,假如时间够,建议把2010年之前的也都做了,感觉到有蛮多重复出题的点,以及前面题目的改进。

英语:七月份开始,每天早上背400个单词,我没有看延伸的扩展,十二月份每天就没有400个了,记录我背了9800多个单词。晚上写写真题,用的是张剑黄皮书,

主要是阅读,不会的就去瞅瞅唐叔对应的课程讲解。

十月份开始看看翻译、新题型,瞅了瞅唐静的翻译课和刘琦的新题型课。十一月五号,我开始作文,我看的是周思成的作文课,大家也可以看看王江涛、潘赟、石雷鹏,评价都很好。十二月十号后,我每天英语就练练作文(买的作文的答题纸)、看看以前的阅读。个人感觉学习英语是最快乐的,每天两三个小时学习英语。

(1)英语

需要准备的资料很少,如果基础也不错,就可以不用花很多时间。我是大一六级踩线过这样的水平,考研英语前期准备的很少。朱伟的恋词对着视频看过一遍,累的时候看看会很轻松。后面再每天早上背一背,一本书也看了3遍,到11月左右的时候再开始做真题。重点是近几年的真题。我把10年之后的真题阅读部分,每篇翻译,生词整理出来,一篇一篇的分析每道选择的答题技巧和套路。背了王江涛5+5的作文,

最后考试的时候直接默了一篇上去。作文真的很重要,建议就是不要去买什么模板这些,没必要,直接背几篇作文(一个老师的全套),各种话题都涵盖了。考试的时候只要搭点边就可以了。扣不了几分,绝对比你自己临场发挥的强。除非你有把握,自己的作文真的很好。默写一篇作文,然后省点时间给阅读,它不香吗……

(2)数学

数学真的很重要,很拉分!前期至少百分之60-70的时间放在数学上面吧。我的数学是全程跟着张宇的,很喜欢张宇的上课风格很幽默,而且他讲的难度比较大,很适合做题,方法什么的也很好用。跟着他走全程,一定是全程吧,这样就不会有漏洞了,重点知识他会反复讲,自己也有数。

我在8月份之前看完了张宇的高数18讲,

他的课看了前一年的,所以不用等更新,会很快。线代和概率是听张宇的视频,看李永乐团队的线代和概率统计辅导讲义。然后八月份开始刷题,题海战术很重要。两个月的时间,我刷了张宇的1000题,李林的880题、660题的高数部分。先做到的1000题,难度很大,很崩溃,做的时候可以找一下1000题的配套讲解视频,很好用,答案密密麻麻的,看不进去,而且很多方法不太能接受,配套的视频看了就会豁然开朗,浅显易懂。880题同步做的,会发现李林的题风格似乎和张宇很像,有些题可以作为补充。同理,不会写的题去找视频看,他会把一系列的知识点讲一下,比只研究答案好很多。

我网上找了这些课本的pdf,做完每一章节的题,我会把错题截出来,很方便。后面可以再做一遍。建议至少一定要完整的做完一位老师的习题集,这样知识才是成体系的。

后面的时候心态有点崩,就什么习题都想做。闭关修炼,108题等都买了,总觉得都要写一遍才可以。尤其新大纲出来网上在传李永乐的题会更适合新大纲,所以又买了660题+330提+临阵磨枪等全套的习题。计划着每天做多少题,很快就能结束。最终做完1000+880之后,只来得及做完660的高数部分。

10月份一定要开始刷题了。我用的张宇的真题,好像是从87开始的,每天一套。一样的,看视频讲解,近些年的真题从头看到尾的视频,看看自己的思路是不是和标准思路一样,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最简单的,还有哪些知识漏洞,没想到的知识点,按照年份做好笔记。错题、好题用软件截出来。可以二刷。

11月中下旬和12月开始刷错题集、背知识点、刷模拟题。模拟题我觉得挺重要的,恰好时间做,难度比实际考试难一点点,多做几套感觉会上来的。所有老师的预测我应该买的比较全,然后做了张宇的8+4、李林的6+4、李永乐6套卷,汤家凤12套。难度上张宇>李林>李永乐。质量也是张宇>李林>李永乐,张宇的题就每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弄懂一道题,就会学会一系列的知识点。李林的题没有张宇那么难,但是也很有价值。李永乐的题感觉,不太适合我的风格,出题点太细节了吧……不太喜欢。汤家凤的题,做一套一套150,没有任何价值了……做了几套就没做,过于基础。

刷模拟卷的同时,错题集同步做好。每天回顾一些之前的错题知识点。

最后数一131分,觉得其实还能更高些的,21年的不算难,做题的时候发现,很多题都非常的熟悉,仿佛做过。

(3)政治

政治没有太早进行,到11月左右开始的吧。买了徐涛的全套(真题集没),把他的视频很快过一遍,然后习题集对照着视频快速刷一遍,没记下太多,一两周的时间就结束了。然后小黄书知识点多翻一翻,配套小黄书做了肖秀荣1000题,也很快2个礼拜左右,正确率不高,但是对应着1000题讲解视频,还有小黄书知识点,这会能记下些东西了。

肖八出来的时候,把选择题做了,两天做完……最提分19分,高点的37左右。同样电子版的资料准备好。在肖四出来前,肖八还有之前1000题以及优题库习题集快速再过一遍,尤其错题。

肖四出来之后整篇背诵!很重要!不要再去找什么杂七杂八的资料了!我是最后一个礼拜,将肖4的简答题大体背了一下,背诵笔记(小黄书)翻一翻,网上找到的各种简答题也整理了一部分,一块看。因为最后一段时间网上政治预测题太多了,导致眼花缭乱。下载了一大堆,今天背着个,明天换那个,就乱了……看的太多反而什么都没记住,没能抱紧肖爷爷大腿,拿到试卷,题目都见过,答案没背住的感觉,更气的是,考完看参考答案有一段话我背下了,但是没背题目,没对应上题,居然没写!

英语:这一阶段我主要是进行了单词的背诵记忆。买了单词书,但是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对我自己而言,单词书学起来效率比较低,所以我主要还是用的背单词软件。百词斩、扇贝、墨墨都下载使用过,最后用的最好的是百词斩,页面比较简介,缺点可能是词义设置上偏简单。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选用。用APP背单词好处是可以随时随地,方便我们利用好碎片时间。专业课:我在2021年注会轻一教材出版后,开始学习税法部分。老师跟的是东奥的王颖老师,讲课风格我很喜欢,节奏适中,1.5倍速听课正正好。税法这部分内容繁琐,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对我来说只是看书勾画的话记忆不够深刻,所以我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自己理解。如图所示:

英语学习

我的经验个人觉得还是很适合各位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借鉴的,虽然我底子是真的差,但是最后英语也算是个科目中比较好看的一门课了。

英语我是从四月份开始背一轮单词,开始因为有课,就每天早起的那四五十分钟在楼梯拐角处背单词,最开始是用的百词斩。这个软件或许是真的不适合我吧,到最后我也没背清楚几个英语单词,图片记了不少,于我自身来说算是一条弯路了。

差不多到了六月份,用百词斩背完了一轮,但是还是觉得和没学过一样,于是后面我开始了第二轮,换成了墨墨背单词(这个app强推),同时还看了朱伟老师的第一部分单词的视频。我个人是觉得看视频是很舒服但是确实是一种小偷懒行为,看完第一单元我就没看了,还是扎扎实实背单词来得稳定,但是朱伟老师的技巧确实是可以学习,看完第一部分的单词视频课程基本能够掌握一定的词根词缀之类的技巧,对后期单词记忆还是非常有用的。

暑假开始的时候就开始保持每天英语真题,先英语一再英语二,同时做好不会背的单词的抄录,每晚睡前看个十分钟,这个我觉得是蛮重要的一部分。英语一和英语二的风格差别很明显,我个人做起来反倒觉得英语一做得更有逻辑。做完就开个倍速看李旭舅舅老师的真题讲解,不会太飘,也能看懂。长难句我觉得学习的东西和翻译时候学习的东西差不多,我是在做真题之前就花了几天时间去看何凯文老师的视频,何凯文老师的视频是我难得能直接二倍速看的视频,内容不是特充实,后面看唐静老师的翻译技巧的时候也可以再夯实一下,学好长难句英语二的阅读就是一个单词的积累量了。刚开始错个七八个甚至十个都不要慌,找好每个错的点,慢慢积累改进,不要听身边人什么英语一错两三个不是很正常嘛这种话,保持信心和节奏,后面错题数量会逐渐减少。翻译、完形我都是在暑假后秋天开始看一些老师的课程,单词扎实很快就能拿下,问题不大。完形是看的新东方一个叫易熙人老师的课,就自己做一次真题看他讲解一次。最后就是作文部分,由于自身积累是确实差,不能像身边的大佬那样自己总结自己的结构,在十二月份就只能乖乖抱着王江涛老师的20篇作文背,确实不好背,背完之后其实作文会有明显的提高,至少大概一个架构心里有点数了。

总结一下,觉得英语其实还是性价比挺高的一个科目,投入的时间不用太多回报还很客观,经常其他科目一忙了,就可以压缩压缩。但是英语贵在坚持,每天背单词的时间不能少,每天两三百个坚持到考试的那天,词汇量有保障英二分数就不会太低的。

专业课学习

一直听说跨考金融的同学很多,但是我身边是真一个没有,而且自己又是零基础跨考,所以当时有幸就买了大头金专的材料,按着大头金专上指导的节奏和方向来走。有一说一,大头金专的材料还是很顶的,整体的知识框架很全面,思维导图配上具体的内容有很强的逻辑性,而且还有规划学习金融的时间和轮数安排,很适合零基础的同学们的。

(1)基础阶段——4-7月份(由于换学校和我前期时间比较少,正常来说零基础跨考不推荐这么迟)

在四到六月份,按着教材里指导的先看参考书目,我就按推荐顺序抱着黄达老师的金融学第四版来啃,大家在购买书目的时候要看好版次,我就没看清买了一本精编版,其实差的还是挺多的,有些知识点甚至就删了。黄达老师的金融学看着很舒服,学得有点像课外书,常常看得舍不得换科目,但是这本书不是很适合应试,看完一遍之后很难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体系,最后还是配合着大头金专的内容之后明显能感受到提高。荆新老师的财管我看了将近五个章节,而后目标就换成了福州大学。

在换成了福州大学之后,初试书目就有了变化。金融学还是黄达老师的第四版,但公司财务管理换成了黄忠老师的了。当时第一时间就去网上找类似大头金专这样的辅导资料,但是福大没有这样专门只做金专的材料,抉择了一下还是向一位学长购买了材料。

学长提供的材料还是挺充足的,各方面资料都有,但是对于我这样零基础的同学来说是真的不是很合适,最后还是决定继续使用大头金专的材料来复习金融学,财管就只能自己硬着头皮配合着学长给的重点题目来背。

七月份就开始了我自己啃黄忠老师的财管,也是大簿头。而且比起之前学习过的荆新老师的书,明显黄忠老师的书有一点晦涩难懂,而且自身没有基础,学习起来十分费劲,最后就效仿大头金专金融的方式来做思维导图来背诵,花了一个月才勉强第一遍看完财管。

(2)加强阶段——8-10月份

而后就是开始我的二轮背诵了,金融方面就抱着大头的资料来理解背诵,也有在之前华师的群里问问大家,财管就结合自己整理的导图和学长的重点问题来背,每天投入时间在3-4h,差不多在十月份才背完(用记忆曲线会比较慢,但是也会记得牢固一点)。由于福大金专不是很重视计算题,金融学和财管的计算题难度都很低,所以在每一轮开始之前,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学习背诵了一下,大概就能掌握了。

(3)冲刺阶段——11-12月份

而后就是最后两个月的专业课冲刺,结合着艾宾浩斯曲线,我花了五十天左右才复习完最后的这一轮,金融学确实是建立了一定的知识架构,而财管方面还是有明显的不理解和一些欠缺,但是也只能硬着头皮来背知识点和题目。

最后,作为零基础跨考而且换了一次目标学校的同学,我是对大头金专的辅导教材有很深的感触,真的不比一个老师在你身边差,在目前福大金专机构中我个人认为目前是还没有这么适合零基础考生的材料。

这一路过来,最明显的痛点还是在于没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帮助学习黄忠老师的财管,自己硬着头皮啃。第二痛点在于在选择福大金专后,没有一个像华师大大头金专那样的交流群和信息提供者。经常是自己一个人摸黑走路,很多时候模糊的知识点没人讨论,而复试时候生怕错过官网信息,一天刷好几十次官网。

其实福大金专比起其他院校难度还算比较温柔,扎扎实实学好课本内容分数其实不会怎么难看的。

数学和政治

这两门科目我个人学的并不算好,就只能简短分享下我的弯路经验了。

首先是数学(20年数学是真滴难)

(1) 基础阶段——4-7月份中旬

开始阶段,我想着只跟着一位老师学习,就直接用张宇老师的三十六讲贯穿全程基础班,就一边听着老师基础班讲课视频,一边刷三十六讲。这个阶段我觉得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是会看别人的进度很快(我一个同学,5月份就开始了强化课程),自己会紧张会想着要追赶进度,这其实的大错误,会让自己的基础十分不扎实,知识掌握不牢固,为了进度而学习的学习是不会有什么提高的。第二就是张宇老师的课程高数上还算行,后面几本是真的不太适合,导致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上面。特别是概率论,前期的基础不牢固让我在后期吃了大亏。

(2) 强化阶段——7月份中旬-10月份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暑假,由于自己的基础不扎实,又想扎扎实实来把全书好好刷完,在基础阶段就花了很多很多的时间,但是不知道是我和张宇老师不来电怎么的,真的不太合适。在强化阶段我高数还是选择了张宇老师,线代就换成了李永乐老师,概率论看方浩老师的冲刺班。其中最明显的提高是李永乐老师的线代,是真的非常扎实靠谱。方浩老师的概率论讲得挺好,但是不知道是我基础太薄弱怎么样,提高的有点飘忽不定。而后是刷了张宇的1000题,还是挺多不会做的,就做好错题本在题目下四厘米处做好提示,不写答案,在二刷的时候就看看能不能自己做出来,不能再看提示,去翻看不了解的知识点。

(3) 冲刺阶段——11-12月份

将近11月份才开始真题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迟,各位学弟学妹一定要早一些十月初甚至是九月底就可以着手开始了,前面的进度大家可以自己去斟酌着前推,数学真题的开始时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点,定好这个时点再来安排前后时间是比较好的,我就太随遇而安了。这个阶段一天一张真题卷,差不多每五年八年的做一次错题整理,二刷前会刷一次错题。我最后没有什么时间,就没有再做其他老师的模拟卷,但是有去做方浩老师的冲刺押题,时间充足的话还是可以做一部分模拟卷的。

数学学习归纳起来我觉得就是一下几点:1、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打好基础非常重要。2、定好真题的开始时点,不要往前后来安排学习进度。3、不要追别人的脚步和进度,扎实学习,千万不要失去信心。

政治方面我是真的学习得挺迷的,徐涛老师的视频是挺好的,但是像我这样时间比较紧的同学还是以一本书来背诵夯实基础为主。考研过程中太让你觉得放松的学习就要警惕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学习。反正大概节奏就是精讲精练-1000题-风中劲草-肖八肖四,最后二十天就一直背肖四大题就完事了,前面的积累主要还是为了选择题的分数。

学习以外

考研真的是一场与自己的博弈,是一场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的考验,身边就真的有同学考到去看心理医生。所以考研压力的排解我觉得是很重要的,适当的压力可以很好的让我们去冲,但是压力太大就会适得其反。我在考研中后期的压力还挺大的,当时给自己排解压力的方式是一周放半天假,而且当时为了节省时间,把原来一直有的跑步的习惯给停了,这是真的不可取。如果有锻炼习惯的同学,建议考研也继续锻炼,真的这才是最好排解考研压力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像我一样放弃了以出汗来排解,其实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更多是负面的。还有就是谈恋爱,我换到福大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之前的女友,如果生活节奏不同,比如她并没有一起考研,确实会很影响自己的学习。所以真的建议各位考研的同学没有对象的还是先别着急找了,如果有对象的也加强沟通,互相体谅理解,争取学业爱情双丰收。

最后

今年的疫情对各位备战考研的同学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这属于是“系统性风险”,大家都是一样的,千万不要太影响自己那颗想变得更好的心。还是那句抓紧时间,高效学习,只要足够渴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