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2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官权,是终生制的,从当上的那一刻起,就永远不会被罢免,只是有时候他带给你的不止是荣耀,还有压力,压得你有点儿喘不过气甚至弄不清他到底是官权,还是头箍。无疑这形容的就是我们家长。

中国家长是全天下最辛苦的群体,特别是我们这些当妈妈的,把整个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在聊天的时候也最喜欢聊自己的孩子:别管是刚出生的还是已成家的,优秀的、勤奋的、懂事的、淘气的等等.孩子的话题是常聊常新。

前几天去看个生病住院的孩子,妈妈和我说:“其实我现在只想孩子能健 健康 康的,其他的都不重要”接着,这位妈妈又说:“可等病好了,又不这么想了。又该希望孩子样样都好。”是啊!没有一个父母不把孩子的 健康 放在首位的,这 健康 当然包括生理 健康 和心理 健康 。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既 健康 快乐又成绩优异,当我们在孩子的笔下是“母老虎”的时候,当我们在孩子笔下演绎着“河东狮吼”的时候,我们又会无奈地说:“我也想快快乐乐地陪伴孩子的成长!我也很想在困惑的时候有人指点指点!”我们今天的话题是: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先通过几个小案例,来切实感受一下 “心理教育”。

一、 亲子关系是决定教育的关键

1、前段时间,一个不常联系的朋友带着孩子来找我聊天。一进门,朋友就絮絮叨叨说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多么不容易,虽然平时对孩子要求严格些,也是为了孩子以后好。孩子也是一脸无奈。我问朋友:“你女儿优秀吗?”朋友先是自信的抬头看着我,说出来的话却与神情极度不符。朋友说:“女儿不错,但是还不够好。”可见这位朋友平时就很吝啬于表达赞美。接下来的谈话内容让我都觉得压抑,这位妈妈对孩子十分挑剔,遇到问题总让孩子认可她的想法,想要得到这位妈妈的认可,太难了!这样的家庭关系里,母亲就像法官,错了打手板,不允许再犯。孩子犯了错误,妈妈就会一直念叨,直到孩子脾气大爆发,妈妈又会质问她怎么可以对长辈这么没礼貌,于是矛盾叠加,孩子几次想要离家到外面住,但妈妈不同意。眼看高考就要到了,孩子已经觉得很难承受。

了解情况后,我建议母女换位3天,妈妈和女儿调换位置,相互扮演对方平时的样子。如果妈妈能成功扮演女儿的角色并毫无怨言的度过这三天,从今以后孩子就要听妈妈的话。三天后再次聊天时,如我所料,母亲体会了女儿的感受,女儿也体会了母亲的用心良苦。是非对错比起母女建立的关系来,就不那么重要了。

2、我的另一位朋友,儿子15岁。那天我们一起吃饭,儿子在饭桌上闹情绪,原因是最近作业太多了!儿子说:“老师怎么总是布置这么多作业给我们做!真浪费时间!好烦!”如果换成您是孩子的妈妈,您会怎么回应孩子呢?有的妈妈会正儿八经的说:“孩子,老师布置的作业,别的同学能完成,你怎么就不能呢?”或者说:“老师那是为你们好!你都会了吗?你要是都会了怎么不考满分!还嫌作业多,别的同学咋都不嫌多!”结果会怎样呢?孩子会乖乖的收起情绪,乖乖的完成作业吗?

我们看看我朋友是怎么做的:我朋友赶紧放下手里的筷子,搓搓孩子的脸蛋,疼惜的说:“都累着宝贝儿子了,妈妈好心疼啊!来,妈妈给大儿子剥个大虾!”孩子的表情立刻变得不好意思起来。妈妈剥好两只大虾放在孩子的碗里,接着说:“要不要加夜餐犒劳犒劳你啊?最近这么累,要吃的好才行!儿子,说吧,想吃什么?妈妈都给你做!”儿子已经开始想要吃什么了,那个作业多少的问题已经忘脑后了。

这就是教育的高手,知道先抓住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再回头看问题的时候,也许问题已经不见了。回到家,这个妈妈给孩子做了好吃的夜宵,并且陪儿子做作业到很晚。孩子见了我总是开心地说:阿姨,你知道吗?我妈妈是个甜言蜜语的妈妈,但是妈妈一点都不惯着我,因为有妈妈在让我觉得困难并不是那么难。

家长们,我们的孩子在外面这一天下来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当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第一个想要倾诉的人就是父母,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是“父母”而是“外人”,那就等于把孩子向你敞开的心门关掉了,同时也把受伤害的内心一起关在了里面,本来妈妈可以抚平的伤痕,却被放在一边不被关心,而是不停的批判孩子,要求孩子这样、那样,这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假如妈妈把孩子抱到怀里,心疼的抱一会儿,并表示相信孩子自己能处理好这个问题,这样下来,孩子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心疼,反而就变得坚强起来。

这就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要建立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亲子关系是决定教育的关键,与父母关系好的孩子,每当遇到问题,都会平心而对。

二、陪伴不只是陪着

身边不少爸爸妈妈,都是“陪孩子”的典范:送孩子上学、陪孩子写作业、睡前给孩子讲故事……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孩子偏偏不领情,甚至不喜欢父母这样的陪伴。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只有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看见孩子当下的样子,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分享时光,这才是真正的陪伴。你做到了吗?

记得我儿子小时候,我一个朋友就跟我说,有了孩子呀,你就别想过自己的生活,尤其孩子上学以后,就要一直陪着,直到孩子上大学为止。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去她家的时候,总能看到只要孩子写作业,她就搬着凳子坐在儿子旁边,盯着儿子,儿子耷拉着头伏在桌上写作业,懒洋洋很不自在的样子。

“ 你磨蹭啥呢?赶紧写啊?”她时不时吼一嗓子,儿子稍有反抗,马上开始唠叨:“你看人家谁谁谁……”让我觉得气氛凝重,当时我就想,这样陪孩子,如果我是孩子也烦。

朋友背地里跟我抱怨,说自己为陪孩子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

后来,朋友的儿子初中没毕业就死活不上学了,朋友为此哭了一场又一场,孩子也终究没有走上她所期望的成才之路。

上周天我带我小侄子去商厦二楼游乐园玩,看到一位母亲几乎整个下午一直在低头看手机,女儿在一旁自己玩,母女俩几乎没有交流。那个孩子跟同龄的孩子比显得很安静,也不合群,一个人在角落里静静地玩,时不时看向妈妈的方向,生怕妈妈离开一样……

以上这些场景并不少见,很多父母以为,只要在孩子身边陪着就是陪伴,哪怕是拿着手机、心不在焉的跟孩子说话,或者就是看着孩子……

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其实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全情地投入,应该是双方都享受的亲子时光。我看过一篇文章介绍的两种陪伴方式简单易行

1、请看第一种 “海沃塔”教育

海沃塔是犹太人家庭一种父母与孩子的聊天模式,他们的聊天不是闲话家常,而是有意识的,每天固定时间的倾听和表达。在犹太家庭里,周末是全家的聚餐时间,也是一起“海沃塔”的时间。家长不会叫孩子“好好吃饭别说话”,而是边吃边讨论各种问题。那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可以是接送上下学的路上,也可以是晚餐或者睡前的时间。

2.第二种是台湾的“123”法则家庭教育。

所谓“123”法则就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父母与孩子做3件事的其中1种。3件事包括:一起读书,一起玩 游戏 ,一起聊天。实践证明,每天按照“123”法则进行一次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式陪伴,比长时间漫无目的地呆在一起要有意义!

三、女儿需要底线教育,儿子需要阳光教育!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成长。日常生活中,父母会习惯性地给女孩买洋娃娃,给男孩买玩具 汽车 、玩具枪,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恰恰反映出男孩和女孩需要不同的教养方式。那么应该如何选择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呢?

作家罗松讲过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关于女孩。

一个青春期女孩凌晨才回家,过了几天,父亲约她外出喝酒:“尽量喝,喝醉,爸爸带你回家。”那一晚,女孩醉倒在吧台上。第二天,醒来,看见了父亲写给自己的一封信:父亲在信中告诉女儿昨晚喝了多少酒酒醉倒的,让女儿记住,自己的极限。并说自己没办法永远在身边保护女儿,所以才让女儿知道自己的极限,让女儿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第二个故事关于男孩。

一个14岁男孩,在书亭看到了一本很喜欢的书,可是身上没带那么多钱,于是就偷偷把书藏进了怀里,不料却被老板发现了,把他扭送进了派出所。很快,孩子的父亲赶到了。男孩低着头,等待父亲的大骂。但父亲并没骂他,而是对书亭老板说:“他一定十分喜欢这本书,只是因为没有带足钱才这样做的。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钱买下这本书……”出了派出所,父亲停下脚步,对满脸羞愧的孩子说:“人这一辈子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听着,忘记它!不要让它在你心里留下阴影,好好学习和生活,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罗松说:给女儿最好的保护是底线教育,给儿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

1.对于女孩的底线教育是:身体底线、生活底线、感情底线、生命底线。下面主要说说:身体底线和生命底线

何为身体底线教育?

家有女孩的父母,一定要告诫女儿:不要为任何事情伤害和出卖自己的身体。

那什么又是生命底线教育呢?

告诉孩子一生中难免遇到恶人。万一遇到了,如果没有能力和歹徒斗争,就应该打迂回的战斗,不管手中的东西有多么重要,都不应该和他发生正面冲突。最好的选择是舍财保命。没有什么物品能比生命更重要。一生中,也总难免遇到伤心事。但不管遇到多大的伤心事,都不能选择终结生命,自杀是解决问题中最愚蠢的办法。

2.给儿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

第一个阳光教育:冒险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总是这么教 育儿 子:“那里不能去,太危险了。”“这个地方不能呆,有危险。”教育家理查德说得好:“缺乏冒险精神的孩子,往往习惯于墨守成规,既性格懦弱,又不善创新。”

第二个阳光教育:规则教育。

在“冒险教育”的基础上,用规则来平衡冒险,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往最坏的结果想一想,这个最坏的结果如果能接受,就可以试一试。如果承受不了,就不要去做。(讲儿子的案例)

第三个阳光教育:挫折教育。

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杨宝德,因为不堪导师骚扰而自杀,中兴集团程序员欧建新,因为不堪被公司辞退而自杀,他们选择自杀,就是因为从小缺少了挫折教育。近几年,孩子自杀的事件屡屡发生、让人触目惊心。

其实,生活中打倒我们的是面对挫折时的消极逃避的态度。那我们就要教给孩子学会把每一次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转化成一次学习机会。而现今有很多家长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让他们受委屈、让孩子少经历挫折,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本末倒置的。就像孩子要在跌跌撞撞中学会走路一样,成长也要有磕磕碰碰,为了避免过分的伤害,父母们在一旁默默守护,随时准备冲上去拦住大事件导致的伤害,就足够了。

第四个阳光教育:独立教育。

就是培养孩子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四、幸福教育

我们深信父母永远是最爱我们的人,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是最爱孩子的那个人,如果教育方法不对,那份沉重的爱会深深地伤害着孩子的成长。如果爱孩子,请先读懂孩子的内心,从而科学的引导孩子 健康 成长。那么怎样引导我们的孩子 健康 成长呢?最后,来谈谈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就是先用行为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1、不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孩子2、不让孩子在冷暴力中受伤

现在的父母已经意识到用“打”的方式管教孩子是不对的,于是很多父母在无奈的情况下,用起了“冷漠”的方式。孩子撒了谎,妈妈很生气,又不能动手打孩子,怎么办呢?就冷冷的、不理不睬,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不闻不问、晾着他。

在日本有过一个出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对象是三碗一模一样米饭,每天每个经过的人都要对第一碗米饭说:“我好爱你!”,对第二碗米饭说:“我讨厌死你了!”,对第三碗米饭则视而不见。半个月过去了,实验结果是第一碗米饭发出了淡淡的酒香味儿,第二晚米饭馊了,令人意外的是第三碗米饭,它已经恶臭不堪且长满黑毛。类似这样的心理学实验很多,被冷落的反而是最受伤害的。作为家长,教育方式要得当,孩子还小,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家长会问:打骂、冷落会伤害孩子,总要有个管教的方法吧?我建议家长从小就建立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关系。家长们常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现,原来孩子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

3、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情绪本身是一种感受,喜、怒、哀、思、悲、恐、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七种原始情绪感受。

首先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父母不去对孩子的情绪做判断,家长常说:“哭是懦弱的表现!”“发脾气是不对的!”这样的引导,会使孩子在某些情绪上受到压抑,形成压抑的性格。作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伤心的时候是可以哭的,哭过了,伤心就会减少一些。如果孩子在任意场合哇哇大哭,要告诉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这样自由的哭是可以的,在公共场合这样哭会被围观。以柔软的方式引导孩子的行为,不要对情绪做坏的评价。也让孩子理解,情绪是生命能量的体现,就像出生时的“大哭”一样。要让情绪自然的存在自然的消失。孩子哭别急着去哄她,而是微笑着等她哭完。在孩子经历了与情绪独处之后,孩子就能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各种情绪感受,也就不会受到情绪的困扰。

4、榜样的影响

大家现在跟我做一个 游戏 :请伸出你的大拇指,同时伸出中指,让他尽量保持90度的角度,然后慢慢的,让它合成一个圆,然后请将它放在你的脸颊上,放在你的脸颊上,脸颊上,大多数人都跟着我放在这里,这说明了什么,对,其实有时候,您说什么并不重要,您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天天跟着孩子说,你要听话呀!你要好好学习啊!你要这样做、你要那样做,你说十遍不如给孩子示范做一遍。说多了大家还都烦。

教育是一场修行,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面镜子,不断修正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孩子今天是一个快乐的小孩,明天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成人。能快乐成长的孩子,心理最 健康 !

有人说,养第一个孩子是试验品,养第二个孩子是精品,养第三个孩子是极品,那么对于我们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变教育方式,我相信,一定会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极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