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18年的“爱在”三部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本部影片的灵感来自于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的一段真实经历。

1989年,理查德·林克莱特在费城相遇艾米·赖豪普特,他们漫步闲聊,度过了愉快的一晚。

即将告别时,互相留了彼此的电话号码。

理查德根据自己的这段小故事拍摄了《爱在黎明破晓前》,他或许想要艾米能够看到这部电影。

在影片结尾有写道此部片子献给一个叫Amy Lehrhaupt的人。

可理查德不知情的是,在这部电影拍摄的前几周,艾米已死于一场车祸,他直到2010年才知道真相。

《爱在黎明破晓前》是1995年上映的,《爱在日落黄昏时》在2004年播映,《爱在午夜降临前》于2013年完结。

“爱在”三部曲的跨度有18年之久,每两部片子间隔9年,就像一场约定好的约会。

这三部电影是由对白支撑起来的对话,我相信尝过爱情的甜蜜和遭遇生活琐碎的人更能体会电影的质感。

大多数场景都是赛琳娜和杰西一边闲逛一边聊天。

火车、汽车、咖啡馆、教堂、游船、公园、酒店房间等各个地方都留有他们的身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不停。

当杰西和赛琳娜在狭小的试听室里听着同一张唱片时,他们俩的眼神就开始了捉迷藏游戏。

二人才刚认识几个小时,在逼仄的试听室,第一次不经意的对视,赛琳娜慌忙地把眼神收了回去,而杰西看向唱片机微笑。

赛琳娜虽然害羞了,可还是再次将眼神落在杰西身上,他也抵不过她的美丽,迎上她的眼神。

杰西红了脸,眼神开始躲闪。

一瞬间,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有一段镜头:他们在饭店“打电话”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试探对方。

赛琳娜:“随着夜色降临,我越来越喜欢他,我担心他有点怕我,因为我跟他说过一个女人想杀死前男友的故事,他一定认为我是个专横歹毒的女人,但愿他不会这样认为。”

杰西:“我很开心,在欧洲的最后一晚我认识了一个人,她无疑是波提·切利画笔下的天使,告诉我一切都会好起来。”

这是他们即将告别前要说给对方听的话。

之前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这样评价《爱在黎明破晓前》的:它是爱情浪漫的邂逅,塑造了无数青年男女幻想中最美好的爱情际遇,说雅致点叫“邂逅”,说通俗点叫“艳遇”,说文艺点叫“一见钟情”,说接地气点叫“419”(for one night)。

“日出之前”的时间限定,让短暂的时光格外美好。

最后,两人相向而行,一个赶飞机回美国,一个继续坐火车回巴黎,镜头一幕幕闪过他们昨天流连的每个角落,全都褪成现实中的模样……

然而,《爱在日落黄昏时》给九年前的那次浪漫初遇平添了无穷的回味,它把美好写进回忆里,写进错过里,也写进开放式结局的想象里。

《爱在午夜降临前》的爱情归于平淡婚姻,一切又都很现实,琐碎的日常。

它没有粉饰爱情的美好,而是把婚姻现实放出来给所有人看。正是因为有第三部的真实,才让“爱在”三部曲得以圆满。

赛琳娜最后说了一句话:“我相信,如果真的有上帝,不会存在于我们身上,不在你身上,也不在我身上,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这个空间。如果世间有某种魔法,一定存在于理解别人和分享的尝试之中。”

生命是华丽错觉,时间是贼,偷走一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