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设的第三章 改革创新情无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春风劲吹,使古老的高邑焕发出勃勃生机,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模式正在被抛弃。新生的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绿满高邑。万众一心谋发展、搞改革在高邑大地上展现。在这改革发展的时刻,1998年4月石家庄市十佳人民公仆王建设从大营乡党委书记的位子上走马上任县财政局局长。面对着财政要保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繁重任务,担负着全县人民的重托,王建设在自己职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倾一腔心血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为促进高邑经济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
上任伊始他就清楚地意识到,虽然高邑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财政工作仍然是矛盾的焦点,要干好财政工作,不仅自己要行使好手中权力,还须有一支清廉、高效、向上的队伍,“打铁还要自身硬”。
他开始策划,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三讲、三查、一树立”活动,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查思想、查工作、查纪律;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开展这一活动中,他实事求是地重新修订了《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等十三项规章制度。制度上墙后,一改过去挂在墙上, 说在口上,执行走过场的现象。他模范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记得98年5月中旬各项制度刚刚开始执行时,有两位科长同时迟到。 按照考勤制度,处罚迟到上挂一级,即两位科长、 两位主管副局长, 王建设在签发罚款通知单时,还把自己加上,他说问题出在下边,根子在我身上,我要和迟到的同志一块受罚。当王局长把罚金交到局财务人员手中时,在场迟到的两位科长异口同声讲,王局长模范带头遵守各项制度请看我们以后的实际行动吧。俗话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在王局长严以律己带动下,全局上下人人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全局上下处处升腾着比学习,比工作,比贡献的热潮。不久人们惊奇地发现,财政局从里到外变了样,财政的门好进了,财政干部的脸好看了,话好听,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了。
王建设并没有满足这一点变化,为了把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变成每个财政干部自觉行动,他把“公仆”意识更进一步深化。聘请了32个来自社会各界人士作为财政廉政监督员。每年向县直机关,基层单位发出数百份无记名的行风评议征求意见表,让全县老百姓横挑鼻子竖挑眼,评头论足。每年行风统计表反馈满意率都在98%以上。多年来市纪检委、县纪检委,对王建设公开考评或背靠背抽查,对王建设工作都给予高度评价。
1998年12月30日《石家庄日报》刊发了,“高邑县财政局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的文章指出,高邑县财政局紧紧围绕新一届县委,政府提出的“农业产业化富民,工业强县,建设现代化县城”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健全和发展财政职能,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培植财源,狠抓增收节支,全县财政收入登上6000万元的新台阶,比去年增收982万元,同比增长19.6%,有力地保证了全县公教人员工资发放、机关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
大力组织收入,进一步落实财政收入目标责任制。先后召开了三次全体财政干部动员会,会上将财政收入任务目标层层分解,量化指标,落实到各个科室和每个乡财政所,把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好坏与财政干部工资挂起钩来,一旬一汇报,一月一考核,一季一兑现,严格奖惩,充分调动了每个财政干部抓收入的积极性。同时,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促进乡镇财政收入增长。
加强财源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王建设等局领导带领各科室和乡财政所的同志。积极为发展高邑经济出谋划策,扶持巩固现有骨干财源,谋划培植后续财源。全县上上下下,各行各业都留下了财政干部的身影。特别是对蔬菜、花卉、林果、粮油、禽蛋、耕种六大特色产业,以及县办工业、乡镇企业“六条龙”,“二十只虎”的培育,都倾注了他们大量心血。同时,该局上下齐动员,局长带队争融资,确保了近千万元融资的及时到位,有力地促进了大棚蔬菜、瓜果等高效农业的发展,支持了县龙虎计划和重点项目建设,为努力构筑高邑县域特色经济做出了贡献。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今年该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总体思路是:“摸清底数,实质运作,增加收入,创出经验。”一是对全县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分别登记造册,建立国有资产货币金额明细账。二是国资局建立国有资产金额总账,以货币形式将国有资产量化到每个部门,每项资产。三是将全县国有资产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对全县“非转经”“资产收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股劝收益,国有资产出售,出租收益,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编制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发挥政府国有资本宏观调控职能。四是积极配合政府,做好企业改革,盘活国有资本,搞好资本重组。首先做好了资产项目立项、清查、评估确认工作,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先后查清评估了人造板厂等12个企事业单位,在此基础上,对县幼儿园进行了公开拍卖,将粮油饲料公司改为股份合作制集团公司,将硫酸厂、铁厂、毛纺厂进行了租赁。其次,依据县政府安排,完成对公开出售11家企业的财产清查及资产评估摸底工作,6月26日公开出售后又做好交接工作。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该局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定》精神,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全县所有单位资金无论预算内、预算外都纳入了财政管理、监督。对政府赋予收费职能的部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好用活了预算外资金,充分利用预算外资金时间差,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时改革和加强支出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严格按照《预算法》办事,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打赤字。严格控制人、车、会、吃、医等重点支出。对行政事业单位定编、定位、定员、不准增人;对会议费压缩10%;对招待费严格实行招待可制;改革公费医疗制,严格执行县《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实施办法》。
石家庄市十佳优秀人民公仆,县财政局局长王建设:“1998年全县财政收入实现60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后要继续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坚持改革开放,创造高邑县财政工作新的辉煌“。
财政工作业务性很强,王建设深知自己这个财政战线上的新兵,应该加强业务学习,钻研业务知识,掌握业务工作,他利用中午时间请教老财政,利用晚上时间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学习他很快进入了财政局长这个角色。他不但自己抓紧学习,还不忘全局人员业务学习,为提高全局人员业务素质,在全局开展了学历达标、业务培训、办微机培训班,三步走的培训步骤。通过这三个步骤使局20名干部达到大专水平,95%以上同志都掌握了微机操作。
王建设深知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自己不但要模范执行各项制度,还要带头实干,他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党员骨干要成为“六模范”,即做学习、工作、遵纪守法、团结、改革创新、廉洁自律的模范。自己首先带头做、做好。2000年底组织收入的关键时刻,他吃住在局,那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在他身先士卒带领下,全局上下合力奋战,圆满完成了2000年7003万元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6.1%,创高邑财政收入历史最高记录。
作为财政局领导班子的班长,他深知当好班长的重要性,他始终当好班长,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集体说了算,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局领导班子碰头会,沟通情况,沟通思想,研究问题,每季召开一次党组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干部任用、预算安排、经费开支、奖惩等重大问题上集体研究,共同商量。他带领着财政局一班人合心、合力、合手,为高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在抓好县局建设的时候,王建设时刻不忘乡财政建设。“要想富民强财政,开源节流要并重”。这是经常挂在王建设嘴边上的一句话。他深深懂得,高邑县资源短缺,县域面积小,农民思想保守,是个传统农业县,要改变农民祖祖辈辈只会种小麦、玉米的传统耕作模式, 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必须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他认真贯彻县委、 县政府农业产业化富民战略,全力支持发展蔬菜、花卉、西瓜、梨枣等高效农业,构筑特色财源。他协助有关部门带领全县五乡一镇及107个行政村干部到山东寿光参观大棚菜生产,到新乐学习大棚瓜嫁接技术, 协调科技部门给菜农送高科技,为菜农提供种植技术。
他为了在全县推广绿色种植,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帮助农民致富出主意、想办法。他在东王村看到农民邢占芬这位退伍军人很能吃苦耐劳,但只知道种小麦和玉米,收入很低,就积极帮助邢占芬建起蔬菜大棚,大棚建起后,针对邢占芬不懂技术,王局长帮他请来了山东的技术人员,买了种大棚书籍送到邢占芬家中。经过王局长细心帮助,邢占芬辛勤劳动,一个占地一亩的大棚仅黄瓜一季就收入2万元。如今在邢占芬带领下东王村已建起三十多个大棚,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为农民增收,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东邱村大棚黄瓜区,里村蜜瓜田里,后哨营养殖区……
2000年,高邑县已形成“南花、北菜、 西枣、东瓜、粮丰、畜旺、五业兴”的效益农业格局。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好效益,并没有使王建设陶醉。他深知,要想迅速增加县财政收入,单靠农业发展是不够的,必须要走工业强县的路子。他利用多个星期日,跑遍了全县所有企业,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付村乡农民兴办地砖厂发生了偏爱。
他深入到富村乡仔细了解该乡民办企业存在什么困难,需要财政支持什么,当他了解民办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后,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解除了民办厂的后顾之忧。现在付村乡有46家墙地砖厂,年生产墙地砖2520万平方米,创税收480万元。
农业上来了,工业上来了。县委、县政府根据高邑交通便利,有传统大集的优势,提出了大建市场,活商扩城的新战略。王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筹措资金300万元,吸纳金融部门500万元,扩建蔬菜批发市场、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如今正在筹建禽蛋、建材、服装、煤炭、粮油六大市场,都留下他的脚印,都有他付出的心血。
2000年是高邑县财政改革的重要一年。省厅、市局把高邑县作为财政综合改革试点县,要求率先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如何完成省厅领导交给的艰巨任务,给省市交上一份合格答卷。王建设接受任务后,感到既激动又沉重,激动是省厅把改革重担压在他的肩上,是对他的信任。沉重的是财政改革风险大、时间紧、责任重。他决心迎难而上,坚决把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搞好,使财政改革在高邑县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现行的财政支付办法,是一种分散的支付办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要求,逐步显出种种难以克服的弊端。如一方面大量财政资金滞留于预算单位;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常因资金调度困难而影响公教人员工资的正常发放和重点项目工程资金支出的进度。财政部门难以全面了解财政支出的具体使用情况,有些单位财务管理混乱,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违纪现象屡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在财政支付上曾采取过不少措施,但始终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部门之间贫富不均,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为了从根本上堵塞财政支出管理上的漏洞,必须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他亲自组织,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在财政局内部成立财政集中支付中心,支付中心暂定事业编制8人,设主任1名,稽核人员1名,会计人员4名,出纳2名。2000年4月份在远学金华、近学邢台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财政集中支付实施方案,经县委、政府研究批准后,于2000年4月30日召开由进入财政支付中心的单位一把手和会计参加的实施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动员会,印发实施财政集中支付制度的意见、财政集中支付中心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首批确定15个单位纳入“支付中心”管理,同时宣布对单位银行账户实行冻结。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户和会计,单位只设一名报账员。经过短短五个月运作,以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为核心,在保持单位预算安排的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取消单位会计,财政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统一办理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资金支出从财政单一账户直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实现了收入一个进口,支出一个漏斗,管理一个渠道。逐步建立起统一预算编制、统一会计选配、统一财务账户、统一支出模式、统一监督体系的新型的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到2000年11月份全县76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部进入支付中心管理。全部实行了工资发放银行化。43个有行政收费和罚没职能的单位全部实行了收缴、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增加了财政调控资金的能力,增加了资金的使用透明度,克服了单位之间贫富不均的现象,受到省厅、市局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0年5月份省财政厅召开全省财政预算改革会议。王建设局长在会上介绍了高邑县实行财政集中支付经验,受到省厅领导的好评。他介绍高邑县财政集中支付制度经验文章在《石家庄财会》、《河北财会》、《中国财政》上给予发表。由于他的突出表现,2001年,他获得了河北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他的事迹2001年《石家庄财会》第2期以《新星,闪烁在财政局长岗位上》为题,2001年《河北财会》第7期以《老兵新传》为题,2001年5月11日《中国财经报》第4版我们的理财人栏目以《财政“新兵”》为题,分别刊登了他改革创新的模范事迹。现在全国已有12个省45个县市到高邑县参观学习高邑县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经验。
王建设搞的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到底有多好,为什么全国有许多人来参观学习,请看2001年《中国财政》第3期刊登他撰写的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文章,文章题目为《高邑县积极实施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河北省高邑县在2000年被河北省财政厅、石家庄市财政局确定为财政综合改革试点县。该县以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为核心,在保持单位预算安排的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财政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统一办理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资金支出从财政单一账户直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实现了收入一个进口,支出一个漏斗,管理一个渠道。逐步建立起统一预算编制,统一会计选配,统一财务账户,统一工资发放,统一监督体系的“五统一”新型财政财务管理体制。 1、统一预算编制。在重新界定财政供给范围的基础上,统一编制财政综合零基预算。单位收入全额上缴财政,支出根据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供给能力安排拨付。支出预算安排顺序,首先是财政供给范围内的个人工资性支出,维护党政机关、财政拨款供给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支出和社会稳定支出。其次是必要的政策支出,主要包括粮改等有关社会方面的支出。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第四按照政府职能应由财政负担的其它支出,包括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
2、统一会计选配。财政局成立财政支付中心,取消各预算单位会计,其财务审核、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等业务统一由财政支付中心代理。县财政支付中心暂定事业编制8人,设立总会计(主任)1人,资金会计(出纳)2人,统管会计5人。总会计(主任)负责预算指标的审核、调整、预算单位收支原始凭证的审核盖章以及审核资金的拨付,同时对5000元以上的报账款进行复核;资金会计(出纳)实行一岗双人。一人负责支票的管理,办理费用报销,另一人负责登记银行及现金日记账,编制“现金收支日报表”,定期与银行对帐,在单位存款余额内办理资金转账、现金结算业务以及分户核算存款变动情况,按月与单位核对存款余额账目。实行内部双重监督,确保资金的安全性;统管会计负责办理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业务,填制记账凭证,发放工资,监督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审核单位财务收支计划和保管会计档案。每月定期向财政有关科室和预算单位编报会计报表,与总会计、资金会计对帐。预算单位取消会计后,设一名“报账员”,负责经手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向支付中心提交收支原始凭证,与资金会计和统管会计办理收支凭证结算。形成了一个会计集中进行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等业务的工作模式。同时,支付中心集中管理各预算单位的会计档案,便于查帐、审核、管理、搞好监督。
3、统一财务账户。取消预算单位在银行的所有账户。所有账户存款余额一律划转支付中心专户,凡取消账户后又在银行开设账户的一律视作“小金库”,没收所存资金,对单位负责人从重处理;支付中心财政专户对各单位财政性资金实行统收统支,收支直达。各单位财政预算内拨款,各项预算外资金收入,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及其他收入,由银行自动记入支付中心账户,实现收入直达支付中心账户,中心收到拨入资金后,记入各单位明细账,按计划支付给单位。
4、统一工资发放。由财政局牵头,人事局、编办等部门配合,将行政机关以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教育部门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全部纳入财政统发范围。所有财政性资金均通过财政支付中心按年初预算支付,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严格实行县乡公教人员工资统一发放,统一标准,统一由银行发放,支付中心为纳入集中支付单位的每一位干部职工在银行建立一个工资账户,实行工资拨付直达化,工资按月直接拨入工资专户,由代理银行将公教人员工资直接发放到个人。同时落实工资发放网络发放、网络监控,切实做到工资统一发放。
5、统一监督体系。实施财政集中支付,形成了多方位、公开化、透明度高的财政监督体系,大大提高了财政监督的水平。财政集中支付使预算单位的每一笔钱都在财政支付中心的监督下支出,不能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杜绝暗箱操作。财政集中支付把财政监督的环节前移了,使原来的事后监督 变成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增加了监督的有效性。从而有效地杜绝了擅自改变用途、乱支、滥用等现象。
实施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实现了财政管理由分散粗放型管理向集约、规模型管理的转变,促进了单位资金使用权与会计核算权的分离,逐步确立了由会计服务和监督为一体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从高邑县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实行两年多来的实践看,收到了五个效果。
四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后,各预算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都统一纳入“支付中心”单一账户进行核算,为财政预算管理规范化,防止资金流失与挪用筑起了又一道防线,确保了专款专用。同时,财政资金拨付一次到位,不需经过层层划拨,又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五是促进了廉政建设。单一的支出模式,减少了资金支出环节,使预算单位真正成了无会计、无账户的“双无”单位。并且随着改革深入,单位采购逐步减少,政府公开批量采购逐步增多,实现单位无采购,各单位只见预算不见钱,现金不从单位走,从财务收支运作程序上卡住了跑、冒、滴、漏的口子,增强了财务管理体制本身的预防功能,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了违纪现象的发生。两年来,已在锅炉、微机、药品、汽车入保、县机关综合办公大楼装修、县一中教学楼、县中队办公楼等建筑工程以及办公用品、车辆供油维修等方面推行了政府采购,支付采购资金2765.6万元,节约资金456万元,节约率为16%,有效地控制了浪费,有力配合和推进了廉政建设。
2001年7月25日,王建设出席了在成都召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整个河北省只有一个县级局长参加,可见他参加这次会议的含金量有多高,在会上他作了“育财源、抓收支、搞改革”为题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项怀城部长亲切地会见了他并与他合影留念。会后他马上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传达会议精神,并要求全体同志在育财源,抓收支,搞改革上再迈出新步伐。
2001年是高邑县财政改革继续深化的一年,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成功,使王建设又向预算管理改革迈进,针对财政预算管理存在随意性大,支出范围界定不清,支出内容比较笼统等问题,他从改革先行预算管理制度入手,在完善“零基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并逐步推行部门预算。
实施全年的综合预算,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取消原来的金额预算、差额预算、自收自支的预算管理模式,一律改为不分预算内外,统一编制部门和单位综合预算,单位财政性收入全额上交财政,支出按照公共财政供给范围,根据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力供给能力拨付。
首先明确综合预算编制原则。一是以收定支,综合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预算,确保收支平衡;二是公正、公开、科学、效率的原则。运用科学方法,细化预算编制,改变重决算、轻预算的状况,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三是区别轻重缓急,确保重点的原则,严格财政支出顺序。
其次确定综合预算编制顺序。在准确测定预算可用财力的情况下,按照以下顺序安排支出预算,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有所保,有所不保。首先保证全县公教人员的工资发放和机关的正常运转;其次保证社会保障等维护社会稳定的支出;第三量财办事,尽力支持农业、教育、科技的发展及其他支出。
第三设立综合预算编制程序。一是由各单位财会经办员会同统管会计编制单位财务收支预算(草案),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财政部门;二是财政部门将各单位、各部门财务收支预算综合平衡后,下达指导性预算;三是单位根据财政部门的指导性预算修改制定正式的财务收支预算,再报送财政部门;四是财政部门综合平衡后编制财政综合预算方案,报县政府审查、经县人代会审议批准,正式下达各单位执行。
四是划分财政综合预算的供给范围。按照公共财政支出原则,对现有财政供给的行政事业单位划分为三类,区别对待:对党政机关、义务教育单位由财政全额供给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定额安排;对非义务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实行财政定额补助;对有收入的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由综合预算统一安排。
实行零基预算和部门预算,增强预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按照预算年度的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以及财力的可能,进一步细化预算的编制,测算到每一个部门单位,分解到每一个科目和项目。对人员经费按编制、按工资和现有人员核定:对公用经费定额包干。
规范预算执行,严格预算约束。预算一经人代会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再调整。少数科目确需调整又能由下一年度解决的,进入项目备选库,由下一年度预算安排;财政当年能够承受的,每一季度由政府领导集体研究一次,分管财政领导一支笔审批。对预算编制及预算追加情况,实行定期与不定期公布制度,以增强预算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预算编制改革受到省厅齐守印厅长表扬,并把高邑预算编制样本在全省进行展览。
王建设在搞好预算编制改革基础上又理顺了政府采购制度,取消单位自行自由采购,实行全面政府采购管理,根据采购项目性质和规模,分别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和单位定点采购办法。
在抓好县级财政改革的同时,他不忘乡镇财政改革。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后,王建设看到各乡镇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一直沿用以分散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各基层单位各自为政,乱收费、乱罚款,在银行私设帐户,财务管理混乱,实行“暗箱操作”,缺少透明度,财政约束体制无力。根据调查摸底,仅付村乡在银行开户多达40个,另外,还有大量的折子户、定期存款户和现金直管户。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财务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体制上有漏洞,管理上有空隙,乡政府不能对基层单位实施有效监管。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就是全面深化乡镇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零户统管”,这也是摆在乡财政面前的一项急迫任务。2000年8月份,王建设组织全县5乡1镇财政所长到衡水市景县进行参观学习乡镇财政“零户管理”的经验。2000年10月份以付村乡作为改革试点,推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零户统管”。
乡镇“零户统管”就是收入一个进口,支出一个漏斗。实行“财政统管,银行代收,综合预算,集中报账”的账务管理体制。付村乡从实际出发,确保了“零户统管”的顺利运作,其主要做法是“两取消一服务”。
一是取消执收单位收入账户,所有收入直接交乡财政专户。2000年10月份起,付村乡各执收部门的收入账户全部取消。各执收部门依法收取的资金,必须按规定及时、足额、直接交入乡财政设在银行的财政专户。收费额超过1000元,必须在当日或次日交入专户,不足1000元的每5日解交一次。学校收取的学杂费,以中小学为单位,直接交乡财政专户,全乡计生部门收入的社会抚养费是县乡财政专户。上级主管部门拨给的专项资金,也必须拨转到乡财政专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预算内、外资金私设“小金库”,不准以存折形式设立账户,严禁拖欠,坐收坐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