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妈的时代,如何做个有见识的女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这个月,我一高中女同学辞掉大好前程的工作,选择了儿童教育行业,以32岁的“高龄”从基层销售做起。

当时,她在朋友圈公布时,我并不诧异。我俩虽然只有一年的同学缘分,但是她给我的印象就是那种很聪明,有主见又有能力的一个女孩子。

在我看来,她想好了做什么事,就一定会认真去做,可能过程会有曲折,但结果肯定能会很不错。

可是,当我转发她文章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却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她和我 不是一个圈子的,我应该远离。

也是,放弃一个外人看来有“出息”的工作,很多人是不能够接受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要跳出原来的圈子,去挑战新的领域,是需要勇气、智慧、执行力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等能力来兜底的。

换做是一年前的我,也如我朋友那般把“圈子不同,何必强融”奉为金科玉律,可现在我很清楚, 我不会刻意疏离那个同学,甚至还要学习她身上的某些东西。

  说到底,做个普通人可以,但也要学着做个有见识,爱学习,能包容的普通人。在这个拼妈的时代,你的眼界、格局和思维方式,可能会是孩子起点的一部分。

我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人,读大学选在省内,工作回到家乡。老实说,宁波作为一个二线城市,经济等各方面还算不错。

几年前,单位组织旅游,在车里同事们说着:“大北京有什么,这么多老破旧建筑;魔都也就那样,交通堵,房子破;台湾,小山小水,没意思……”

本来,我对旅程还是蛮期待的,可听到大家这么一说,下车游玩时,总看到其他城市不好的一面,跟随着大家一路抱怨。

可想而知,这趟旅行很没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我,眼光太窄,只看到了一个城市的某个小角落,然后无限扩大它的缺点,最终得出一个荒唐的结论。

这就像一个人自己没什么了不起,但总是对优秀的人挑刺。别问这种自信来自哪里,这不是什么自信,而是无知。

这两年,得益于书籍和网络,我 渐渐学会了不盲从,多角度观察,静下来思考,梳理出事物的本质。

  举一个例子:

浙江人高考难,考个600+多分,连浙大都不行,这是真的,我感同身受啊。上海人太幸福了,600分不到就复旦交大了,很多人都这么说,我也曾这么以为。

可真实的情况是,每年魔都幼升小,小升初那个厮杀惨烈,多少人不得不提前退出赛道,连高中的入门券都没拿到。

所以说,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很重要,不然你看到的可能都是假象。

作为妈妈,在育儿这项事业中,千万不要犯和我之前一样没见识的错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听信人云亦云,你会后悔的。更何况,很多人根本不想告诉你事实的真相。

谁有勇气响应“国家号召”,三年的幼儿园时光 彻底 放养孩子,我服你,但不会盲从你。

你以为孩子学英语很累,认字很苦,可是我心里知道,你的想法来自你童年的学习经历,背单词描红本。

我所看到的是,有些妈妈,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听歌,玩游戏,孩子 玩中顺便学 ,他们自己都不觉得苦,认为这是乐趣。

养娃有门道,符合孩子身心规律的才能无痛鸡娃。

现在的女性太不容易了,赚钱养娃做家务一个不落下,再想学点新技能,那简直要命了。可是,要当个有见识妈妈,还不得不自我提升,否则你是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当下,阅读是打开一个人眼界,提升见识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了。我们老是给孩子买书,陪他们看书,有没有想过读一些自己想读的书呢?

吴军博士在《见识》一书中,多次借用庄子、司马迁的话来表达想法,可见即便是几千年前的书对当代仍旧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

他说:“阅读不仅让我们在冷酷无情的科技时代获得喘息,而且重启了大脑深入思考的功能,还是抵御狭隘、思想控制和舆论支配的方式”。

一本书,其实并不贵。如果我们看完后,哪怕只有一个启发,一点感受甚至是一个教训,这都是值得的。

之前,为了教育孩子,我一直看教育类的书籍,的确收获颇多。不过,一种类型的书读久了,就反而禁锢了自己。

有些时候,我们得认清一个事实,我们不仅是妈妈,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涉及到读书也一样,不仅要兼顾育儿,还要满足自己的喜好与需求,这样反而才能打开思路。

现阶段,我主要看一些有助于思维精进类的书籍,也会在碎片化时间里听听得到APP里的节目,拓宽思路。

我们的时间有限,可能看不完太多的书,因此不用太纠结一年看了多少本,这没有意义。在选择书目上,可以从这几个维度考虑:

1、豆瓣评分8分以上

一般8分以上的书籍,都还过得去,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2、你喜欢作者的一系列的书籍

一个作者你觉得对你影响比较大的话,可以买他别的书,一般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3、你喜欢作者推荐的书籍

这类书的口味一般也满足你,而且层次可能更高。

4、个人喜好

这个不用说了,喜欢的东西,别人碍不着。

很惭愧,我是一个重度囤积症患者,这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心态。

手机里,安装了各种APP,心里才安心;网盘里,一堆杂乱的给娃准备的英语资源;购物车往下拉,长长一串清单。

看似万事周全,抉择起来真的要命。是A是B,还是C;买一本书,不包邮,再选几本凑。

每次做完这些,就1个小时过去了,身心俱疲。

如果单是生活上也就罢了,可这样的习惯延伸到了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我静下来写作,却抵不过朋友微信聊天的诱惑,想着说明白就好,但永远不会主动结束话题;无意义闲聊的聚会,也很少拒绝。

不过,真正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把自己的生活搞成这样。我很佩服自媒体人杨小米,她的年龄还比我小一岁,但是活得明显通透很多,她意识到了时间是稀缺性资源,不会浪费宝贵时间去换取一些微小利益,而是放大时间的价值,用来努力工作和陪伴家人。

所以,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人要学着改变。

想明白后,昨日上网买书,就只买那本要看的,出了5元邮费,只花了2分钟时间下单,比平时节约了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

今日上午,取消了一大批平时根本不看的订阅号,只留必须的几个,悄悄退出了好几个只潜水的群,顿时神清气爽。

最需要勇气的是,朋友A让我帮写一篇她儿子幼儿园老师给她布置的征文,我温和而坚定的拒绝了。

我知道,也许她心里不舒服,但是我接受了就会有更多的下一次,如果到时再拒绝,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一般人都会这些想,之前都帮了那么多次,说明这忙不费心,你这次拒绝我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刚开始就说明,现在刚好有很多工作要做,还要带孩子,更何况你家孩子的幼儿园情况也并不了解,所以这忙可能帮不了。

虽然,写文的要求我拒绝了,其他能帮的还是要帮,比如告知她怎么去搜集素材,从哪些角度切入等都一一给了建议。

做减法,有所取舍,这就是我学到的一堂重要的关于“见识”的课。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想成为一个有点见识的女性,是一门长期的功课。于我而言,前路漫漫,会把走过的弯路当作经历来学习,珍惜自己的每一次成长的经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