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1号沉船出土青花瓷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一、发现经过

南澳1号位于汕头市南澳县三点金海域。2007年5月,当地渔民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打捞出一批青花瓷器。2010-2012年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联合开展水下考古发掘。

二、出水文物

总计出水文物约30000件,包括瓷器、陶器、金属器、漆木器等,另有大量铜钱,几乎全是宋钱。船载瓷器中,以漳州窑青花瓷为大宗,种类主要为大盘、大碗、钵、罐以及杯、盏、瓶等。青花瓷大盘和带盖青花瓷钵较具代表性,瓷胎和釉质比较厚重,青花颜色均比较暗淡、发灰或者发黑,无论人物还是花草图案都比较随意,器表施满釉,底足粘有细砂,即“砂足器”,为外销瓷常见类型。此外,还出水一定数量的景德镇产青花瓷器与五彩器,其中以青花套装粉盒、刻花缠枝牡丹碗尤为精美。

三、出水青花瓷器主要特点

从出水遗物看,南澳1号沉船中只有少量的景德镇瓷器,完全没有外销瓷常见的克拉克瓷,出水的大量漳州窑青花瓷独具面貌,一笔勾画,独立花叶,深圳任志录先生在《南澳1号类型青花瓷》一文中,将这类漳州窑青花瓷类型称为“南澳1号青花瓷”,并通过全面整理分析概括出这类青花瓷的三点特有风格:一是独立折枝花卉;二是一笔涂绘;三是立件布局的腹部分割。总体装饰风格简单活泼。文中还通过对目前考古资料整理,提出,南澳1号瓷在国内出土很少,在国外却有较为广泛的市场。其中,见于海外沉船的有西班牙圣伊西罗号、圣菲利普、圣迭戈号(1600年)、荷兰白狮号(1613年)、海尔鲁姆-哈沃德号、中国南海沉船等;陆地出土见于埃及福斯塔特、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馆藏见于土耳其托普卡普萨莱博物馆、伊朗阿德比勒寺、里斯本桑托斯宫殿等。

四、年代推断

南澳1号沉没时间没有见于档案和文献记载,出水文物中也没有铭文纪年资料。目前唯有通过对出水遗物的研究来判断其时代特征。崔勇先生在《南澳1号与海上瓷路》文章中认为南澳1号沉船年代应在明代晚期万历前后。其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南澳1号出土一类青花瓷大盘,极少在腹部开光,线条稀疏,盘心纹样主要有花鸟、瑞兽、人物等,多数画面布局松散,笔画随意洒脱的风格与漳州窑系二垅窑十分雷同。该窑址的下限约在明晚期至明末。(注:括号内的内容为笔者根据原作者思路作的逻辑推理分析,下同。根据此表述,可以推论出沉船下限为明末)

二是同类型的大盘,在江西广昌明代纪年墓有出土,根据墓碑记载考证,其上限为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下限为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推论出年代在万历元年至南明弘光元年之间)

三是出水青花缠枝花卉四开光葡萄纹大碗,碗底双圈内书“万福攸同”底款,与江西景德镇观音阁Fb类型青花碗“万福攸同”底款十分雷同,应是同时期观音阁窑厂的产品。“万福攸同”款是明代万历年常见的吉言款。双圈底款形成的年代约为嘉靖时期。(仅能说明万历年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

四是青花人物纹碗内底主题纹饰为双圈内绘“高官厚禄”图,与景德镇观音阁Db型Ⅰ式碗风格想同。该类型碗也见于四川成都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墓所处出。(仅能说明万历年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

五是青花凤纹盘属景德镇窑系,在澳门以及东南亚、非洲肯尼亚等地均有发现。因此推断该类型瓷器应在明嘉靖年前后,下限不会晚于万历年。(不清楚如何能得出这结论)

在此,也不能否定沉船年代为明代晚期万历前后正确与否,但是个人认为上述列举的论据似乎还不够充分,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论证。而其中,任志录先生《南澳1号类型青花瓷》一文中,尝试建立“南澳1号”青花瓷的概念,区别于传统景德镇青花瓷和克拉克瓷,并通过其在国内和海外的分布以及与其他年代出水、出土、馆藏的相同器物的横向比较,对“南澳1号”青花瓷年代、技法 特征进行界定和描述,从而为解决“南澳1号”沉船的时间问题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这未尝也不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