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理解什么是“求知”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很多中学,甚至大学的校训中均有“求知”,比如重庆一中“明礼崇德,求知求真”、哈尔滨工商学院“求知原本,资德尚行”等教育系统均用“求知”来作为树立教育目标、培养优秀人才的“座右铭”。

       “求知”一词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就是寻求知识的意思。 但百度百科有更加广义上的定义:“探求知识、谓希求被人了解之意。对知识的作用及历史上人们对知识的看法进行一一查找。这个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探求知识。二是希求被别人理解。

        探求知识是对未知知识的探索。作为一名学生,或者更加宽广来说是作为一个“阅读刊物、想要获取知识的人”来说,必须要抱有一颗对未知知识的探索之心。古往今来,会遇到很多“好学生”和“差学生”,这里面的“好”和“差”真是的智商上的好与坏、强与弱吗?其实不然,根据相关专家学者研究证明, 大多数的人类智商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真正形成“好”、“差”学生,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求知欲”的强弱。一般来说,求知欲强的孩子的学习力会明显高于求知欲弱的孩子,这就是造成成绩好坏的主要原因。

       希求被别人理解是人的社会性的固有属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首先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后,会自觉的有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生活在复杂社会的人的固有属性。人是渴望倾诉、分享、反馈等行为的动物,需要与他人沟通或者说理解,来认可自己的观点来认可自己的行为、寻求继续行动的动机,脱离社会“鲁滨逊式”的人物是完全不存在的,如果“有”的话,你它在心理上就不能称作“人”了。

       探索知识和希求被别人理解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探求知识是前提,只有不断寻求新事物、新知识,填充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博学”之人,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希求被别人理解是结果,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说已经酝酿好了的想法,必须要与别人分享,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才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才会更加有信心、有动力的积极做下去。这就好比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要经常的被老师或者同学夸奖或者说认可,增加内心的满足,才能能加有信心、有动力的学习下去。

       总之,求知也是一个持续输入和不断输出的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