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你见证了哪些中国乡村的变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5-0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间,农民的收入在快速增长。而随着收入的持续增加,老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巨变,消费观念与时俱进,衣食住行得到极大改善,消费水平飞跃式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日益增强。

70年发展历程中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绝大部分农村饮水直接靠井水、河水,如今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7.7%的农户喝上了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由1978年的59.6万公里增加到2018年404万公里,99.5%的村通电话,89.9%的村通宽带互联网,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第2个回答  2021-05-07
这些年来我国农村道路最大的变化是原来的坑洼和坑洼变成了光滑的水泥砼路面。村村通过水泥路,交通更便利。农民的出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短短几年的变化可以称之为惊天动地。
2002年,中国农村道路里程为200万15.6万公里;在2006年,这个数字攀升至300万26000公里。几年来,国家重建农村道路87万公里,其中道路建设58年来,建成53年来,建成沥青(水泥)路面两倍的道路为58万公里,人民共和国。
同时,全国交通系统4年投入60亿元,建设9040个农村客运站和14.7万个停车位,全国建设村的总体客运能力由76.7%提高到83.2%。在公交车开通的地区,运力结构进一步改善,班轮密度进一步提高,客运网络进一步优化,安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出行正从“走路”发展到“走出去”,新农村建设也走上了“快车道”。
农村道路的大发展首先来自国家“三农”政策的支持。十六大首次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2004年至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四个中央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有所改善和加强,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高含金量“已被引入。交通运输部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力度。
2003年,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了“修路乡服务,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柏油路和水泥路”,并启动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6年,交通运输部党委提出要搞好“三个服务”,就是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安全方便的旅行。
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五十亿元工程”正式启动。按照规划,“十一五”中国将重组新农村公路一百二十万公里,通过沥青(水泥)路解决7530个乡镇,89970建设村公路问题,全国基本实现全部乡镇(城镇)沥青(水泥)路,东部和中部地区具备建成的沥青(水)泥泞路村的条件,西部地区基本实施所有有条件的乡村道路,提供了较强的交通保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今年以来,交通部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道路的投入。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道路投资5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各地也出台扶持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据统计,1 - 5月,全国共修建农村道路4.87万公里,分别完成290户和4512户,645个村和9983个村建成。自党的十六大政策,中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里程快速增长以及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以来,农村公路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这是农村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农民出行条件最大化的时期。
第3个回答  2021-05-07
农村的变化作如下归纳:
一、环境更美。如今的农村早已告别了臭烘烘的年代,即使热天也有蚊蝇飞舞,但整体来说,农村越来越干净整洁,绿化美化也做得更好,特别是经过美丽乡村或新农村建设的村落,更是乡村休闲旅游的目的地。二、村民更富。八十年代前,农民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一年到头看不到余钱剩米,对钱的观念是一分都要掰开来用。而如今,很多农村,特别是东部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富裕程度不逊色于城市市民。现在的很多农村村民存款数年年攀升,高端耐用消费品也大量进入农村,即使小汽车这样的产品对农村来说也不再是稀罕物了。一句话,村民富裕了。三、 生活更好。“脸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等俗语都能反映出农民曾经的劳作辛苦程度。但是,现在的农民一是好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其他途径获得财富的机会更多;二是即使从事传统农业,随着科技水平提高和机械化的推行,再也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不仅如此,对于农民来说,传统农业有很强季节性,于是闲暇时间很多,这时就充分体现出农民慢节奏的惬意生活,这是很多忙碌城市居民所艳羡的。更让人振奋的是,国家高层承认了中国农民为新中国伟大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将政策重心从农村支持城市建设转向城市及工业反哺农村和农业的新阶段,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要让农民获取财产性收入,让农村更富。那么,很有可能,不久的未来,农村因为具有人类更适合生存生活的优越自然环境,如果还能有更多的财富机会,农村就必然成为包括城市人口在内的更多人所向往和追求的,人们涌向农村就会趋之若鹜!
第4个回答  2021-05-07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
记得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每天回家吃着玉米面窝窝头,玉米面和地瓜面掺和在一起的大煎饼,喝着地瓜干和玉米面烧的粥,啃着煮熟的地瓜,粮食接济不上的时候,还要吃野菜,一般情况下吃咸菜,喝粥,真的是饿的面黄饥瘦,和如今的大肉大鱼相比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二,居住环境
几间小平房或者草房,就是一家人的港湾,不管结婚生孩子,还是兄弟姐妹们的生活,都居住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院落里,点着煤油灯,烧着火盆进行取暖。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经提出过,今后农村要过上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日子。那个年代真的没有人会相信,经过时代的变迁,现在终于实现了,所以一定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三,农业机械化
"早起四点半,坡里两顿饭,中午不休息,晚上加班干",在大集体的时候,这几句口号男女老少都会背,麦收的时候,农村人叫三夏,每天早上月亮还挂在天空的时候,拿上镰刀便在生产队集合准备去田里收割小麦,在那个年代一个生产队大约收割半个月左右,然后运到生产队的麦场里等候用牛,马,骡子或者拖拉机碾麦场,整个三夏结束需要一月左右,而小麦亩产量只有四百斤左右,除去交纳的国库粮,老百姓所分无几。如果和现在的机械化相比,和现在小麦亩产1400斤左右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
四,交通工具的发达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曾经和大人一起步行去济宁南市场卖农产品,五十多里的路跑的我精疲力尽,到了市场我几乎瘫在市场上,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同时心里还想着怎么对付回去的五十多里路,毕竟路途遥远,对于十几岁的我是个考验。你在看看现在,几乎家家都有轿车,公交车也基本上村村通,凸显党的好政策。
不比不知道,一比较无论从现代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生活水平等领域都是与以前不能同日而语,今后的改变会更大,祖国会更富强,不知道大家见证过那些变化,欢迎留言评论。
第5个回答  2021-05-07
1、农业生产力的变化,在广大平原地区,农业收割、种植已经实现机械化。农民不再牢牢的被绑在土地上,节约出大量的劳动力,农民参加城市建设的同时,钱包也鼓了起来。由于减免了农业税,农民种地热情普遍高涨,生产发展迅速,农民不再是低收入群体。2、基础设施逐步建成。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网络、村村通有线,村村通自来水这都已经基本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距离无限接近。3、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也逐渐和市场经济融合起来。很多农民在家搞第二产业,养殖、种植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农民个体工商户,为经济发展、当地的就业贡献力量。4、农民主要变化还得看衣、食、住、行几大方面。穿衣不再是御寒保暖,农村人同样追求时尚;吃饭不再是以吃饱为主,和城里人一样讲究营养搭配;住的房子追求宽大明亮,很多盖起了二层楼;出行方面,电动车基本普及,家庭轿车也是逐渐多了起来。5、人的素质普遍提高,初中毕业就不读书的越来越少,在东部地区几乎95%的农村孩子继续读书。6、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基本得到缓解和解决,老百姓寿命得到普遍提高。7、农村的绿化、街道卫生也逐步纳入城市规划范围,不会再有脏乱差的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