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俊萍的艺术特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霍俊萍是继五音戏创始人“鲜樱桃”之后五音戏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她获得了第五届和第十九届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第一名,成为山东省两次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她的表演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表演特色,所塑造的角色大都情感饱满,刚劲简洁。她先后主演了《半把剪刀》、《窦女》、《豆花飘香》、《石臼泉》、《腊八姐》等多出剧目,获得了许多大奖:1984年荣获山东省第二届戏剧月优秀演员奖第一名;1986年荣获山东省第三届戏剧月首设唯一的最佳主角奖;200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演员奖”第一名…… 五音戏是淄博的地方戏,属全国稀有剧种,要使五音戏这个优秀的地方剧种得以存活并发扬光大,霍俊萍深感责任重大。多年来,她一直潜心致力于五音戏的挖掘整理、创作和编排工作。1979年她主演清朝四大悲剧之一的《半把剪刀》在济南连续公演三十多场,场场客满,引起轰动。聊斋戏《窦女》从1983年至今,公演了近二十年,成为剧院保留剧目。现代戏《豆花飘香》,公演了四百多场,豆花成了淄博家喻户晓的劳动模范。面对地方戏的发展困境,霍俊萍对五音戏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她认真研读中外文艺理论,积极探索戏剧发展的规律。她在五音戏的剧本、音乐、化妆、灯光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这一古老的剧种更贴近时代,符合现代观众的要求。例如,在化妆方面,她改用淡妆。在《腊八姐》中,她以《沂蒙小调》为基础,重新设计了背景音乐和《淄博是个好地方》的小歌谣,以此歌颂和宣传自己的家乡。这支曲子反复出现、贯穿全剧始终,不但突出了主题,也突出了淄博地方特色,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她使用交响乐伴奏五音戏,她吸收剪纸、木版年画、雕塑、舞蹈等造型来丰富自己的表演,使人物更加优美,更具生活气息。在2000年《腊八姐》专家座谈会上,前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评论家李振玉说:“这个戏最成功的就是腊八姐这个形象的塑造。霍俊萍塑造的豆花、鲁丫等农村妇女形象都很成功,这个戏如果离开了她出色的表演,将会大打折扣。”《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美国华侨日报》、《世界日报》等二十几家报刊均发表了对霍俊萍的艺术专题、评论文章,中国国际电视台也播放了霍俊萍主演的剧目。周恩来总理曾说,一曲《十五贯》救活了一个剧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霍俊萍使淄博的五音戏走向了全国,并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