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巨匠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于1860年1月29日出生在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一个农奴家庭,祖父时期通过赎身成为自由民。他的父亲曾经营杂货铺,但于1876年因店铺破产,全家迁往莫斯科。契诃夫在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开始行医,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契诃夫自大学时期起便积极寻求文学发表,尽管自称“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但他不断探索自我世界观,直到80年代后半期,他仍认为自己没有明确的世界观,这曾让他感到困扰。1890年,为了深入生活和理解社会,他不畏艰辛,前往库页岛探访囚徒和移民,这段经历使他的作品更具深度,也促使他认识到作家应积极参与政治。他以此为基础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库页岛》,揭露了俄国专制统治的残酷现实。
在此期间,契诃夫频繁出国疗养和游览,1892年在谢尔普霍夫县购置了梅里霍沃庄园,与文学巨擘如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00年,他荣获俄国科学院名誉院士的荣誉。随着19世纪末俄国革命运动的高涨,契诃夫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表现出坚定的民主主义立场,如1898年支持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1902年因正义放弃名誉院士称号,并资助受迫害的青年学生。
然而,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重前往德国治疗,最终在巴登维勒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运回莫斯科安葬。这位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的一生,是文学与社会活动的交织,他的作品至今仍影响深远。
《小公务员之死》写的是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在剧院里的一个小“不慎”将唾沫溅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级文官身上,小文官惟恐大官人会将自己的不慎视为自己的精野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弄得那位大官人由哭笑不得到真的大发雷霆;而执着地申诉自己毫无冒犯之心实属清白无过的小文官,在遭遇大官人的不耐烦与呵斥后竟一命呜呼。一个人竟丧命于自己的喷嚏?其实,这小文官丧命于他自己对达官贵人的恐惧。他一心想以道歉申诉去排遣内心恐惧,尽管那大官是“别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