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医生,我最近走几步路就脚后跟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右脚跟总是痛,特别是早晨起床下地时,活动一会又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啊”“以前逛街能逛一下午,现在逛一会就会出现脚后跟痛,这是什么原因?”

那么究竟脚后跟痛是怎么回事?

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脚后跟疼,那是长了“骨刺”吧?「脚后跟里有一根刺戳在肉里当然疼啊!其实,很多时候骨刺是被冤枉的。

骨刺说:这锅,宝宝不背,呜呜……

「骨刺」只是通俗的叫法,它的医学名称叫「骨赘」,很多人认为骨赘有害无利,一旦发现就应立即去除。实际上它对人体是有一定好处的,它可以起到固定作用。比如,有的患者长期腰痛,几年后腰痛好转了,结果拍片发现腰椎长了骨赘,增加了腰椎的稳定性。因此不要太介意骨赘的存在,它的出现只能说明「组织需要它」。

追本溯源,有问题的是需要它的「组织」,比如脚后跟。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脚后跟疼?

小编通过请教第一医院国际医疗部康复理疗科专家,为大家简单介绍,其实脚后跟疼的原因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

可能引起脚后跟的原因: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炎、跟腱炎、跟骨骨内压增高症、跟腱断裂、跟骨骨刺、骨肿瘤、滑囊炎、跟骨骨折、应力性骨折……

原因这么多,但是你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炎」。究其根本原因,那就是“炎症”。可是,我的脚又没有伤口,怎么会有炎症呢?第一医院国际医疗部康复理疗科为大家分析,这里的炎症指的是“无菌性炎症”,多见于慢性劳损、运动损伤等,和我们日常认识的细菌感染不一样。比如,一般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足跟着地站立时,足跟出现疼痛的人,大部分是因足底筋膜炎导致的;8~12岁的男孩脚后跟疼,多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跟骨骨突炎;

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脚后跟疼,多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跟骨后滑囊炎,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伴有压痛;经常逛街一整天,过度疲劳也会引发脚后跟疼。

脚后跟痛该怎么办?

脚后跟痛首先要到医院确诊,没有确诊盲目的进行处理肯定是不行的。不对症下药,治疗无异于缘木求鱼。第一医院国际医疗部建议大家在脚后跟疼痛严重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如果确诊是由于无菌性炎症疾病导致的,那就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仅仅是由于过度使用脚导致的,那你不妨试试多休息、减少负重运动、换双合适的鞋或鞋垫、使用冷敷和热敷、控制自身体重、消炎镇痛药等方式。

脚后跟痛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人也都经历过,一般来说适当休息都能很快恢复。在此,第一医院国际医疗部康复理疗科专家提醒大家,如果通过以上处理,你的脚跟疼没有缓解甚至有加重,那就赶紧找医生吧。让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局部封闭或者手术等。第一医院国际医疗部康复理疗科,拥有临床经验几十年的专家坐诊,针对疗脚后跟痛采用冲击波的方式治疗,临床效果非常好,患者满意度高,得到广泛赞誉。此外,国际医疗部最新引进的专利技术——药物渗透疗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腿痛,透药速度快,药物利用率高,无毒副作用,随治随走,一次治疗就能收获明显的治疗效果,深受广大患者的赞誉。

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丹东第一医院国际医疗部官方头条号

第2个回答  2019-03-02
脚跟疼多是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及年龄增加等因素引起体质下降,各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足力虚弱,韧带松弛,导致足弓的降低,跖腱膜所受张力增加,起点处受到的牵拉力更集中、更强大.因此,年老体或衰是发生脚跟疼的根本原因.所以,跟痛症多发生于中年以后.跖腱膜附着处在长期、持续、过大的张力刺激下,可以出现钙质沉着,以增加韧带强度,抵抗日渐增大的牵引力(表现为骨刺形成).跟痛症起病缓慢,可有几个月或几年的病史.主诉足跟跖面疼痛,休息后刚站立起来开始行走时加重,走几步后可减轻.在足跟跖面内缘或足跟跖面正中处有局限性压痛.部分患者足跟有骨刺形成.但骨刺并非引起脚跟疼的主要原因.导致脚跟疼的原因是多样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脚后跟疼可能与骨关节炎有一定的关系,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避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时治疗很重要.
经全国十家权威医院2367例患者临床证实,
www.zugentong360.com
远洋
足跟痛贴
对于足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跟部滑囊炎、跟腱炎、跟垫炎等引起的足跟痛效果独特:一般服用2-3天可迅速止痛;15天左右,骨刺逐渐变软,足跟疼痛基本消除,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下床走路;1-2个周期,关节受损软骨得到整体修复,足跖筋膜得到全面营养,全身气血运行畅通无阻、免疫力显著提高,足跟肿胀、麻木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高血压、失眠、腰酸背痛、头晕眼花等病症亦有明显改善,且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第3个回答  2019-06-17
足跟痛的原因有:

1、跟骨骨质增生。X线可见跟骨的跟腱和跖腱膜附着部位有大小不一的增生形成,隆起的增生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而产生无菌性炎,导致疼痛的出现;

2、跖腱膜炎。足底跖腱膜有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的作用,如果长时间行走,足底跖筋膜会因反复受牵拉而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出现疼痛症状;

3、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当足跟部受外伤或寒冷潮湿时,该处的脂肪垫就会因产生炎症而出现疼痛,而老年人的足跟脂肪垫往往有萎缩变薄的情况。

4、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要保护好脚后跟,首先要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同时注意不要让脚过度疲劳。

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现象,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有:

建议患者可以采取苗药治疗:使用苗药成分的苗方跟痛贴,把此药外敷在痛处,使药物成分能直接透过皮肤,调经组织,直达病灶,从而到达消肿止疼,打通组织,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痛苦,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治疗足跟痛领域,口服药并非是治疗足跟痛的最好方法,传统的黑膏药治疗足跟痛在目前依然是最实用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第4个回答  2020-05-05
 脚跟疼痛比较多见,常因运动时脚跟先落地、局部负担过重所致。不慎猛碰在鹅卵石等硬物上,将脚跟摁了也可引起本病。轻者影响运动,重者剧痛难忍。
  根据受伤部位及组织结构的不同,一般将脚跟疼痛分为跟骨骨膜炎、跟骨下滑囊炎和脂肪垫炎三种。这三种损伤的共同点是都有明显的压痛。跟骨骨膜炎在前脚掌蹬地时疼痛最明显,而跟骨下滑囊炎和脂肪垫炎在前脚掌蹬地时不痛只有在脚跟着地时才有明显的疼痛。跟骨下滑囊炎和脂肪垫炎的区别是,前者在跟骨下可摸到活动囊性肿物,疼痛范围较局限;后者疼痛范围较大且固定。
  由于脚跟痛势剧烈,而且病程较长,因此预防和及早治疗本病就显得更加重要。预防措施是:注意在运动时,应以前脚掌先落地,不要先用脚跟落地,尽量避免脚跟被硬物摁着。用热水泡脚可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对预防脚跟疼痛也有良好作用。
  其他治疗方法还有:
  (1)用茄子根熬水,滚沸数分钟后,稍凉,乘热泡洗脚跟,并用双手反复揉搓患部。
  (2)用砖在炉子上烤熟后洒以食醋,然后将患足跟踩在砖上,每次15~20分钟,这是民间治疗脚跟疼痛的一个常用验方。
  (3)用川芎和白芷两味中药等量,共研成细末撒在鞋内,每日一次,有清淤止痛的功效。
  用以上方法仍无好转,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则应及时找医生治疗。
第5个回答  2019-06-01
一、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应该不是骨刺,一般老年人骨刺的较多,当然了也不排除年轻人长骨刺。
脚后跟痛的原因有好多,临场上组要有:

1)跟腱周围炎;

2)跟骨骨刺;

3)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5)跟骨骨折;

6)跟骨皮下滑囊炎

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

8)跟骨结核、肿瘤等。
你平时站的时间长了可能是累的足底跖腱膜炎
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

二、治疗

其实总的来说也就是足部发炎,可用一些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中药治疗。像膏药跟骨消痛贴贴于足跟肌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安全、经济、快速解除足跟病痛。

三、足跟痛的预防和护理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