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来很久了都没什么地方玩

第1个回答  2013-11-02
『1』西湖公园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的湖滨路,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晋太康三年时,郡守严高引西北诸山之水到此以灌溉农田,因其位于晋代城垣之西,所以称西湖,后又经历代扩建,始有今日之规模。 
西湖现在总面积约45公顷,水域面积约30公顷,共有三座小岛——开化屿、谢坪屿和窑角屿,分别由柳堤桥、飞虹桥、步云桥、北闸桥连接,主要景观有仙桥柳色、湖心春雨、古堞斜阳、湖天竞渡、宛在堂、紫薇厅、鉴湖亭、荷亭、桂斋等。
  仙桥柳色曾是古西湖八景之一,进入公园大门即可见长堤卧波、垂柳夹岸,此堤就是柳堤,柳堤中段为桥,即仙桥,两旁遍植柳、桃及灌木,待到春风来时,柳丝泛绿,桃花似火,自是一番秀美景色。湖心春雨也位列古西湖八景之中,每当春雨如织,或泛舟游湖,或在湖心小亭赏雨,同样别有情趣。
  每年端午节,福州西湖都会举行龙舟比赛,届时,激烈壮观的竞渡场面会在广阔的水天之间展开,阵阵的锣鼓声响则彻云霄。另外,福建省博物馆、美食展览馆也在西湖公园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观赏湖光山色的同时到此一游。
『2』石竹山
石竹山,位于福清宏路镇西25公里处。此山因“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而得名。山上有胜景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明朝徐霞客游记中说:“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现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
  石竹山风光以石竹寺为中心,从东张水库管理局东侧走石磴上山,全程1400级台阶,8座凉亭,步行约半个多小时可至石竹寺。该寺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初名“灵宝观”。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时,因周围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现寺院内建有九仙阁、玉皇阁(天君殿)、土地厅、观音大士殿、紫云楼、玉皇行宫、大悲殿等。石竹寺有两大特色,一是以道教为主,道释儒三教长期共存、和睦相处;二是民间梦文化活动历久不衰。如九仙阁内供奉“何氏九仙”,是祈梦场所。寺外崖石上留有“石竹仙山,白日作梦”摩崖题刻。寺之西侧有蟠桃洞、仙桥、石门、出米石等胜景。
从石竹寺下永瑞亭仰登狭径,过蟠桃洞,曲径通幽至小蓬莱即到“一线天”。巨岩如神剑中劈,两壁峭立,中间隙道有石磴。隙道总长10多米,仰望一线蓝天。隙道出口处上方有一巨石悬空,望之欲坠,道中一树挡路。“险崖阻行,巨木挡道”,至艰至险。
 从一线天沿石磴登攀而上百米远处,陡然断崖临空,峭壁欲倾。古榕气根咬定青崖。仰望崖顶,三处石崖伸展似檐似剑,故名三重檐。此地险绝,可望而不可及也。
 石竹寺西侧有“通天洞”,洞高2.8米,深7.2米。洞顶有孔望天,故名。
 石竹山下有鲤鱼湖。湖面15平方公里,湖内有一小岛形如鲤鱼。岛上常年栖有数千白鹭,傍晚,白鹭归巢,热闹非凡,平添佳趣。乘游艇环湖观赏湖光山色。湖面碧波荡漾,偶见湖鱼跃出水面,此情此景真可谓悠哉游哉,如入人间仙境。
『3』先薯亭
先薯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清冷台,是纪念明朝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的。郭沫若曾颂扬陈振龙“此功勋当得比神农”。
  陈振龙(约1543~1619年),长乐县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振龙父子即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朱薯子母钩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可以充饥。金学曾遂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金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并在福州、福清等地建报功祠,专祀金学曾和陈振龙。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清代,金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
  先薯亭下有一条小路,两石夹峙于路两边,叫“天门”。先薯亭下天门中的一块夹石极似鲸鱼,称“鲸鱼石”。过天门岩壁上有清代画家广陵禹隶书“饮岚”。明朝初年在这里种植“长颈鹿榕”,如今盘石而生,根粗叶茂,酷似长颈鹿翘首南天。
『4』西禅寺
西禅寺坐落于福州市西郊怡山凤尾村。怡山是一座小山坡,因形如飞凤落坡,又名凤山。原为南朝梁炼丹士王霸所居。唐咸通八年(867),观察使李景温延请长安大禅师来此地建寺,两年后改名请禅寺,不久又改名延寿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改名长庆寺,后遭战乱破坏。宋天圣年间(1023-1032)复建,景祐五年(1038)敕号"怡山长庆禅寺"。旧时福州东南西北郊均有禅寺,此寺在西郊,故俗称"西禅寺"。
寺庙占地约100亩,有三道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客堂、祖堂、斋堂、念佛堂、方丈室、禅堂、明远阁、钟鼓楼、伽蓝殿等大小殿堂四十多座,大部分是清光绪年间(1875-1908)微妙禅师在海外募金重建,其规模在清末居福州五大禅寺之首。寺内有玉佛阁、明远阁、懒安祖师塔、内真身铭等建筑。垣内寄园,花木似锦,周围有古荔三百株,因荔枝品种不同,成熟时间不一,"怡山啖荔"传为佳话韵事,也留下很多名人字画。
玉佛阁在西禅寺内,供奉两尊玉佛。阁为两层建筑。底层供奉释迦牟尼玉佛像,高2.8米,重8吨;第二层卧佛像,长3.7米,重10吨。这一坐一卧两玉佛为我国目前最大的两尊玉佛。阁两旁有联曰:"一宇澄清,闽峤新开楼阁好;佛光普照,禅窗依旧荔枝红。"由苏渊雷、虞愚、林宪民等题。阁掩映在荔枝丛中,颇为壮观。
明远阁在寄园内,为清顺治七年(1650)创建。荔枝红时,文人名士,争相邀约,会聚此间品荔,啖荔和咏荔,素称风雅。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年(1877)重建,双层翘檐,中为厅堂,旁为客房。
寺内懒安祖师塔真身铭,是1952年建在椤枷山的懒安祖师塔毁时迁居入的。懒安和尚名大安,唐代福州长溪人,初入福清县黄檗山学戒律,后往江西洪洲百丈山参拜百丈禅师怀海,深造《禅门规式》,再居沩山,因号大沩。唐咸通八年(867)观察使李景温请来此兴建佛寺,为开山祖师,僧众达三千余人,鼎盛一时。中和三年(883)坐化于方丈室,世寿九十一。今塔内真身铭已建碑亭。此外,寺中文物古迹甚多。除梁代王升天之"冲虚观"、"白龟吐泉"遗址外,还有本寺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身铭石碑、唐七星井,弘一大师放生池碑,雪庵禅师朱地金字百寿屏,康熙御笔之《药师经》,佚名僧人剌血缮写的《法华经》、《楞严经》等。西禅寺在历史上还派出僧人任新加坡双村寺、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等地主持,这些国外的寺庙火亦十分兴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