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上学了,这是在提醒和对抗父母,你是收到提醒还是要赢了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如果有一天,正在学龄阶段的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了,做为父母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去和孩子沟通发生了什么?了解情况后去帮助孩子?

还是第一时间暴怒无法自持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让孩子乖乖去上学?

打和骂孩子有用吗?


很多辍学孩子的家长来咨询室咨询,开始都会觉得是孩子问题,想要心理咨询师评评理,觉得孩子不可理喻,甚至直接告诉咨询师:老师,想办法把孩子送回学校去。

父母们面对辍学孩子,打骂都无用,无奈无助,却又气势汹汹。

上图是一个爸爸面对孩子不上学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爸爸的第一反应是 “恨不得打死他” ,可能觉得太激进,改成了“十分激动”。

我们没有去问爸爸是否真的打了孩子,妈妈却说了在孩子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妈妈把孩子骂得狗血淋头。

结果,孩子回到家扑到网上打 游戏 ,断网了直接就蒙头大睡,任父母如何软硬兼施地劝说,坚决不理不睬,干脆彻底不上学了。


另外一个孩子跟我说:“小学N年级时,我不上学,因为我爸打我。”

我问他:“妈妈当时做什么了?”

“妈妈跟爸爸一块打我!”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孩子说起来嘿嘿冷笑,一副冷漠的表情。

“你是用不上学来对抗爸爸妈妈?”我问孩子,孩子轻哼一声,没有回应。

这个孩子一个学期都没上学,却在后面语文、数学等等科目都考了全班第一。

他说:“学习是最简单的事。”说着的时候,一脸嘲讽。

我心里有一些难过,为了不被父母理解的孩子,也为了不懂孩子的爸爸和妈妈


在中国文化里, 孩子是不可以对父母表达恨的,那是 不敬不孝,对父母的不满,孩子唯一能对抗的就是不上学了。

孩子不上学,对父母来说就是天塌下来的极端事件,情绪失控,打或者骂,到青春期连打骂也不奏效了,孩子看懂了父母的无奈和无助,更用辍学来威胁父母。

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常常沟而不通,只剩对抗。

恨和抱怨卡在中间,爱无法流动。本来是亲如一家的人,却如同仇敌或冷漠以对。


父母最重要的职责是爱,哪怕是 孩子辍学的时候。


郑渊洁在作品《父与子》里写到的:

因为郑渊洁有这样的父母,才有可能创造出如此骄人成就:


孩子不上学,他其实在表达:

我缺爱了/我遇到困难了/我想要你看见/我不满意你……/我做不到你的要求……

能收到孩子这些提醒的父母,会重新开始和孩子连接,以己之力帮助到孩子,亲子之间获得突破性沟通和成长,即使中间困难重重,最终也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收不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提醒, 做父母的只想赢了孩子,让孩子乖乖听话去上学。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做到听话,他无法反抗父母。

孩子长大了呢?父母与孩子斗,赢得最终是孩子,可是在辍学这件事上,亲 子对抗,没有 赢家。


有个19岁孩子和妈妈一起来到学习力工作坊,在个案疗愈环节,孩子说到他的经历:

10岁时,因为被霸凌,不想上学,爸爸妈妈离婚,没人理他。

妈妈在生活中脾气暴躁,一听孩子不上学就打骂。

孩子就算是上学,也是想方设法去网吧玩 游戏 。

结果被妈妈送到网瘾戒断学校。

在网瘾戒断学校时,孩子遭到了教练的打骂,虽然不上网了,可是重新回到学校,孩子却经常头疼得厉害,听不到老师说什么,也无法正常完成学业。

看到这个孩子一副成人的身躯里,却有一个无助孩子的心智,全场不少人泪眼朦胧:

为孩子这些经历难过。

也恨妈妈的无知,难过妈妈没有被好好爱过的一生。

一个五年级的孩子,辍学3个月后,妈妈发现孩子跟她的关系恶劣到冰点,她跟我们说:

“孩子不上学有3个月了,我知道出现问题可能更早,只是我是在各种和孩子斗争后才发觉这一点的,一开始我只想快点结束孩子辍学这个状态,跟他各种斗争,结果让孩子现在完全跟我对着来,带他出门户外活动都不愿意。

如果我早一点醒悟,我可能会更好的与他相处,更早一点发现问题,不至于造成今天的后果。”

好在妈妈有了这个醒悟,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 ,孩子现在已经到学校开始他自己的学习了。



孩子是用来好好爱的,如果有一天他不上学了,请爱孩子的爸爸妈妈,问问自己:

孩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我给够孩子无条件 爱了吗?

我做了什么造成今天的后果?

我还能为他做什么达成孩子的梦想或者解决他的困难?


孩子是成人之师,每个辍学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需求未被满足。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听到听懂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