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辞山水情,勿忘父母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有一种爱,如巍峨之泰山,肃穆威严,令人望而生畏;有一种爱,如淙淙之流水,温柔仁爱,令人沉醉留恋。看吧,那巍峨的泰山,岂非如父亲的脊背一般,坚挺伟岸;听呀,那淙淙的流水,莫不是母亲的声声呼唤,慈祥温婉。

    人生于这山水之间不禁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爱这山水,爱得深沉!”可偏偏都不愿永永远远地依恋于此间,我们注定要离开,要去闯荡,要为我们的理想去奋斗、去拼搏。

临幸前,母亲总会叫住大步流星的孩子,然后叮嘱唠叨个没完;父亲则在简单交代几句之后,吞吐起白烟,或昂首,或低头,沉默不语。这场景也不知在千家万户中重复了多少次,父母却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出演这同一幕,而离别后的我们则往往仅在杯盏之间,便将父亲的命令、母亲的叮嘱忘得一干二净。

辞父别母之后,云游四海;背井离乡伊始,浪迹天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居于他乡的游子必举酒独酌,泪湿满襟,儿想娘身难叩首,娘想儿来泪双流。思乡念亲之情,一泻汪洋,直奔涌到父母跟前才肯作罢。

儿行千里母担忧!天下的父母,难道只有在春节、中秋这样的佳节里才会想起来要思念一下自己远在异乡的孩子吗?《清风亭》中老翁那一句“为儿愿把老命陪”更是道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为儿愿把老命陪,为儿愿把老命陪!

草木皆非无情之物,何况人乎?诸如张继保之类者,毕竟少数。哪一个儿女不深沉地爱着自己的父母?只不过能将这深沉的爱点点滴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人实在太少。

现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世界在不断进步,但子女对父母的情意似乎是在逐渐地倒退了。那情意似乎是越来越淡了,淡到已经连一个“爱”字都无法说出口,淡到连逢年过节都不屑于回家一探。所以,有人曾这样评论: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人更是一类奇怪的人群。他们敢于在陌生人面前大肆吐露爱意,却不敢在最亲爱的父母面前说半个“爱”字;他们宁愿在陌生的人群中与一堆陌生人欢度各种洋节,也不肯与自己最亲的亲人共度一个春晚。

“妈,今年春节我就不回家了,工作忙,加班。”

“好吧,你在外面打拼也挺不容易的,不回来就不回来吧,你忙你的,我们的身体都很好,你也不要挂念……”

如此之类,不胜枚举。

当“过年回家是否要写入法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时,这争议之声便如同一柄利剑,斩破了万丈的空灵,劈开了世人的假面,刺透了父母的心——寒心。

身为儿女,如何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寒心而无动于衷?看着父母一天天老去,与父母相伴的时间一天天减少,白发悲歌,流水东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么大的悲哀,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母之爱,山水之情,岂是你我一朝一夕能报答得了的!或问:何时报答?如何报答?

此刻,上马,启程。

多少年的风雨飘摇,多少年的艰辛苦恨,心中多少的豪情壮语,多少的脉脉情愫,最后都不过融成一句话:“妈,我回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