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生活在上海的哪个区?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上海市区严格讲就是内环内,很成熟繁华,基本无死角,范围就是黄浦老静安,新静安不夜城,普陀武宁长寿,长宁中山公园江苏路,徐家汇,杨浦东外滩,虹口北外滩,浦东陆家嘴。

内中环属于这二十到十年快速发展区域,发展来说参差不齐,有些不错有些很可怕。发展好的区域有长宁古北(成熟),杨浦五角场(成熟),普陀真如(目前来说还是在发展,但趋势很好),新静安大宁(同上)。其他中环内区域还是很糟糕。

中外环区域属于城市拓展,人口分流的区域,谈不上好不好,对刚需人口或者来沪务工人员来说,是一个容身之地,离市区近交通也便利,在这居住跑市区上班也是安逸。

外环外区域属于城市再拓展,人口再分流区域,本身是承担上海农业工业区域,但由于城市发展人口压力,不得已再次拓展的区域,属于边缘区域了。不过这些区域有些景点早年也是划出来做别墅度假村的,不过整体不影响区域性质。

郊环外,没啥说了

出生长大在上海,因为学习,工作需要一直在上海搬来搬去,结婚以后又在上海来来回回换房,虽然现在离开了上海,但可以说说感受!

我出生在卢湾区,打浦桥我是有 情感 的,现在每次回国停留时间不长,但一定会去那里看看,瑞金医院,以前是广慈医院,是我出生的医院,因为从小体质差,他们的住院区都像是我家的后花园了,卢湾区人重感情,老弄堂里大家都像一家人,虽然现在已经动迁了,但原拆原位的老邻居们即使已住高楼大厦也天天串门,而我因为 情感 也在婚后第一套房买在了动迁回来房子旁边的小区,并在那里住了6年,算内环了,那里安静,生活方便,离淮海路陕西路近,所以生活设施很齐全,生活成本也不算高,菜场菜价也没有给我很贵的感觉,相比虹桥而言。

我的学生生涯是在老闵行,七宝,因为那是2000年前后的事,和现在区别很大,老闵行之前因为有些上海老的重工企业,所以大量的职工住这里,我父母也都是,我们在十号路,一号路都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从生活的角度来说,这里安静,生活也算一流,但由于近几年一些企业搬离了那里去了临港新城之后,那里人口结构已发生了变化,五号线通车后,开发区沿线造了大量的商品房,很多新上海人来这里买房,毕竟比失去便宜很多,这里属于外环,但可惜那里的同学现在联系的很少,只有初中,高中一直一起读的同学还有所联系,因为高中是七宝中学,虽然还是上学的年纪,但我也算在七宝度过了3年的时光,七宝老街那时候还没有开发,早上溜出学校去老街买个芝麻烧饼是我最喜欢干的事(我从来不是乖孩子)。那个时候七宝光秃秃的,全是田,虽然漕宝路还行,但与现在高档别墅成群,万科中心,七宝老街的人山人海比起来算是农村了。

大学是在徐汇,上师大附近算很不错了,安静,优雅,但那个时候的年龄就是爱热闹,我去龙华打工,除了上课时间,我就爱往龙华,静安跑,那个时候恒隆广场是我的梦,久光商品我觉得特体面,我大学拼命打工就是为了恒隆广场对外展示的一块8万块钱的手表,虽然当我真正自己挣到8万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出国。

为了孩子进好学校,我们家从黄浦区(卢湾老区的地方)搬到了杨浦,在杨浦我们算第一次有了大房子,虽然是老小区,但顶楼复式房被我们砸了重金装修,总面积近150,生活算是真正走上了中产,那段时间我们俩在事业上蒸蒸日上,孩子成绩也异常优秀,但我们家都不喜国内教育的现状,因为对老师的暗示不理不睬,孩子还穿了小鞋,这是我们选择移民的重要原因。杨浦没有卢湾这么有人情味,我算一个和善的人,时不时为小区做做义工,出门碰见小区老人也爱打打招呼,但真没有多少热情,给上海户籍的同胞觉得上海人不近人情也许在这里比较能感受,但这里生活设施齐全,家里附近的绿化,公园很多,比市区多多了,外加五角场商圈的繁荣,日子也算和谐,作为教育大区,在教育上投入的成本还是颇高的。

虹桥,我们卖了杨浦房子(三口之家在上海还是建议买小一点的房子,我爱人和我都觉得大房子会让 情感 距离也变大),出国前住了差不多一年的漕河泾开发区,虹桥,那里真的比较难受,人口多,出行不便,东西极贵,但小区治安非常好,社区工作态度好,我唯一看到过上海小区保安晚上不睡觉的,每隔2小时巡逻一下去,职业素养真的非常高,但那里离虹桥商圈比较远,就算去爱琴海购物也要骑个七八分钟的自行车,菜场没有市区或郊区那样的传统菜市场,外出买早餐则更是不便,总之买东西糟心,虽然有外卖,但外送费也很贵。

我是二千年从深圳移居到上海的,公公婆婆住在虹口,我们就在四川北路买了一套房子,因为在深圳我们一直住南山那边,所以习惯了郊区的居住环境,然后我们就在虹桥(那时候的虹桥还没有今天这么繁荣)买了一小别墅,后来随着我老公事业的发展,我们又在南翔买了一个小别墅,看南翔的发展实在太好了,那时候还没有限购一说,我们又陆陆续续买了金地的几套小住宅,其实如果不上班,住郊区真的很不错,随着上海的发展,我们住的越来越远了,不知道未来怎么样,我个人觉得只要购物医疗配套好,住在哪里都一样。

来上海16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长宁区仙霞街道。已经习惯这里了。

交通方面2和10号两条地铁干线以及方便的换乘让我去机场、高铁站以及上海大部分区域都很方便。公交车有包含71路在内的众多线路可以无需换乘到达徐汇(836,72)闵行(700,757),嘉定江桥(158),宝山大华(737),闸北(69,829,944),火车站(941),静安等众多行政区。还有310,316,320等夜宵线以及浦东机场的守航夜宵线。

购物有家乐福,商场有龙之梦,尚嘉中心等高中低档商场。

对我而言,住在哪里最重要的是吃东西和交通方便。

习惯了这里就不想去别的区了……

我来上海20年生活过三个区,也在三四个区工作过,几乎每个区现在都比较舒服方便。上海的软件硬件在全国都是顶级的,很人性化,所以我在哪个区都很习惯。

当然,如果是上班族最好选择靠近市区的位置,比如闵行,长宁,普陀。市中心最好就不要居住了,拥堵不说,性价比也不高。

如果不上班,孩子上学也不产生影响的话,我认为住在郊区但是非常舒服,车不多,地方宽敞,主要空气也好,比如青浦区,浦东区,南汇区等。

出生在静安区富民路,居住过黄浦区汉口路外滩,读小学时又回到出生地,现在老了为了照带孙辈又住普陀区桃浦路真北支路,时刻想着快点再回到静安区富民路出生老居。那里有自小一起玩耍的发小,那里有我生活过的公寓小区和街边商店,

我已经七十多岁了,我的魂将永远留在那里。

各人习惯,一般从小生活的区最有感情。

我喜欢静安区。诞生在延安中路对面卢湾区的中德医院,隔壁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共二大会址,我家弄堂现在还在,叫“念吾新邨”,电影五十一号兵站里“小老大”的原型,已经正广和汽水厂老板也在这条弄堂里。

静安区我成长的地方属于标准“法租界”,氛围和底蕴不多说了。就读的民立中学也是百年名校,裴多菲那首“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诗歌,就是民立中学英雄校友殷夫翻译的……

静安区是上海最中心财力最雄厚的区,以前及至今,给老上海人细腻感觉里的,仍然是静安区(老静安)的人,多了沉稳和规矩,素质就是和其他地方不同,不急吼吼。这里崇尚典雅安静的小资生活,很“西方”,也很低调。

静安的基础教育可能一度全国第一,有趣的是这个第一绝对不是拼分数第一,而是拼快乐教育指数。中国的快乐教育几乎就诞生在静安的小学(一师附小),包括出口英国的数学一课一练等,很多理念也出自那里。

记得教育界一位专家说过:老静安出来的孩子,分数也许不行,但都很阳光!

这,足够了。

上海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按以前的老上海说法,上海地区分为上只角和下只角,上只角是,黄埔区,静安区,卢湾区,部分徐汇区,下只角是只闸北区,杨浦区,部分徐汇区,虹口区,普陀区,其他都是郊区,是排不上号的,现在差距在缩小,要住哪个区现在知道了吧

我从小在徐汇区的上只角长大的,别的地方我都不会习惯的,现在自己的家也在徐家汇附近,对徐汇区有种偏爱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