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感受曾国藩的困境与悟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曾国藩,这位清庭二品大员,湘军的创始人。此刻,却在战场之外,在政治舞台之外,无奈的丁忧着。这无关乎孝道,曾国藩必然是个守孝道之人,他是将家族利益与荣耀放到了与国家的安危一个级别的人,他从心里必然是守孝道的。此刻激战正酣,他不必单纯的为尽孝道而归家丁一个三年之优。

这实在是因为皇帝的不喜欢,以及大多数同僚的忌惮。

对于一个有着十足战略定力的统帅而言,千里之外乱下指令的皇帝,确实令人头疼。但是封建体制之下,最高权力宝座上那个人,无论才智谋略如何,君臣礼数仍然是道无法逾越的门槛和底线。所以,作为一个本就不大容易获得信任的汉臣,手持军队这国家重器,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自如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灵活的处理。用极高的情商去体会、去理解,用极高的智慧去采取措施。而不是直接的回绝、否定,自顾自的主持大局。但是他做了,而且做的很绝,致使皇帝不满。那么他必然是无法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支持。他的事业,他的军队,他的战争,必然会面对巨大的不足。

对于一个30余岁便已身居二品的他,目中无人的感觉,像极了那位骤登高位,最终死在司马懿手里的曹氏托孤重臣。那股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又像极了那位投江的大夫。当他孤傲的,自我的工作时,完全忘记了官场的既有规矩、程序,他要挑战的何止是几个尸位素餐的官员。他要挑战的简直是官僚体系啊!那他还不注定失败吗?

此刻,他静静的思考着这一切,一遍又一遍的复盘着从出任礼部侍郎以来的一幕幕。惭愧、遗憾、痛心,交融着冲击着他的灵魂。

那一瞬间,像是龙场悟道的阳明先生。曾国藩终于想通了在那个时代,为官成功,成就伟业的那条路径。恐怕,只有和光同尘,踏上那条与别人同样的路,可能才能坚挺到最后。活下来,保持住初心,用一切办法争取一切支持与资源,只要把事办成,也只有把事办成,才能建立起自己的阵地,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彼一时,他想通了。此一时,我也收到了莫大的启发。真是恨不早读此书,不早读曾国藩的历史。先贤的智慧,以及先贤在悟道前的挣扎,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