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近代杰出的教育家,旧中国民办教育的典范,原名寿春,字伯苓,汉族(一说满族)。生于1876年4月5日,天津一个秀才家庭。1892年,张伯苓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成为航海驾驶班最好的学生,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严复的思想对他影响深远。1894年,张伯苓等十八名同学完成堂课,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1897年,目睹“国帜三易”的接收和转让仪式,亲身经历丧权辱国的场面,气愤填膺。决定退役。
1903年,张伯苓东渡日本,亲眼目睹日本明治维新的盛况,深感教育的重要。1904年,回国后,他决定成立中学,将严、王两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南开中学),成为学堂的学监。南开大学的兴办和发展,标志着张伯苓教育生涯的开始。1923年建立南开女中,1928年设立小学部。1927年和1932年,分别创办南开经济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形成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1936年,在重庆创办南开中学,被誉为“人才的沃土,院士的摇篮”。1937年,南开被日军炸成废墟,大学部迁至长沙、昆明,与北大、清华合组成西南联大,张伯苓任校委会常委。
1938年7月,张伯苓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45年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8年6月,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避居重庆,深居简出。1949年11月,重庆即将解放,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留守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伯苓致电周恩来表示祝贺,并称赞人民政府的各项政策。1950年5月,从重庆到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欢迎。张伯苓回到天津后,受到天津市长黄敬的关照,但在南开校庆典礼时被婉拒参加。1951年2月23日在天津病逝。2004年4月10日,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建立了张伯苓纪念园。
张伯苓被誉为“南开先生”。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兴学育人,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张伯苓的办学方针注重理工科教育,提倡教育救国,反对学生介入社会政治活动,但他却实实在在保护过进步师生。张伯苓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表现出一个真正教育家的高风亮节。他的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一生,为发展我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伯苓(1876年(丙子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立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