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教育学重点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3
们311教育学怎样做笔记
参考书推荐如下:

311的参考书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对考生的建议

(一)在复习四个部分的基础上,将这几个部分综合起来,从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外教育史)、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的科学和方法基础(教育研究方法)多个角度来理解教育学、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试图形成一种具有多学科角度的教育观。

(二)多关注现实的教育热点问题,尝试使用教育学各学科的理论和观点来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培养自身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在考试中发挥,灵活地回答试题,也有助于研究生入学后学习阶段的努力。

(三)多阅读教育学术刊物和著作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文献,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借助别人的观点更好地理解受多个社会人文学科影响的教育及其理论和问题。

最后,考研中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和及时的反思自己,始终充满自信,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并适时地规划好自己的下一步,相信你一定是笑到最后的人!
哪位大侠能帮小弟找到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
基础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1、“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日常生活用法(参见教材《教育学基础》p2-3) 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特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2)专业化概念“教育” 的词源(参见教材《教育学基础》p2) :我国、西方“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社会的视角: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相联系2.对象的视角:整合,“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3.价值的视角:“促进”或“加速”4.实践的视角:实践活动,而非纯粹理论、行而上的活动教育的类型1.逻辑类型: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2.空间类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时间类型: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2、“教育”内涵的分化与统合(1)“教育”内涵的分化教育内涵的分化是指把浑然一体的教育分解为智育、德育、体育等成分。这是在近代“人本位”教育目的取向形成过程中,基于对个人“完善发展”的具体解释而产生的观念(2)“教育”内涵的统合教育目的层面上的统合,强调各育的平衡、协调、和谐发展。

教育手段层面上的统合,只有教育目的的分解,没有教育手段的分解。认定某些教育承担德育职责,另一些教师承担体育或智育之职,这实际上人为降低了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3、教育的历史发展(参考《教育学基础》p9)(1)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教育和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 生物起源说:[法]勒图尔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心理起源说:[美]孟禄,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2)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出现,埃及、我国商代。

以文法学校、修辞学校等古典学校为主,个别化教学,没有严格的班级和学年。工业社会的教育:现代学校的出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公共性日益突出。

班级授课制。信息社会(形成中的社会)的教育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端1、? 教育问题的发生及其科学的考察(1)教育是人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教育与人类共始终,父母亲、长辈、教师无不希望下一代健康成长。

无论任何时代,人们都把教育看成是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教育”的问题。

2、“教育问题”的问题化教育行为或教育事实一经出现之后,它就不仅仅停留在用“教育”二字表示的程度上。教育事实由仅是认识的对象阶段,上升到更高的有意识的自觉研究的对象阶段,于是,教育就成为人类的一个问题了。

人们有意识地提出“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用什么方法去培养人”等。(2)问题的提出对教育问题的科学探讨,开辟了“教育问题”的一门科学——教育学领域。

发展教育科学的尝试已经有二百年了,像这样的科学是否可能,应当探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对这些问题有很多根本不同的回答,今天仍在争论。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问题在于“教育现象”是什么?“教育规律”又是什么呢?3、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 (1)“教育现象”的提法含糊不清以上课这样一种现象为例,社会学家把它视为“社会现象”,心理学家把它视为“心理现象”,教育学家把它视为“教育现象”,这已经是从观察这种客观现象可能的诸视角中择定的一种视角,并非纯粹“客观地”观察客观存在的事实。除非加以限定,否则意味着还没有划清教育学同相关学科研究对象的界限。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现象和问题即使认为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可以构成自然科学,也不是说,作为事实的自然现象就能直接变成自然科学。

在二者之间必须有人的活动的介入,把作为事实的自然现象作为科学研究的问题提出来。苹果坠地这是存在于一般人面前的事实,然而,只有把这一事实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才有科学研究的发端。

所以,教育学应该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4、教育学的性质1. 实践性: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2. 理论性:有专门的范畴、方法和表达方式;理论3.综合性:沟通理论与实践;多学科视角度5、教育学简史 (1)萌芽阶段特征:经验和习俗水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标志: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论语》(2)创立阶段产生:教育实践的需要;科学发展的趋势,演绎向归纳,综合向分化;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标志:对象;概念和范畴;方法;组织结构;著作人物:培根(归纳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康德(理性的态度)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