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10分钟内可能休克!吃药起红疹不要只当副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5

「打针比较快好!我要打针!」林爷爷在医院嚷着要医师帮他打止痛针,缓解退化性关节炎的疼痛,但是医师认为爷爷的关节炎一直都有控制,也已经长期服用口服药,坚持不肯打针,并告诉爷爷,针不能随便打,「打了可能会昏倒、死亡!」

药物产生的过敏性休克

过敏是一种免疫反应,也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对于外来物有着「过度」的攻击反应,严重的时候也会造成自己的伤害;而这种过敏并不是「练习」就可以改善,反而可能因为长期接触过敏原,导致体质渐渐更敏感,原先只是轻微的起红疹、好几次之后就引发休克。

根据健保署资料,台湾在2005~2012年这8年间,共有2219名因过敏性休克住院的病患 ,其中1801名都是药物过敏,占了8成,甚至有24人在住院中死亡,其中18人是在30天内死亡,速度很快 ;每个人过敏的药物种类不同,所以也只能从案例较多的大方向去找,并测试过敏反应,才能知道过敏原来自哪里。

而比起口服药物,注射的药物更容易在身体起作用,所以 注射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之后,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案例是最多的,尤其是常用在治疗关节炎、偏头痛、呼吸道发炎、扁桃腺炎等疾病的消炎药双氯芬酸(diclofenac,台湾使用如扶他林),更是NSAID引起过敏的案例第一名。

但并不是说双氯芬酸就不能使用,而是打针让药物作用时间很短,如果对这个药物有过敏,几乎在注射药物的10分钟内就会引发休克,根本来不及反应;如果无法第一时间恢复病患的呼吸心跳,脑部可能因为缺氧导致变成植物人、缺血性中风、认知失调,甚至死亡等。

怎么预防/急救过敏性休克

台湾发生药物型过敏性休克的比例相较于其他各国偏高,其实有2个比较明显的原因,一个是药物滥用的习惯,另一个则是对药物的过敏伤害有错误的认识。

很多人会因为「想要快快好」的心态, 明明可以使用口服药,却坚持要用打针的方式,或是自己增加药物的剂量、不同种的消炎药混著一起吃,结果身体负荷不来、一次爆发 ;而且还因为药物使用过多,导致第一时间很难判断真正的过敏原是哪种药物。

另外,因为有些来路不明的减肥药物、保健药物会强调「排汗、红疹」都是一种身体的排毒反应,表示有疗效, 所以有人会忽略自己的过敏反应 ;或是本来就有过敏体质的人,因为身体常长疹子,也忽略过敏的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隔几天自己会解决,所以没有被记录下来、也没有去找出药物过敏的来源,等到某次使用了较高剂量的药物,就会爆炸性的强烈过敏反应、让人无法承受。

再来,很多人分不清楚吃药之后的不舒服到底是「副作用」,还是「过敏反应」,一般来说, 过敏反应会有皮肤发痒、起红疹、打喷嚏、流鼻水、呼吸困难、脸涨红、喉咙痒、水肿、血压下降、肠胃不舒服 等情况出现;如果出现不在药单上的副作用反应,或是有上述的反应,建议都要赶紧就医观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