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涛说面试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前面讲到,公考面试答题要做到有逻辑,才能有深度,这就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笔者简单总结了几个常用马哲知识点,现与大家分享。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联系的观点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这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因果联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3.整体和部分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这要求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内外因关系。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3.量变质变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来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火候、分寸,防止过犹不及;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

4.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这要求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三)矛盾的观点

1.对立统一。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对立又要看到统一,在统一中注意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2.矛盾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3.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突出表现为“想”、“做”和精神状态,即决心、意志、干劲等。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这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勤于实践、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升华,在实践中形成认识、检验认识;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反对脱离实践的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4.认识总是发展的。从深度上讲,人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的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人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这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反对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