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1944年十次打击之九:巴尔干的红色旋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6
在1944年的历史篇章中,苏军在巴尔干地区展开了一系列决定性的攻势,苏德战场的激烈斗争达到了新的高潮。斯大林的战略调整使得苏军得以深入巴尔干,与盟友联手打击轴心国的力量。在这场名为“巴尔干的红色旋风”的战役中,巴尔干各国的复杂局势和激烈的军事行动交织在一起,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策略的微妙。

首先,苏军在三次巴尔干战役后,逐步稳固了对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斯大林的决策将希腊交还给英国,而苏军则挺进匈牙利,这里的国家根据立场大致分为四类:奥地利曾受德国控制,匈牙利、捷克和罗马尼亚倾向于德国,但内部矛盾丛生;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则偏向苏联,希腊的立场则错综复杂与英国有所联系。德军在巴尔干部署了F集团军群和两个改名的集团军群,而苏军则由乌克兰方面军的科涅夫、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的部队共同对抗。

关键的一幕发生在1944年8月,随着斯洛伐克王国的代表向斯大林透露了兵变计划,苏军决定提前行动。第18、38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逼近边境,与德军A集团军群在喀尔巴阡山脉展开了对峙。斯洛伐克局势紧张,军事管制法的发布和起义的爆发,标志着抵抗的开始。尽管起义军起初仅有2.2万斯军,但随着支援和装备的增强,人数迅速攀升至4万,苏军的反坦克武器为他们提供了有力支持。

9月,斯大林命令科涅夫和彼得罗夫部队发起攻势,乌克兰第4方面军成为主力,37.8万大军对峙德军约30万和匈军15万。虽然德军占据山口要地,防线坚固,苏军仍发起猛烈冲击。第38集团军在进攻首日取得进展,但随后遭遇到德军的反击,近卫骑兵军在斯洛伐克境内遭受重创。尽管如此,9月19日,杜克拉被攻克,近卫骑兵军的损失惨重,但成功突围与莫斯卡连科会合。

随着战事升级,苏军在山脉战中与德军的对抗愈发激烈。10月,苏军艰难推进,最终攻克了杜克拉山口,彼得罗夫方面军也夺取了俄罗斯山口。尽管损失巨大,但德军A集团军群的6万人损失反映了这场战役的艰难。同时,苏联占领了更多土地,而捷克斯洛伐克起义军则受到了镇压。

在巴尔干其他地区,苏军的攻势并未止步。保加利亚在苏军宣战后倒戈,乌克兰第3方面军攻入保加利亚,沿途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南斯拉夫的局势复杂,德国支持的乌斯塔沙和王室势力与铁托领导的游击队进行斗争。在铁托的请求下,斯大林承诺战后不干涉南斯拉夫,双方达成协议,苏军将在击败德军后撤出。托尔布欣和马利诺夫斯基的部队集结完毕,准备对德军发起新一轮进攻。

随着战争的推进,德军在巴尔干的防线开始动摇。10月初,苏军开始全面进攻,托尔布欣部队突破了德军防线,乌克兰第2方面军从两翼逼近贝尔格莱德,近卫第4机械化军与铁托军队迅速推进,包围并俘虏了大批德军。10月20日,贝尔格莱德落入苏军之手,而保加利亚军队与铁托部队的战斗也在南部持续。

在德军的顽强抵抗和保加利亚军队的反击下,保军在尼什的胜利切断了萨洛尼卡至贝尔格莱德的交通线,苏军进一步扩大了战果。随着战争的深入,德军逐渐从南斯拉夫撤退,F和E集团军群在11月后撤往波兰,标志着这场巴尔干战役的重要转折点。这场“红色旋风”不仅改变了巴尔干的势力格局,也为整个二战的进程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