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说研一研二是怎么回事

我读的是核技术,理想是川大的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现在大二刚结束,开始准备考研。很多都不懂,可以给些好的建议吗?有专业方面的更好。非常感谢

第1个回答  2019-06-02
天财经济学,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复习经验,复试面试情况。
天财大公布了拟录取名单。之前准备考研时,就看到关于财大的经验贴很少,希望将自己的初试经验和大家分享,也算是一种感恩之举,非常欢迎大家报考财大。我本科为财大经院,研究生报考专业为经院的大数据经济学,很多人肯定以为考自己院会有很大的优势,其实不然,考研的专业课参考教材和本科用的并不一样,复试用的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也和本科用的不一样,财大经院一直是宣传按规则办事,并不存在内定和照顾自己人之说,今年也有自己院的同学不幸在复试被刷,所以希望外校的同学们不必在这上面产生压力,预祝大家最后都成功被录取。
一、专业及考试科目介绍
大数据经济学专业开设于2015年,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课程和数据分析课程两大类,学制 3 年,为学术型硕士,相对经院其他专业比较年轻,也是最近两年的报录比才突然加大。最近两年的总录取人数(含保研名额)分别为20人和15人,两年的考研名额分别为10人和8人,考研报录比分别为11:1和18:1。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数学一以及801经济学。我初试399分,并列第一,复试第二,最后总分第一。
二、考研感悟:
考研最难的部分不在于知识有多难,而在于与自己的很多本性作斗争的过程,需要逼自己走出自己的很多舒适区,靠投机取巧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唯有扎扎实实才是唯一方法。结合我自己了解到的身边的考研人的状况,负面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希望大家提前了解,少走一些弯路。一、至少十个月的基本没有假期的全负荷运转,学习强度甚至超过了曾经最辛苦的高三,生活基本都是简单的重复,但需要掌握的知识量却是与日俱增,旧知识在不断遗忘的同时新知识在不断增加,我个人前期是每天基本早8点到晚上将近10点,大概将近9月份时早8点,晚上11点左右,中午睡一个小时左右午觉,一般稳定在晚上12点睡觉,我受不了熬夜,所以从来没有熬夜背书做题过,确实很累,尤其是在做题不顺畅时更是心力交瘁,身边有些同学会在最初一段时间很认真,然后觉得太累时间还长,开始放松,学三天休息一天等等,最初可能与大家进度差不多,但到了八九月份左右,进度的差距会非常大,从而无论是从知识差距还是心态上都已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终要么放弃考研要么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上考场,确实考研很辛苦,但一旦开始放纵就很可能收不住自己,到后面就发现为时已晚,希望大家考之前多想清楚自己能不能吃这份苦,是否适合自己,不然到最后很可能什么都没有捞到。二、身边选择不同道路的同学的同伴压力,考研由于持续时间很长而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越到后期越是如此,所以整个考研期间不可能去实习,从而也基本放弃了从9月份开始持续到11月份的秋招,考研的机会成本很大,如此巨大的投入失败会让人非常难以接受,身边也有同学,在准备了三个月左右之后大概在六七月份选择放弃考研而转为出国的,所以希望大家考之前想清楚为什么要考研,想通过考研达到怎样的目的,不要看着别人考自己就考,多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没有绝对正确的道路,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三、整个过程中时不时出现的自我怀疑,考研途中会遇到大量的新知识,而且因为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一个志愿,调剂这条路基本是走不通的,遇到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时很多人就会越来越焦虑,怀疑自己最后考不上,这往往发生在开始做真题而结果不理想时出现,时间大概在九月份左右,同时这时候正是参与秋招的正式准备阶段,当这种怀疑集聚到一定程度时,部分同学权衡过后,选择在这个时候放弃考研转向秋招,但由于之前没时间实习,从而实习经历会很少甚至没有,结果也很难比较理想,这是一种未知的风险,没有谁有绝对把握会出现不怀疑自己,只能通过从考研开始时就学扎实,让这种怀疑越来越少,而自信越来越多。
四、对自己的考研过程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或者说计划总是被推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间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进度,而是走一步看一步,所谓的“看起来很努力”只是瞎忙活,因为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间都有层次性和关联性,每一轮复习的针对点也不同。如果从三月份开始准备,大概十个月时间,时间是很紧张的,一定不要产生时间还很多的错觉,后面你有可能发现自己即使再怎么学,时间也不够把预期的东西都掌握好。
我自己是从大三上大概10月份左右决定考研的,中间主要是在实习和看各个科目的经验贴,确定自己的所需资料和时间规划,正式开始时从次年3月份开始,大三下一周两天看课,同时还担任着一个校友会下面一个社团社长,时间很紧张,当时基本就是除了避不开的事情,没课时一整天都在图书馆,有课时上课能做自己的事情就做自己的事情,绩点已经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动,目的是求过,下课就在图书馆,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暑假回去了两个星期,在家基本没有学习,回来之后一直待在一楼半直到考研结束。由于考研风险很高,我的目标专业报录比比较高,收的人也只有个位数,我自己也没有完全把握可以考上,从学长学姐的经历也确实了解到考研的机会成本极大,风险也很高,所以考研之前打算即使考不上也最大程度降低损失。考虑之后,在中间的寒假选择去了四大之一的安永实习,很幸运在次年5月份最后拿到了正式offer,11月份签三方时觉得自己的状态应该能考上就没有签,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整个考研期间没有额外的顾虑,得以全身心投入,让自己的心态基本不受影响。
建议大家如果学习时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的话,尽量别带,因为学的很无聊、很枯燥时会非常想看手机,但是玩着玩着一大段时间就过去了,思维也被带乱了,在图书馆时经常看到很多同学前面一堆考研书籍,自己却在玩手机,考研的学习一定要具备连续性,这样效率才比较高。
三、 各科复习经验。
1. 数学一(131)
这分数不算特别高,但在去年的情况下也应该还算是不错,去年很少看到140以上的,是我报考的专业里面的最高分。熟悉的小伙伴都知道,去年的数学是前所未有的不按套路出牌,难度也比较大,数一和数三都这样,有不少实力很强的小伙伴都临场发挥失误,有些同学出完考场就哭了。由于前一年年的题目比较简单,尤其是数一在难度低于数三,大家都预期到去年数一会变得难,但鉴于往年的真题,以为最多和16年差不多,但最后的的题却有点出人意料。去年的题难我个人觉得在于两部分。第一、卷面的着重考查的知识点和往常不太一样,第一个选择题开始就感觉不是熟悉的套路,前面的选择题比较耗时,容易心慌,选择题的第6题考矩阵的秩以及第8题的假设检验出现了不常考的形式,另外就是今年的线性代数的第二个大题比较难,相当一部分人花了大量时间在上面也没能算的出来,而在以前的真题中,线代的题基本都形式固定,难度小,今年在线代上面挖了不少坑。第二、计算量大,16年的题计算量我觉得已经不小了,自己卡时间做时差不多剩了十几分钟,但今年的题计算量更大,从选择题到填空题计算量都很大,加上考试时的紧张感。很容易就心态受到影响。当时有一种说法是从今年开始,将会灵活出题,不再像以前那么死,从而考出大家的真实水平,无论怎样,今年的经历告诉大家多留个心,过去怎样并不代表未来就会怎样,做题时多积累不同的方法以及接触一些新颖的题型,千万不要学的死。
数一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多在高数部分,多的也是有点难的第一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教材我都买了,但都没看,不建议花时间看教材和做课后习题,建议直接用考研资料和看考研视频,教材的作用在于连基础班的视频都看不懂时有针对性的去看教材里面的知识点。我在3-6月期间,全身心专注于数学,完成了第一轮复习,主要就是高数最花时间,线代和概率论加起来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搞定,学习顺序是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在此期间,可以配合天道考研的课程看,由于此时好加入了英语和专业课,基本就是早上看英语单词视频,下午专业课,晚上数学,直到加入政治之前基本节奏都是这样。
2. 政治(61)
今年的政治多选题有点烦,这个分数算比较低的,多选题17个多选,错了9个,主要是我个人天生对政治哲学之类的没有学习细胞,本科里面涉及政治哲学的科目都很低,在复试的里面我的政治分数基本是最低的,所以大家到时候只要好好付出了,考到70分也不难,但是政治的分数很集中,不像数学那样容易拉开几十分的差距,所以建议大家政治不要以太高的分数为目标,在保证70分左右的水平上,更多的把时间花在专业课和数学上。政治应该是所有科目里面最省心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这个科目最后的分数基本是离单科最低分数线最接近的一门,如果总分过线了,政治单科没过线会很可惜。我是10月份才开始的政治,算比较晚。听的天道考研米鹏的课程,她的资料全都买了,米鹏的只在最后阶段买了模拟卷。因为我对政治非常学不进去,所以最开始就是用的米鹏的政治复习全书结合天道考研米鹏的讲解视频,比较费时,然后学一章就对应做米鹏的命题人1000题单选部分,做的时候记得把错题做个标记,米鹏讲解很有趣,也容易记住。如果直接看书看不进去可以考虑看米鹏的视频,米鹏的视频则讲的有趣 。第一遍学完之后大概在11月了,回头看很多知识点都忘了,然后就开始看和背诵米鹏的命题人知识点提要和考点预测,再把1000题的单选错的部分和多选题做完。之后又入手米鹏的形式与政策,看了之后把里面的习题做完,基本对今年发生的时政有比较大的把握了。自此,主要目的都是攻克选择题,选择题在政治中占50分,单选16,多选34,最后的差距也主要在选择题的差距上,大题的差距不是很大,这时候应该接近11月底了,我买了米鹏的3套卷和,目的就是查缺补漏,建议把选择题中自己错过的知识点记在笔记本上,经常回看,会发现自己可能好几次错的都是同一个知识点,选择题的方法总的就是在尽可能理解的基础上大量背,大量刷题,选择题单选不难,最难的是多选。这时候大概12月初了,米鹏的3套卷也差不多这个时候出炉,我这个时候还用了米鹏的命题人讲真题,基本上晚上就是刷一套真题的选择题加背诵米三的大题,考试中大题5个,每个10分,大题的准备基本全靠米三,不背的话考试没东西写,考试中大题的考点基本在米三中找到原形或者变形,基本上把米三完全背下来大题基本就不会找不到写的,大家基本都是这样做,所以大题的分数差距也不大。
3. 英语一(75)
这个分数算中偏上一点,去年英语比较简单,今年稍难一点,我英语基础一般,考前四级540多,六级520多,个人感觉基础的区别主要在词汇上面,考研英语的套路和以前的考试非常不一样,所以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不用担心,多花时间把词汇补起来,其他方面其实大家差不多,都是去学新的套路。考研英语最大头是阅读,阅读占了50分,5篇阅读(5*4)+一篇新题型(1*5)。一共25个题,50分。这部分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所以我英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准备阅读上面,最后阅读前5篇全对,七选五最后把两个选项了,错了两个。阅读难在词汇和句子理解上,我从7月份开始英语的,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考研的公众号,基本从3月份就会每天推出长难句讲解,可以看看,词汇我是跟着天道考研英语鱼姐,看他的视频讲解并在书上做笔记。每天一章的样子,他的视频很长,比较花时间,但是我觉得讲的还是比较有趣的,7月份每天一早上一个单元,5个单元后复习一次。词汇解决的差不多了,从最早的基础试卷版开始做阅读,发现自己单词认的差不多了,有些长难句读不懂,以及解题思路和四六级阅读有非常大的区别,有时候甚至觉得答案莫名其妙,刚开始5篇阅读错六七个是常态,还是有点受挫的,做了两三年的我就停下来了,因为继续做浪费了真题而也没什么提升。我在网上找了唐迟的长难句讲解,他其中也结合了真题作为案例,听他分析句子,解题思路,以及出题人可能挖的各种坑。然后继续做真题,还是会错4个左右,结合鱼姐讲解的思路和真题解析里面的分析,不断总结错误的原因,发现主要是自己有时候喜欢在做题时带入自己的主观情感,真题阅读一遍做完过后差不多将近8月底了,我又开始做新题型,基本就是七选五、选标题、排序这几类,选标题比较简单,另外两类个人感觉相对比较难,我自己是很少做全对,可能确实不擅长。这些都弄完基本9月份了,没有开始二刷真题,觉得自己阅读这样的水平不够,又买了阅读来做,叫新编考研英语150篇,常规阅读和新题型都做,这里面生词有点多,花了一个月大概做了一共八九十篇的样子,开始慢慢找到真题的感觉了,5篇阅读平均错误控制在四个以内,这也是我的目标。对于完型,早期的真题时10个题,每个一分,后期是20个题,每个0.5分。完型觉得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去准备,因为分值确实小,四个完型才抵得上一个阅读,我是基本就把所有真题的完型做了一遍,平均拿到六七分左右,也没想继续花时间提升,感觉用处不大,我是差不多10月份才开始在做阅读里面加入完型的。翻译也差不多,应该是五个句子,每个两分,我在开始翻译之前买了翻译书,后面开始做之后,发现翻译因为是英译中,如果阅读里面的长难句基本没啥问题了。翻译也是比较容易的,基本都能理解意思,再结合汉语的习惯调整一下表达即可,翻译我开始得很晚也没花多少时间,应该是在11月下旬,做了两年真题后就没做了,也没管了。接下来就是作文部分,除了单词和阅读之外,英语的其他部分都没有看视频,作文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两部分,分值分别是10分和20分,作文是除了阅读之外最重要的了,仅凭自己写是肯定不行的。作文我用的叫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我作文大概在10月下旬开始的,从小作文开始,看了书中的格式后,就开始自己先结合题目写,然后看范文吸收里面自己认为不错的句子。大概持续了10天的每天两篇小作文,后面改为每天一篇大作文和小作文,作文一定不要只看不写,哪怕自己不想自己写,也要把范文背下来,默写几遍。只要阅读和作文准备得好,英语上80分都是有可能的。
4.801经济学(132)
财大的研究生专业里面考801的还是挺多的,除了经济学院的大数据经济学和数理金融经济学,还有会计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很多科目也要考801经济学。去年的专业课考了一个从来没考过的涉及博弈论的贝叶斯纳什均衡问题,参考教材也没有讲到,当时这个题基本是全军覆没,为防今年考,我还特地找了尼克尔森的微观经济学来看这个知识点,虽然今年没考,但是建议大家还是要掌握,一旦考到分值还是挺高的。132这个分数在我看到的复试名单里面算比较高的,在我的专业里面比最高分低1分,上财的801真题几乎每年总有那么几个错题在,今年也不例外,当时选择题有几个明星是题目错误,所以相应的市面上的真题也有些题答案不一。
专业课方面如过有条件的可以考虑下天道考研的一对一的课程,性价比还是挺高的。

复试经验补充:经济学院金融计量、大数据经济学、数理金融经济学一天复试、笔试和英语口试一起、专业面试按专业分组,其实内容一样,早上时间的安排是早上9点到下午五点,9-11点笔试,下午1点-5点是面试,下午主要时间都在等,面的早的很早就结束,题主不幸是最后一个,五点多才弄完。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其中笔试为计量经济学,学院指定教材为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重点在前十二章,其次就是15到18章,也就是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面板数据近五年都未考,以后考的可能性也不大。近几年考试形式都为10道题,每个题10分,两个小时考试时长,时间较为紧张。试题主要都是理论分析题,不涉及任何软件操作,也基本没有数据计算。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在看伍德里奇的之前看看李子奈的计量经济学作为预备。经院感觉每年的试题都有个别在伍德里奇书上找不到出处,比如考过好几次的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参数,不知道的话,做的时候可能有点压力,我个人由于寒假一直在忙论文,隔几天就像老师汇报一次,一直在更换论文题目。所以寒假没有看计量,3.1号才正式开始看,这个进度相比于其他复试的同学是很慢的,3.27复试,之前的基础几乎为零,本科虽然学过斯托克版本的计量经济学,但完全是水过去的。中间还有一周两天的实习,时间比较紧张,基本就是不上班时从早8点到晚11点一直在图书馆学习,只学计量,我基本上就只看了伍德里奇的教材,李子奈的在复试前两天买了看了个最大似然估计就没看了。考试之前自己把历年的复试题目做了一遍,反正自己觉得差不多80分就OK了,考试会有开放性的题,比较难答,比如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汇率趋势、出口等,最后成绩将近80分,意料之中,确实没准备多久,大家有时间最好早点看,别学我把时间压得太近。经院复试计量的比重很高,计量占最后总成绩的15%,也就是复试计量10的差距在总分差距有1.5分,而初试成绩是除以5在乘以0.7,即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初试10分的差距在总分里只有1.4分,曾经有初试很高的复试被刷,大家不要不要以为进了复试就稳了。
接下来就是面试了,面试分为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这两个加起来占总15%,其中专业面试占10.5分,英语口语面试4.5分。我由于时间都放在计量上,这两个加起来准备了一天,还好最后分数都是90+,主要是因为专业面试的内容和801有很大的重合。专业面试是先抽3个题进行回答,分别是中微、中宏、计量,然后老师可能会问额外的问题,可能涉及这几门学科,也可能跟你本科经历相关,我当时是最后一个面试,可能老师也想早点结束,除了抽到的问题就只问了我价格弹性,抽到的题包括、什么是内生性以及如何解决,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属于政府购买、什么是风险偏好,解释一下索罗经济增长模型,这几个都比较简单,反正对于考801的没什么压力,初试考其他的估计得早点把课本看熟,其他同学问到的有些知识点还是有点偏的,专业面试一共20-25分钟。英语面试就比较简单了,也相对比较随意,大约5分钟,先2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问问你其他问题,我被问到了介绍我的本科论文和未来规划,有些同学会推荐在自我介绍中挖坑,引诱老师提问,大家自行斟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