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博物馆的特色分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南海区博物馆 成立于1981年6月,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西樵山蟠龙洞内,现有工作人员40人,在编人员13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8人,大专、中专14人,获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8人,内设办公室、宣教部、陈列部、文物保护部、保管部、保卫部、经营部。是一座融秀丽的自然景观与典雅的仿古建筑为一体的园林式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大小展厅七个,目前馆内基本陈列有:《馆藏陶瓷精品展览》、《西樵山出土石器标本展览》、《南海历史建筑展览》、《陈根竹刻艺术品第一陈列室》等。此外,馆内还经常举办配合时事教育的临时展览。现有馆藏文物共2100余件,其中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658件。全馆配备了电视监控、红外线报警系统、全自动消防系统、空调、抽湿等设备。同时管辖康有为故居、纪念馆、陈启沅纪念馆等单位。
博物馆陈列的西樵山出土石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文明中外的西樵山概貌。展览从突出西樵山的自然历史及西樵山石器出发,选择了具有典型“西樵山文化”特征的细石器和双肩石器,以石器标本为主,展出加工石器用的工具如石钻、石锤、琢锤;石器生产工具用的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锛、石铲等。辅以图表、文字、系统地、科学地展示了西樵山石器的演化历史,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
南海还是具有反帝封建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在这块热土上孕育了近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康有为,中国第一个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始人陈启沅,制成中国第一台摄影机的科学家邹伯奇,在南京雨花台留下英名的罗登贤烈士。
由于南海博物馆收藏、陈列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南海历史文物和近现代革命文物,因此每年都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学生来馆参观学习,南海博物馆已成为南海及附近地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乡土文化教育的主要课堂之一,1994年被列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东粤剧博物馆位于禅城区兆祥黄公祠内,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于2004年4月2日正式挂牌。全馆陈列分史、艺、人三大部分共13个展区,展出了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名伶书画以及粤剧电影等。
特色文物:
汉代舞乐俑——佛山澜石汉墓群出土大量舞乐俑,说明佛山在汉代歌舞表演已相当盛行。
“真栏” ——民初介绍36个粤剧班名、所属艺人名单及演出活动的专刊,对研究粤剧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现存不过数张。
最早的粤剧唱片——世界上第一张唱片在1888年出产,早期为单面,1903年后才出现双面唱片。佛山粤剧博物馆收藏的1902年出产的单面粤剧唱片,是现存最早的粤剧唱片。
密片女蟒——整件戏服胶片密缀,不露空隙而著称。做工考究,外形美观,为不可多得的早期粤剧戏服样式。
收费情况:
全部免费。由于《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通知》 (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免费开放。) 黄飞鸿纪念馆坐落在佛山市区中心、著名旅游名胜地祖庙的北侧,总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整个纪念馆为两层两进深三开间仿清代镬耳式建筑,内设陈列馆、影视厅、演武厅、演武天井等。陈列部除了介绍黄飞鸿的生平事迹,还全面展示了近70年来围绕黄飞鸿而产生的各种文艺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贵文物。筹建黄飞鸿纪念馆期间,得到海内外有关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他们为纪念馆提供、捐赠了千余件有关黄飞鸿的历史图片和珍贵实物。
2001年1月14日,黄飞鸿纪念馆落成典礼在佛山隆重举行。此前主管单位曾以各种形式向国内外发布消息,希望黄飞鸿的后代能作为嘉宾回来参加典礼。黄飞鸿的众多门人做出了回应,黄飞鸿的孙子黄源德应邀前来,其余的亲人没有回应。据报载,有记者从禄舟村了解到,黄飞鸿共有3个孙子、6个孙女,如今分布在东南亚、澳洲和拉美地区,从事的职业均与武术无关。即便是前来参加典礼的黄源德,也声明不接受媒体采访,不留照片给资料馆,他对纪念馆负责人说,他目前在香港生活平静,所从事的工作与祖父的职业毫无关系。 佛山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庙的正殿里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0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铁器有大铁鼎、铁鼎、铁画等等。园内还陈列有石刻匾额,明、清时期的石兽、碑刻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佛山”,石片旁的复制品。重新组合复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大型铁铸武士立像,铁铸瑞兽、铁炮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佛山高超的工艺技术。无怪乎,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从建筑的角度看,祖庙是一组建筑艺术高超,装饰工艺精美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群。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蔬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设置严格遵守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原则,以藏和露的巧妙辩证让游客觉得其内部空间含蓄、内敛、复杂、神秘继而产生肃然起敬之感。祖庙是一个民间艺术博物馆,里面的建筑装饰工艺巧夺天工,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这得益于佛山发达的民间工艺。佛山是广东木雕的重要产地之一,以红木雕刻为主,也有贴上金箔而成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线条简练,豪放、粗矿、流畅,构图大方饱满,装饰性强而著称,题材以人物、动物、花卉、瓜果等为多,以建筑装饰木今为主。祖庙前殿、正殿所陈列的大型神台,就是佛山著名的金漆木雕杰作之一。其中所雕刻的内容包括“荆柯刺秦王”、“李元霸伏龙驹”“竹林七贤”与“薛刚反唐”等故事。此外,祖庙建筑木雕也很多,其中有檐口木雕衽、花篮、木雕大门、戏台(万福台)、屏风、牌匾、对联、挂屏、仪仗、彩门、香案、门窗、案台、桌椅等。
最值得称道的是祖庙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了陶塑、木雕、砖雕、灰塑等。其中在建筑中应用的陶塑瓦脊共有六条,分别装置在三门、前殿、正殿、前殿两廊和庆真楼等建筑的屋顶脊之上。规模最大的三门瓦脊。全长32.02米。正两面均有以戏曲故事为主要题材的雕塑,雕塑人物的面部、手部均露胎,不施釉,目的是为了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神态表情和手部造型。釉色以绿、蓝、酱黄、白为主,色彩高贵华丽,古朴典雅。设于祖庙各处的陶塑瓦塑历经百年风雨,其釉色仍光亮如新,可见其精良的制造工艺。灰塑又叫灰批,是佛山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之一,用灰塑美化装饰建筑物,主要用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其题材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以及书画等。在祖庙中,这种佛山传统的民间灰塑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如祖庙两旁门、额的灰塑:“唐明皇游月宫”、“桃园结义”,东廊的“郭子仪视寿”,西廊的“哪咤闹海”等。此外,还有:“八仙”,“三英战吕布”、“刘伶醉酒”以及琴棋诗画等题材的作品。这此灰塑艺术造型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色彩绚丽。砖雕、石雕艺术也是佛山民间手工艺之一。它主要用于建筑装饰上。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建筑艺术,明清两代在珠江三角洲各地,用这些民间雕塑艺术装饰建筑物甚为流行。祖庙公园内的马郡宗祠内牌坊,都用砖雕、石雕进行装饰,它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是佛山目前保存最完整最早的砖雕装饰艺术之一。祖庙大殿三门前两侧,端肃门上的砖雕“大红袍”(海瑞故事)、崇敬门上的“守房州”(牛皋故事)。这些砖雕的主要特色是:雕刻细腻,层次多,构图集中概括,主体感强,雕刻工艺娴熟,多用圆雕、透雕、浮雕、刀法刚劲利落极富于装饰性。细心的游人在观赏祖庙的砖雕时可以发现在砖与砖的接缝处并无丝毫的痕迹,其制作工艺令人惊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