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翻译裴子野的《雕虫论》中的一段文字??

古者四始六艺,总而为诗,既形四方之气,且彰君子之志,劝美惩恶,王化本焉。后之作者,思存枝叶,繁华蕴藻,用以自通。若悱恻芳芬,楚骚为之祖,磨漫容与,相如和其音。由是随声逐影之俦,弃指归而无执,赋诗歌颂,百帙五车,蔡应(《通典》作邕)等之俳优,杨雄悔为童子,圣人不作,雅郑谁分。其五言为(《通典》此下有诗字。)家,则苏李自出,曹刘伟其风力,潘陆固其枝叶。(《通典》作柯。)爰及江左,称彼颜谢,箴绣ひ�,无取庙堂。宋初迄于元嘉,多为经史。大明之代,实好斯文,高才逸韵,颇谢前哲,波流相尚,滋有笃焉。自是闾阎年少,贵游总角,罔不摈落六艺,吟咏情性,学者以博依为急务,谓章句为专鲁,淫文破典,斐尔为功。(《通典》作曹。)无被於管弦,非止乎礼义,深心主卉木,远致极风云,其兴浮,其志弱,巧而不要,隐而不深,讨其宗途,亦有宋之(《通典》此下有遗字。)风也,若季子聆(《通典》作於)音,则非兴国,鲤也趋室,必有不敢。(《通典》作敦)荀卿有言,乱代之徵,文章匿而采,斯岂近之乎

第1个回答  2007-11-14
只能暗通其意 未敢献丑
第2个回答  2020-12-07
古代有四始(关雎、鹿鸣、文王、清庙四篇)六义(风赋比兴雅颂),总和起来就是《诗》。《诗》既概括了四方的气息(包括风土人情,因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而且彰显了君子的志向。可以勉励好的,惩罚不好的,这就是王者教化的根本(这句说的是诗教,就是《诗》有风化的作用,可以用来教育臣民,移风易俗)。后来写文章的人,只考虑到细枝末节的地方,在文章中多用繁丽的辞藻使文风华丽,用来书写自己的文章。像情感哀怨文辞艳丽的,《楚辞》(尤其是《离骚》)是最早的;“靡漫”,博主你打错字了,这个指赋铺陈的特色,就文章铺排宏大辞藻丰富的,司马相如就是代表。从此以后,追随他们的人,都丢弃了根本要旨,赋、诗、歌、颂的创作多到不行(百帙五车是借代,一百套,五辆马车),但是蔡邕将他们等同于娱乐取笑的艺人(这个说法西汉就有了,汉书里写枚皋就自我追悔,因为有些赋是在宴会上创作的,为了博取皇帝的喜爱,娱乐性质比较重),扬雄也追悔为小孩子才写的东西(详情见扬雄法言吾子篇,他认为“壮夫不为”,按钱穆说的话,扬雄写甘泉赋等大赋的时候,汉朝已经不像武帝在位时那样辉煌了,他的大赋实际上是名不副实的,后来后悔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没有圣人,谁能区别其中的雅、郑呢(用《诗》里的雅指正音,郑卫指变音,就是新声,是淫靡之音,不端庄)。五言诗,是从苏武李陵开始的,曹植、刘桢使风力变得雄伟(建康的作品都梗概多气,其中刘桢的诗骨气最高),潘安、陆机巩固了枝叶(太始的时候,更加注重文辞的靡丽,感情变得细腻,就是诗品里说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总之诗的艺术特征得到进一步发展,陆机说的诗缘情而绮靡,是很贴合当时创作的主流的)。等到东晋的时候,就是颜延之、谢灵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