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课堂教学,谈谈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指导中运用了哪些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07
著名教授钱理群曾说:“语文应是一种精神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可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便骚手挠耳,哎声叹气,不知从何下笔。为什么学生会是这样的反应呢? “本者根也,根者本也。根本不培,何期美果乎?”低年级写话是作文的起步,假如从小学一年级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学生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感慨了。我觉得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指导,应从一句话开始。对于农村小学学生,这一点尤其重要。
一、听懂一句话
在许多语文课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急于表述自己观点。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窃窃私语;或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一片热闹。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不多。缺少了“倾听”的语文教学,我认为是很大的遗憾。
“倾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叫善于学习。因此,“听”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写话教学首先也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写话的桥梁,提高写话的质量。
1、引导学生听清意思
我对一年级学生提出上课要“眼睛看老师,耳朵听老师讲话”的要求。最初,课堂上老师提问或同学讲话后,可以问问他们,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你的同桌说了什么或要求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答案再连起来说说等,让学生就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以此引导学生去努力听清别人讲话的内容并有意记忆,为进一步的说话和写话教学打下基础。
有时我还会“无意”间坐到“听众”席,真诚地和他们一起聆听,让听者更感兴趣。
2、引导学生听出语感
我会在班上开展听词成句的训练,使学生有动态生成句子的概念,建立句子的正确表象。如在课堂上教师提供写着各种词语或标点符号的卡片,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找朋友的活动,每个学生分得一张卡片,通过合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再大声把本组的这个句子念出来,让别的组学生去听辨这个句子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游戏能使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兴趣盎然地掌握句子的概念。
训练听词成句的能力,不是通过向学生讲授词法和句法,而是要训练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对语句“通”和“不通”的敏锐感觉。从一年级开始,就训练学生的耳朵,一听就能分辨出句子通不通,词与词是不是连得起来。
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话的关键所在。
二、说清一句话
叶圣陶曾经给语文下过这样的定义:“什么叫‘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起来,就是语文。”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引导他们“写作”,并且尽早开始,这种写作,并非一定让他们在纸上留下点什么,而是让他们“说”。一旦孩子学会了说话,那么“写”也就顺其自然的产生了。
对农村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口说话并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有的学生遇事没话说,有的只会用萍乡话而不知道怎样用普通话表达,有的说话过于简单,有的怕在人前说,有的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在训练说话时有目的有侧重的去培养扶植,去恰当的引导。
1、在“学”中说。
多给不说、怕说、说不好的学生机会,降低要求,从说好一个词,一句话开始。训练时先启发、调动鼓励不会说不敢说的学生。看到学生忘了说什么时,教师可耐心地说:“别着急,慢慢说”;当学生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时,教师可说:“老师听明白了,我再帮你说一说”;当学生发言胆怯时,教师可说:“你说得很棒,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让同学们学习学习?”这是对学生学习信心的激发。无论内容如何,只要说请楚了一句话,就多表扬肯定,这样他一定会慢慢进步的。对说话不着边的学生不要一下全盘否定,要先发现闪光点,找出值得肯定的词句加以表扬,然后再指出说得不好和不足的地方,让他体会。这样一来,胆小的敢说了,说得不好的有进步了,一个带一个,一个影响一个,一天强过一天……课堂发言活跃了,想说话的人多了,会说的也会越来越多。
2.在“玩”中说。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上《操场上》一课时,我带孩子们来到操场上,有茵茵草地,明媚的阳光,碧绿的大树做陪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无拘无束,心情愉悦,互相追逐、游戏,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场面。这时我引导学生自由说说,把自己做游戏时的感觉,游戏后的想法说说,让每个学生都能说上一句,要求只一个:说完整。这种自由、快乐、和谐的氛围就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最佳舞台。
3.在“议”中说。
教师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美国著名的心理专家威廉斯.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少,口语表达能力较弱。教师们此时更应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学生哪怕是一瞬的闪光点,用表扬和激励的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上进心,给足时间,让学生们尽情地倾吐内心的感受,实现生生间、师生间的信息沟通与启迪,从而超越教材,走出课堂,使学生们形成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自觉、积极、主动地说话。
训练农村低年级学生说话要有目的,一步一步螺旋式前进。可采用:大胆说(只要开口,怎么想怎么说),说完整(把每一句话、每个意思说完整),说具体(有一定思想内容)三步训练。只有大胆说,经常说,从说好一句开始,才能达到说完整,说清楚、说具体。
三、 写好一句话
作文,就是写在纸上的话,低年级叫“写话”。任何文章都是由字、词、句组成的,只有把每个字都写对了,每个词都用好了,每句话都写通顺了,整篇文章才能清楚明白。在作文起步训练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过好识字、学词、写句关。在作文起步训练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不管写什么都能做到:用词准确,把每一句话写通顺。
1、抄写词句的练习。从书面语发展的演进过程看,首先是识字学词,然后是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结段成篇,呈现出一条言语单位逐级扩大的发展轨迹。因此,在学生识字不多、写字不熟练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句子。通过动手操作,形成词语、句子书写格式化的心理图式。抄写词语要注意词的连写,防止写错别字,因为词语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抄写句子,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整句连写,以形成句感,有些字不会写,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如 “凉shuǎng的风儿钻进衣lǐng,我知道,秋天来了。”以助于形成书面语感。
2、情境性造句练习。造句是小学生练习写话的有效途径。然而,处理不当很可能变成无意义的机械的文字练习。例如用“高兴”造句,学生写出了“我今天真高兴。”单纯从语言的角度看,这句话完全符合语法要求,如果不加引导,学生就会顺势造出“伤心——我今天真伤心。”“凉快——今天天气真凉快。”等句子。这在低年级写话中是司空见惯的。这样的造句从语言的角度看无可挑剔,但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就很成问题。今天为什么伤心?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会写出具有一定情境性的句子:“明天妈妈要去广州打工,我真伤心,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这个句子的内涵和质量都明显高于前句。
3、由仿到创的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精讲多练、由仿到创”。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和吸收新的语言形式,通过动态的言语实践,把文本语言转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语言能力。如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中,我在带领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仿照书上的格式说荷叶,孩子们充满个性的话语纷纷道来,写话本上有了这样一些美妙的儿童诗: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凉亭。”小蝌蚪在荷叶下游来游去。
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小蝴蝶在荷叶上翩翩起舞。
小毛毛虫说:“荷叶是我的大床。”小毛毛虫在荷叶上做着美梦。
4、观察生活练习。一双亮眼睛,发现身边事;一颗敏感心,体悟身边事;一支小妙笔,记录身边事。一、二年级的孩子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还不懂如何选择写话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用心地开发蕴藏在身边的课程资源。我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新奇、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他们有序地观察。油菜花开了,我利用活动课时间,带学生到学校路边庄稼地进行实地观察。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尽情地看,尽情地想,尽情地说笑,每个星期观察两次,一直持续到油菜结籽。由于有一定的体验,他们的话写得充满灵气:今天同学们一起去看油菜花,远远望去,它们就像厚厚的被子,最上面一层是金黄色的,美丽极了,我如果能躺在上面睡一觉,一定比豌豆公主的床还舒服。
每进行一次写话训练,都要强调学生自己先修改,再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对学生的初次写话我提供三点自查要求:(1)标点占一格;(2)自己能读通顺;(3)检查是否有错别字。
刚开始写话,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高,因为语言积累与运用是需要时间的,欲速则不达。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营造一个快乐的氛围,让写话成为孩子每天生活中的一个自然的环节。
句子在于不断的积累,慢慢的,学生写的话会越来越有趣,也越来越完整。学生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得不好到写得较好,需要经过一个认真的长时间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平时一次一次的训练组成的,教师要让每一次的训练扎扎实实、环环相扣。让我们一起做美的发现者,引导孩子从一句话开始,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心中话,悟生活美,在写中感悟 、思考、积累,妙笔生花,趣味横生,书写自己五彩斑斓的美丽人生!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