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晟晟一分钟有效沟通心得体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2-28
1、激发孩子兴趣,在书法教学中增加孩子的情感体验。
 就书法教学活动这个客体本身而言,并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只对书写工具——毛笔有新奇感,因为毛笔和他们平时用的铅笔、粉笔、水彩笔、油画棒等都不一样。毛笔的头是用动物的毫毛做成的,特别软,而且不能直接书写和绘画,它只有蘸上墨汁才能书写。孩子作为初学者,不管写得好不好,老师都要倾注一腔爱心,给予他们亲切耐心的指导,让孩子有一种被关爱、被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孩子对书法的兴趣。如:最初学习时,首先要掌握好坐姿、握姿,才能开始书写。先由欣赏书法作品引出“我和毛笔交朋友”,通过对毛笔的观察,激发孩子愿意当毛笔的“小眼睛”,帮助它学走路,从而写出漂亮的字。这样,就赋予了毛笔一个生命,在引起幼儿兴趣的同时,将握姿、坐姿、书写常规教育也融入其中,教育他们爱护书写工具——毛笔,懂得正确的行笔、运笔方法。
  2、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保持稳定的学习情绪。
  大凡初学点画时,由于刚会握笔,既要做到将笔垂直于纸面,又要按行笔运笔的规则去书写笔划,手、眼、心的协调是一大难点,孩子则更为困难。老师可参与到活动中积极引导,先是手把手地教,并在教的过程中用游戏(如:我帮毛笔过迷宫)带学生书写,在巩固书写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创造力和坚持练习的恒心。
 3、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保证兴趣的持久性。
 知识的学习,包括书法的学习都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而学生对任何事情的兴趣都是短暂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不断运用眼神、轻轻抚摸、口头表扬、树立榜样等方式告诉他们写得不错,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有着被关爱的情感体验,增进对教师的情感,让孩子由喜欢老师延伸到喜爱书法活动中去。同时老师要坚持从正面引导,启发学生谈自己练习书法的切身感受,然后加以点拨,不断巩固和加强幼儿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心,努力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环境,是对孩子进行情商渗透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并且受周围环境的感染。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所以,教师必须学会以境激情。
 1、不断激励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书法教学中,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孩子细微的进步,并用语言、动作对他的进步表示肯定,让孩子在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
 有一名孩子在家庭高期望的教育下变得畏畏缩缩,因害怕写不好而不愿动笔,刚开始老师耐心地手把手教他,并鼓励他自己动手,经过多次启发诱导,他终于动手自己写字了,尽管写得很乱,满纸的墨团,但毕竟他能够自己动手写字了,就此事老师在班上公开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进步,慢慢地他开始独立习字,而且越写越好,自信心也越写越足。
 2、善待学生的过失,了解动机,营造良好的情感交流环境。
 在书法教学中,要教学生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去关心别人、爱护别人。要引导能力较强的孩子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把单独的个体融入到整个集体中,在一个班营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对于在书写过程中“捣蛋”,喜欢在别人的作业上添几笔的学生,老师也不要严厉训斥,而应了解他们的动机,并积极引导,告诉他们破坏别人的作品不是好孩子,如果对别人写的作业有什么建议,可以直接告诉他,或通过老师转告他,从而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