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道家思想精义1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段落二:

原文:文子曰:大丈夫恬然无思,惔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车,以四时为马,以阴阳为御,行乎无路,游乎无怠,出乎无门。以天为盖则无所不覆也,以地为车则无所不载也,以四时为马则无所不使也,以阴阳为御则无所不备也。是故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肢不动,聪明不损,而照见天下者,执道之要,观无穷之地也。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不可救也,秉其要而归之。是以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历其精神,偃其知见,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无治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注释:文子认为:得道之人,平平静静的不妄用思虑,清静无为不胡思乱想,他就好像坐在天地做成的舆车之中一样,他以天为车盖,以地为车身,以四时为驾车之马,以阴阳为驾车之驭手,他既没有预先设定的道路,也没有既定的目的地,更没有固定的方向,他只是自然而然,任凭天地与我同在,优哉游哉而已!如果能够以天为盖那么天之下没有什么不可以覆盖的,如果能够以地为车那么地之上没有什么不可以承载的,如果能够以四时为马那么天地之间、无论何时没有什么不可以为我所驱使的,如果能够以阴阳为御那么天地之间、无论何事、何物、何处没有什么不可以为我所用的。所以得道之人,即使如光速一般运动也不会脱离天地这个车身(因为我始终在天地之内),即使行驶的无比遥远也不会有任何疲劳(因为始终是天地在运动),这是因为完全凭借了天地时空自身的运动罢了,得道之人虽然肢体强健却不怎么运动,因为环境自身已经变化无穷,得道之人虽然耳目聪明却不会怎么使用,因为万事万物自来自去而已,而且得道之人还能够通观天下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这是因为他掌握了大道的规律和趋势,可以推知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所以天地间的事物是不应该过份干涉的,应该随着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趋势顺势推动它,所以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不要强行去改变它,只要抓住了事物的规律和趋势,就自然可以预测事物运动变化的结果。因此,圣人静心诚意只是修身养性而知道循道,能够紧紧跟随大道的规律和趋势,根本不去分心于外在事物的细枝末节,所以其能砥砺自身的精神,不去妄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因此圣人好像无所事事、优游自在的样子,却能够使所有的事物都各行其道,各安其命,圣人好像没有做什么具体的安排,但是样样事情又都排布得井井有条、井然有序。实际上,无为这件事,是不先于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强加外力扰乱事物自身,无治这件事,是不过份人为干涉和改变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圣人因为能够无为和无治,因此能够顺势而为使所有的事物都处于其适当的运动变化过程与适宜的位置和状态,因此万事万物都可以按照物理和自性而蓬勃发展,欣欣向荣,自然而然。

有言:无为,自然。

得道者动与宇宙遨游,静与乾坤同参,无思无虑而任其自然,非凭包裹宇宙之势而席卷之,非有通天彻地之能而尽行之,清静无为而已。是以其能静以观天,而天之阳动于无极,极而能返;平以察地,地之阴行于无穷,穷而有至;出入于无门之界限,交通于无碍之表里,流行于六合八荒之外,弥漫于有间无隙之中。于是千变千应,万化万随,信息之来映之而已,变化之出随之而已,以其执一而不自用也。

行道之人不过份干涉万事万物的自然状态,使万事万物能够按照自然规律和自身的运动变化趋势与发展进化方向持续运行。是以圣人只是依照大道,提前将万事万物的发展进程和状态结局了然于胸,做出各种预测和推演以了解其趋势结果,并在适当的时候顺势而为而已,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和趋势,其能够以自然之状态运行,则都具有自然之德。

此处对老子之“无为”,做了一个最明确而恰当的说明:“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于是我们知道,无为者,不加私意于公理者也;无治者,不以人为害自然者也;而能够达到无所不治的效果,是因为圣人能够因物之道理、时势,顺之而行,保有万事万物之自然之德也。即圣人亦需做出自己的判断,万事万物何者有德,何者无德,有德者顺而生之,无德者调而生之,害德者去而杀之。
相似回答